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角膜病原因复杂,常见原因是外伤或感染,这些损伤因素导致角膜产生病变,可以引起多种角膜病,常见的是角膜炎、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角膜并发症、角膜先天异常、角膜肿瘤等。透明角膜混浊是角膜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也是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角膜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一般预后好。
角膜炎是角膜主要的疾病,感染性角膜炎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引起角膜盲的首要原因。
角膜变性是由于某些既往疾病引起的角膜组织退行性改变、功能减退,角膜营养不良属于遗传性疾病。
由其他原发疾病或医源性操作导致的角膜继发性病变,常见的如角膜失代偿、水肿、大泡性角膜病变。
由于胚胎发育的异常导致角膜先天性的异常,常见的包括圆锥角膜、大角膜、小角膜、扁平角膜。
原发于角膜的各类细胞的肿瘤,常见的包括角膜皮样瘤、角膜原位癌、角膜鳞状细胞癌等。
不同类型的角膜病其病因不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角膜病好发于角膜外伤、有家族史、体质弱的人群。
角膜炎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病因一般是感染源性、内源性、局部蔓延而来。感染性角膜炎根据微生物不同进一步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棘阿米巴性、衣原体性等。
角膜营养不良属于遗传性疾病,角膜变性的原发病通常是眼部炎症性疾病,少部分原因未明,但与遗传无关。
致病原因为医源性器具损伤角膜,其他部位疾病导致机体机能紊乱,寄生虫、病原菌侵袭或肿瘤转移造成了这些角膜的病变。
角膜先天异常与角膜发育异常和遗传有关。
角膜皮样瘤是一种类似肿瘤的先天性异常,角膜原位癌是上皮样良性肿瘤,角膜鳞状细胞癌原发性上皮恶性肿瘤。
感冒、外伤、疲劳、精神紧张、手术史等,这些因素均可以引起机体抗病能力减弱而诱发角膜病。
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我国有300~500万角膜病盲人,随着角膜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很多角膜病患者复明。
感染性角膜炎一般是接触性传播,接触患者使用过的日常用品或者直接接触患眼后,再接触正常眼睛可能感染。
角膜病最常见的就是角膜炎症,那么机体免疫力较差人群因易被病原体侵袭而成为本病的好发人群。
由于多种角膜病变类型均有遗传因素导致的可能性,因此家族中有数名角膜病变患者的人,也将成为本病的好发人群。
长期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的用眼过度,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角膜病的典型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畏光等,多数患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程漫长,不少患者发病隐匿,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本病容易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眼球萎缩等疾病。
典型症状是畏光、流泪、疼痛、眼睑痉挛、视力下降等。角膜发炎神经末梢暴露于外界可以引起或者以及严重的疼痛,角膜炎影响角膜透明性可以引起视力下降。
角膜变性和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典型症状是角膜混浊、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角膜并发症多种多样,以下举例常见的:
角膜上皮水肿,由角膜上皮缺氧造成,表现为角膜中央部灰白色混浊。
角膜上皮剥脱多为机械性损伤所致,常引起剧烈疼痛。
角膜溃疡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损害,表现为微光、流泪、疼痛、视力减低。
典型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屈光异常等,角膜先天异常角膜折射率改变而影响视力,看东西模糊。
角膜肿瘤典型症状是眼部肿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
感染性结膜炎眼睛充血发红,可伴有分泌物、前房积脓等。角膜软化症患者可以有腹泻、咳嗽等。
感染性角膜病容易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是角膜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炎症反应深入角膜深层、虹膜、睫状体等引起,严重的影响视功能,容易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等。
角膜炎可以引起角膜穿孔,眼内容物脱出而发生眼球萎缩。长期的炎症可以引起眼组织严重损伤,也可以引起眼球营养不良,分泌房水不足,而发生眼球萎缩使眼睛失明。
对于高危人群(机体抵抗力差、有角膜病家族史者)出现畏光、流泪、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眼科。对于有疑似角膜病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角膜病需要与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鉴别。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角膜混浊,并出现畏光、流泪、疼痛、眼睑痉挛、视物模糊等,高度怀疑角膜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角膜病的患者,若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恶性、呕吐等,应立即就医。
患者需要到眼科就诊检查。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视物模糊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睛畏光、流泪、疼痛、眼睑痉挛等)
做过什么检查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诊断角膜病的重要检查,可以了解角膜病变的范围、层次、形态、新旧等,可以了解有没有了解前房、房水、虹膜、瞳孔、晶状体等。
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是诊断角膜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角膜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角膜刮片检查了解角膜组织细胞改变,为病因诊断以及选择药物提供客观依据。
