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菌疹是皮肤癣菌感染病灶处出现明显炎症时,在非癣菌感染部位皮肤发生的多形性皮疹,是宿主机体对真菌代谢或产物的超敏反应,常继发于足癬或脓癣等,约15%左右的癣病发生癣菌疹。临床表现为损害部位出现小水疱,或伴有巨痒、压痛等症状,治疗多使用抗癣菌的药物,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
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常呈为毛囊性、苔藓样或鳞屑性损害。主要分布在躯干,呈针头大的尖或平顶状苔藓样丘疹。常形成环状鳞屑性斑片。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较少见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损害。
手掌及指侧有疹样反应,损害大多为水疱性,剧痒,有时甚至有压痛。
为疹样癣菌疹的各种不同表现,只是非水疱性,且不只局限于手掌及指侧,身体及其他部位也可发病。
癣菌疹是由于原发真菌感染灶,如头癣、足癣等。释放的真菌抗原,经血流带至皮肤。在该处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呈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损害。
患者患有原发的真菌感染,如头癣、足癣等。
原发真菌感染灶,如头癣、足癣等。释放的真菌抗原经血流带至皮肤,在该处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所导致癣菌疹。
癣菌疹目前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癣菌疹目前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好发于患有手足癣、头癣等原发性真菌感染的人群。
癣菌疹的患者多表现为毛囊性、苔藓样或鳞屑性损害。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或伴有巨痒、压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游走性栓塞性脉管炎、丹毒样及荨麻疹样癣菌疹等非水疱性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细菌继发感染的症状,如皮损处红肿热痛。
常呈为毛囊性、苔藓样或鳞屑性损害。主要分布在躯干,呈针头大的尖或平顶状苔藓样丘疹。常形成环状鳞屑性斑片。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较少见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损害。本型多见于头癣患者中,可伴有发热、厌食、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脾大以及白细胞增多等。
主要见于足部真菌感染时,可在手掌及指侧有疹样反应,损害大多为水疱性,剧痒,有时甚至有压痛,可见继发性细菌感染,局部一般找不到真菌。
实际上这些也都是疹样癣菌疹的各种不同表现,只是非水疱性,且不只局限于手掌及指侧。
当癣菌疹因搔抓或其他因素导致皮损破裂时,容易造成继发的细菌感染。并且会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
如患者出现体癣或伴发身体其他部位皮肤的丘疹、鳞屑、红斑、水疱及其他异常症状,或伴有发热、厌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及时就诊于皮肤性病科。通过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鳞屑直接镜检、毛癣菌素试验等进行诊断,需注意与汗疱疹、结节性红斑相鉴别。
如患者出现体癣(足癣、脚癣、头癣及其他体癣),或伴发了身体其他部位皮肤的丘疹、鳞屑、红斑、水疱及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皮损,病伴发全身不适的症状,如发热、厌食、淋巴结肿大等,需立即就医。
如患者出现皮肤的损害,并未伴发身体其他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应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如患者出现皮损,并伴有发热、厌食等身体不适,患者可就诊于普通内科和发热门诊。
症状持续多久了?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您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可检测出患者皮损处是否符合癣菌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取患者鳞屑,送去检验科,直接进行涂片进行镜检,查看是否存在真菌菌体。
可查明患者是否患有癣菌感染或正在被癣菌感染,适用于此病。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再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发现患者自身患有癣菌的感染,或发现患者皮肤出现丘疹、鳞屑、红斑、水疱及其他异常症状。
发现真菌的菌体,并对其种类进行确定。
试验结果为阳性。
符合癣菌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疹样癣菌疹可见有中度棘层增厚及颗粒层增加,真皮上部可见水疱。
皮肤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充血,有时小静脉可见有栓塞,无明显炎性浸润。
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和(或)脚的水疱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略高出皮肤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通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根据汗疱疹的患者没有癣菌干感染史,即可进行分辨。
结节性红斑多发生在小腿前部,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出现触痛显著的皮下结节。一般经3~6周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但可复发。癣菌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部分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损害,经过治疗预后较好,很少复发,根据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癣菌疹的治疗以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为主,当癣菌性皮肤病被治愈,癣菌疹的症状自然而然也会消失。系统用药多使用灰黄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扑尔敏、泼尼松等,局部用药可使用5%的苯佐卡因和炉甘石洗剂。
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对于此病的同心性毛癣菌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该品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真菌繁殖或杀灭真菌,适用于此病。
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鲨烯环氧化酶,并使鲨烯在细胞中蓄积而起杀菌作用。
属于抗组胺药物,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现象,对于癣菌疹的消退具有一定的效果。
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痒、调节免疫的作用,用于此病伴发发热、厌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此药为止痒剂,可局部使用瘙痒的患处。
为保护剂,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缓解刺激的作用,局部外用于患处。
暂无针对性手术方法进行本病治疗。
当癣菌的皮肤病治疗痊愈后,癣菌疹也会随之治愈,预后较好,很少复发,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
癣菌疹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
此病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放案及用药方案。
目前对于癣菌疹,无针对性饮食宜忌,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但平时须注意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皮疹,加重病情。
忌食发物,如海鲜、菌类、藻类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蒜、咸菜等,以免刺激皮疹,加重病情。
癣菌疹患者日常需要忌烟酒,烟酒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患者需了解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患者注意保持患处及原发癣菌皮肤病变部位的干净、卫生。
患有原发癣菌病的患者禁止接触他人。
及时清洗衣物和癣菌皮肤接触过的物品。
尽量避免接触患有癣菌的患者和其接触过的动物。
避免接触癣菌患者的生活用品。
及时对宠物的毛发进行清洗和消毒。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时洗澡、按时洗衣等。
4202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563.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45.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0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