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猝死综合征是指通过婴幼儿健康状况和既往史不能预测,通过死亡后的全面细致检查,包括完整的尸解、现场勘验和临床病史审查不能揭示原因的婴儿突然死亡。对任何突然的不能预料的婴儿死亡病例均应尸解,因为病史及死亡背景的调查不能完全排除许多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婴儿猝死综合征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婴儿猝死综合征并非由单一病因所致,而是由婴儿发育、周围环境和多种病理生理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本病好发于六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具有家族遗传史的婴幼儿、侧卧位睡眠的婴幼儿、母亲在妊娠期间有吸烟史的婴幼儿等,可由睡眠姿势、感染以及环境污染诱发。
可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危险性的因素许多与产科有关,提示将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者其宫内环境不是最佳的。婴儿猝死综合征患儿通常是多产次,母亲未成年,与上次怀孕间隔时间短。
俯卧位睡眠可增加婴儿患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
父母亲吸烟是婴儿猝死综合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有些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婴儿脑干发育异常或不成熟,而正是大脑的这部分控制着睡眠期间的呼吸和苏醒。通常情况下,婴儿能够感觉到诸如缺氧和二氧化碳过多之类的问题;但是当大脑发育异常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缺乏这种保护机制。
有些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婴儿,其免疫系统产生的白细胞和蛋白质的数量高于正常水平。这其中的一些蛋白质会与大脑互动在睡眠期间改变心跳和呼吸的频率或让婴儿进入深层睡眠。
患有先天性新陈代谢紊乱的婴儿更容易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例如如果缺少某种特定的酶(中链脱氢酶),就有可能无法正常地处理脂肪酸,而这些酸性物质的堆积将最终导致呼吸和心脏快速而且致命的崩溃。
俯卧位睡眠、睡在过软的床垫上、睡眠中盖得过多,导致婴儿过热和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易诱发本病。
患儿在猝死发生前存在不易觉察的轻微感染。
居住环境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浓度增高使本病的发生率增加17.7%,居住环境中二氧化氮浓度也与本病密切相关。
在发达国家,婴儿猝死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后婴儿死亡的常见原因,通常占1个月至1岁婴儿死亡的40%~50%。在美国,每年约有2300例婴儿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我国上海对婴儿猝死综合征做过回顾性调查,其发病率仅为0.56%。婴儿猝死综合征在1个月内罕有发生,其发病高峰期在生后2~4个月,95%病例在6个月内发生。以冬季及早春发病多,这可能与冬春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有关。
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具有家族遗传史的婴幼儿,如兄弟姐妹曾患有婴儿猝死综合征,该婴儿会增加患病几率。
侧卧位睡眠的婴幼儿。
母亲在妊娠期间有吸烟史的婴幼儿。
早产儿以及出生时体重较轻婴儿,如出生孕期在28~37周,或出生时体重极轻(体重小于1kg),会增加猝死风险。
低龄产妇所生的婴儿。
社会经济低下家庭的婴儿,可能和护理不周、居住环境差等有关。
非白种人,如黑人和美国印第安/阿拉斯加人。
婴儿猝死综合征在猝死前没有任何症状,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目前尚无准确的预期诊断方法。
前驱可有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病史,本病一般于午夜至清晨时段发病,患儿起病前常无明显烦躁、不适症状,在睡眠中呼吸、心跳突然停止。大多数患儿均在家中发病,在死前无任何预兆,直至清晨父母起床时才被发现。极少数婴儿死亡时呈紧握双拳或手抓着衣被角,提示死前可能有挣扎现象。
婴儿猝死综合征目前尚无准确的预期诊断方法,当一岁以内的婴儿在睡眠中出现心跳、脉搏、呼吸突然消失,请立即就医并拨打120到儿科或急诊科就诊,可通过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确诊。
一岁以内的婴儿在睡眠中出现心跳、脉搏、呼吸突然消失,请立即就医并拨打120。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或急诊科就诊。
猝死婴儿平时都是什么睡眠姿势?
婴儿母亲妊娠期间是否有吸烟、酗酒、吸毒行为?
患儿母亲生产时的年龄?是否有流产史?
患儿母亲怀孕初期是否有感冒史?
家族史是否有类似病患?
患儿父母是否为近亲结婚?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婴儿猝死综合征其实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在突然不能解释的婴儿死亡中,一些临床上未能获得诊断的先天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颅内出血、脑膜炎和外伤等,只有通过尸解才能鉴别。
病理学检查的意义在于探讨猝死原因,以确立预防对策。
多发生于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
2~4个月龄为高峰,10个月以上的婴儿很少见。
多发生于睡眠过程中,尤其是俯卧位睡眠的婴儿。
现场勘查、案情调查及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均不能发现其他致死原因。
符合以上四个特点,方可作出婴儿猝死综合征的诊断。
该病无需鉴别诊断。
婴儿猝死综合征无法通过治疗改善。
该病以预防为主,应尽量避免发生,故无药物治疗。
该病以预防为主,应尽量避免发生,故无手术治疗。
婴儿猝死综合征无法治愈,患儿在睡眠过程中突然死亡。
本病不能治愈,患儿在睡眠过程中突然发生意外死亡。
患儿在睡眠过程中突然发生意外死亡。
婴儿猝死综合征无需进行饮食调理。
婴儿猝死综合征以预防为主,无需进行特殊护理。
无
婴儿猝死综合征以预防为主,通过向父母宣教正确的预防措施,为婴儿提供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尽可能避免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
因本病的病因目前未完全明确,因此无法通过早期筛查进行预防。
自开展“仰卧”睡眠以来,本病发生率显著降低。在新生儿期下降6.6%,1~6个月的婴儿下降9.0%,7~1个月的婴儿下降6.1%。在寒冷季节平均下降11.2%。
如枕头、棉被、羊毛毯、充填的玩具等,以防婴儿面部被它们包裹或盖住。
孕期吸烟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婴儿居住的环境中吸烟也是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应避免。
尤其在出生后20周以内,与母亲同床是本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但对20周以后的婴儿影响不大。
使用安慰奶嘴能降低本病发生率,尤其在长睡眠中使用。如果婴儿拒绝或婴儿已熟睡后,则无必要使用。安慰奶嘴能降低本病发生率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觉醒阈值有关。
婴儿应在凉爽的环境中睡眠,不应穿、盖过多。
4248点赞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12-913.
[2]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747-27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