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为了解角膜上皮损伤提供客观依据。
当患者出现典型的角膜病症状(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疼痛、眼睑痉挛等),结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角膜病变形态,荧光素染色试验显示角膜损伤,可以明确诊断。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的炎症,病因包括微生物感染和过敏等引起,眼睛充血发红和眼屎是主要表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视力一般正常,结膜涂片有助于病因诊断。角膜病主要是角膜组织发生的病变,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部位可见其病理性改变。
多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角膜没有炎性病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后沉着物,房水细胞闪辉明显,可见虹膜充血、瞳孔缩小等。容易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角膜病变裂隙灯检查角膜可见其病理性改变。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巩膜局限性、结节性或者弥散性紫红色充血,压痛,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非甾体抗炎滴眼液治疗效果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可见角膜存在病理性改变。
角膜病的治疗周期根据角膜病性质决定,可以应用滴眼液如抗生素滴眼液、人工泪液滴眼液等。如果情况严重需要手术,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本病还可以进行生理盐水冲洗、热敷等综合治疗。
角膜疾病,尤其是角膜炎,滴眼液治疗是首选,根据病因不同选择敏感滴眼液。抗生素滴眼液治疗细菌感染性角膜炎,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抗病毒滴眼液适用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如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眼膏。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适用于治疗免疫相关性角膜炎,如泼尼松滴眼液、醋酸氢化可的松滴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浅层角膜炎效果好,人工泪液滴眼液适用于治疗干燥性角结膜炎。
角膜移植手术适用于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白斑、圆锥角膜等角膜病。手术后遵从医嘱治疗,及时、定期眼科检查,确保眼睛安全。
细菌性角膜炎可以考虑结膜囊生理盐水冲洗。
角膜炎热敷可以减轻疼痛,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痊愈。
角膜炎患者可以考虑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药物。
角膜炎炎症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患眼,恢复期可以进行适宜运动。
角膜病多数会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治愈后应每月复查一次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角膜病多数能治愈,少数通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其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角膜病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角膜病治疗刚开始,至少每周裂隙灯显微镜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病情控制稳定后,可每月复查一次。
角膜病无特殊饮食指导,健康均衡饮食即可,治疗期间注意避免过于精细的饮食。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如各种蔬菜和水果,增加肠蠕动,利于排便,避免眼压升高。
角膜病患者的护理,以促进疾病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为主。患者患病期间可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病尤其是角膜溃疡患者密切观察病情,避免角膜穿孔。
了解滴眼液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炎症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后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
有角膜病,尤其是角膜炎患者需要保持大小便通畅。
患者畏光、流泪、疼痛不适,可以考虑配戴墨镜。
患者患病期间可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法。
角膜病严重影响视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的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知识宣教、心理辅导,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注意测量眼压,避免激素性青光眼、白内障发生。
角膜病病因复杂,疾病种类很多,无特异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平时保护视力,科学用眼。
机体抵抗力差、有角膜病家族史者宜每年检查一次眼部,可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角膜病家族史者。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
配戴隐形眼镜者需要规范化操作,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4092点赞
[1]葛坚,王宁利.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84-213.
[2]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0-288.
[3]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6-128.
[4]何宏伟等主编.精编眼科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6.245-25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