肺炎性假瘤是由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继发疾病所致的肿块。属于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由于存在炎症包围、延迟吸收等情况而出现假性肿瘤,是发病率相对较高的肺内良性球形病灶。
肺炎性假瘤是由淋巴细、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纤维母细胞、泡沫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根据炎性假瘤的细胞成分,可以分为四型:
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称为组织细胞增生型假瘤。
以肺泡上皮的乳头状增生为主的称为乳头状增生型假瘤。
以血管增生和上皮乳头状增生的称为硬化血管瘤型假瘤。
以淋巴或浆细胞为主的称为淋巴细胞型假瘤。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肺部病变,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人体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在肺内形成的由多种炎性细胞组成的肉芽肿,也就是肺炎转归过程中的反应性表现。
肺炎性假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可能主要与肺部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肺炎性假瘤可能是一种炎症修复过程,也可能是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终末期表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刺激会引起血清炎性标志物如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导致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等炎症反应细胞的聚集增殖,进一步形成肺炎性假瘤病灶。
IgG4相关的免疫病理进程可能是肺炎性假瘤的一个重要病因。
有些肺部炎症性病变由于包膜的形成和病灶的局限化,以及病灶延迟吸收,常可形成肺炎性假瘤。
吸烟导致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可能引起肺炎性假瘤。
肺炎性假瘤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病,在肺肿瘤中占比不足0.7%。
30~40岁为本病发病的高危年龄段,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目前未见肺炎性假瘤呈现出地域或种族聚集性的报道,人群发病率波动在0.04%~1%之间。
长期慢性咳嗽、咳喘者。
抗生素滥用者。
既往肺部感染史者。
肺炎性假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咳嗽、发热等。将近一半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常行胸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病灶。
一般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胸痛、胸闷,咳嗽时偶尔痰中带血丝。
患者可能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症状。
肺不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萎缩,急性肺不张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不畅、发绀、心悸等。
手术中胸壁软组织损伤、引流管放置后缝合不严密等会引起皮下气肿。
曾有老年患者进行肺叶切除后,于数天后因大咯血死亡的病例报导,但并不常见。
肺炎性假瘤患者发病时多无症状,因体检或其它病就医时意外发现。本病检查X线和CT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肺癌相混淆。
当患者出现有反复咳嗽、发热、痰中带血的症状及时就诊。
患者呼吸系统症状较重,出现咯血症状者,需及时就诊。
已经确诊肺炎性假瘤疾病者,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应优先到呼吸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咯血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以下症状?(发热、气促、咯血等)
炎性假瘤病灶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光整,密度较均匀。不规则病灶边缘模糊,周围似有渗出阴影。
部分显示病变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CT值约28~65Hu,大多数病灶边缘光整。部分病灶边缘可见浅分叶,周围有炎性渗出,临近胸膜增厚,形成线状粘连。部分病灶内有空洞,洞壁较光整,无液平。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或仅见炎症表现,如支气管黏膜红肿、增厚、管口狭窄。肺活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癌细胞。
肺炎性假瘤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证据,术前诊断困难,依靠影像学表现很难与肺癌或肺结核球相鉴别。肺炎性假瘤影像学上可出现多种征象,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亦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若病灶处于急性阶段时,假瘤周围X线显示炎性渗出,在瘤体周围多呈模糊影,亦无假包膜形成。CT图像上显示肿块周围长毛刺,胸膜增厚,粘连征像对本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平直征的特异性较低,分叶相对更深,深分叶的出现提示肺肿瘤为恶性。肿瘤的毛刺细短,患者体内纤维化、肿瘤增殖,会导致肺结构塌陷皱缩,且存在明显的胸膜凹陷情况。
结核球患者年龄较炎性假瘤患者偏小,大多数患者有结核病史。结核球多位于肺的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表浅部位,靠近夜间裂或临近胸膜,一般下叶多于上叶。结核球也可有空洞,是由于干酪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故空洞或空泡常位于肿块靠近肺门部分,炎性假瘤空洞无此特点。结核球病灶内多有钙化形成,病灶周围肺野内有卫星灶,结核球增强扫描时可有环状强化或不强化,炎性假瘤强化明显,强化程度和持续时间较长。
肺炎性假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因此肺炎性假瘤诊断困难,术前应进行详细评估。手术治疗是肺炎性假瘤的一线方案,必要时慎重考虑放疗、激素治疗。
术前术后可对症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如口服双氯芬酸钠止痛,该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肺炎性假瘤应行手术治疗,原则上尽可能切除病灶,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将炎性假瘤及其周围1cm的正常肺组织切除,或采用局限性肺切除术,不要求清扫区域淋巴结。强调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探查情况,如病灶的大小、位置、浸润、有无包膜等,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术式。病灶大、位置较深、多发性假瘤可行肺叶切除术。病灶较局限、表浅、边界清楚,可酌情行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或单纯病灶摘除术。部分肺炎性假瘤呈浸润性生长,切除不彻底有复发的可能。
肺炎性假瘤一般预后较好,甚至可自发好转。肺炎性假瘤有自发好转的倾向,可表现为临床症状的缓解、病灶范围的缩小,甚至在影像学上消失不见。
肺炎性假瘤一般可以治愈。
肺炎性假瘤经手术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肺炎性假瘤患者需1个月复查一次CT等检查,明确病变是否缩小或消失。
肺炎性假瘤患者饮食调理十分重要,对预后有很大影响,需鼓励患者合理进食,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负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
患者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纤维素、易消化为宜,多食蔬菜、水果。
患者应避免刺激、辛辣食物和甜食,以免引起呛咳、腹胀。
平时患者可以多补充微量元素,比如钙、铁、镁、锌等。
肺炎性假瘤术后也易出现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做好肺炎性假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是保证病人安全顺利完成手术,完全康复的关键。
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对有吸烟史患者解释吸烟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术前绝对戒烟1周以上。
积极配合术后复健,避免卧床不动。
患者可以进行爬楼等术前锻炼,学习有效的咳嗽方法。
患者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担心手术安危及效果。亲属的紧张情绪可对患者的不良心理产生负性影响,应以满腔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支持。
病人出院后数日内仍需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及有效咳嗽,戒烟,避免吸二手烟。若出现伤口疼痛、剧烈咳嗽及咯血等症状,应及时返院复诊。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肿瘤性病变,是肺内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所导致的肿瘤样病变。患者可以从改善生活习惯着手,预防肺炎性假瘤的发生。
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肺部炎症患者或吸烟患者等,一定要定期进行肺部情况的体检,如CT等检查。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重视呼吸道保养,戒烟,避免吸二手烟。
注意气候冷暖变化,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增加营养,减少负氮平衡,降低睡眠形态紊乱,改善生存质量。
4792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曹文军,薛洪省,许剑扬,赵志龙.良性肺结节的研究现状[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20.
[3]王思思,童淑玲.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新知杂志,2019.
[4]彭再梅,彭述平,周新民.肺炎性假瘤影像学、纤支镜及临床病理研究[J].中国老年学,2008,28(004):388-39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