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减压性骨坏死是高气压作业工人或潜水员所发生的骨坏死,从事高气压作业的工人中,有将近半数的人可发生骨关节损伤。急性减压病骨坏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Ⅰ型和Ⅱ型,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有利于对愈后正常的活动,避免出现其它严重的并发症。在早期是一种无症状的骨损伤,只有X线摄片才可能发现,其典型发病部位是在肱骨、股骨和胫骨骨干等处。
好发于空气潜水、隧道工及高气压作业者,疼痛常发生于上肢关节,氦氧潜水和沉箱工人疼痛以下肢关节疼痛为主,疼痛可为短暂性,也可能是持续性剧痛,有时疼痛难以定位,或呈游走性。
又称皮肤型屈肢症(skinbends),在此型减压病中的淋巴管受累的占10%左右,其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和水肿。
这种类型病情较严重,如中枢神经症状、呼吸功能障碍或低血容量休克等,在Ⅱ型减压病中约30%同时有关节疼痛。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主要病因是减压不当,好发于从事高气压、隧道工和沉箱作业等工作的人,气压高低、高强度活动、有骨坏死病灶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但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根据潜水实践和动物实验性骨坏死,证明骨坏死的病因是减压不当,形成气泡,引起栓塞所致。骨坏死损伤均见于长骨,一般不累及躯干骨骼,由于长骨中黄骨髓多、脂肪含量高、溶氮气多,易于形成气泡。骨髓中血液循环缓慢,故骨髓中气泡不可能快速排出。骨损伤与高压暴露次数、患急性减压病史次数、潜水深度等成正比关系。
凡从事高气压作业,隧道和沉箱作业;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脱险快速上浮;飞行人员乘坐非加压舱快速升高;或在低压舱中模拟飞行升空;高压舱的密闭性发生故障;高压舱治疗患者可因减压不当等均可发生急性减压性骨坏死。
容易对下肢造成迫害,对骨内加压,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发生急性减压性骨坏死。
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代谢异常,增加急性减压骨坏死的机率。
1930年以前,有关减压性骨坏死的报道很少,有文献可供查阅的仅6例,1960~1970年为数也只有68例。1970年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向海洋进军,英、美、日本、土耳其等国先后在渔民、潜水员、隧道工人、高气压作业等人员中作广泛医学调查,发现在非军事潜水中减压性骨坏死的发病率远比预计的高得多。我国非军事潜水人员中本病发病率未见确切资料。各国军事潜水员减压性骨坏死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非军事潜水员,其原因就是严格按操作规程减压,防护工作较好,中国(1985)发病率为2.15%;英国(1979)为3%;日本(1975)为3.2%;美国为1.5%。
从事高气压、隧道工和沉箱作业等工作的人都是在高压环境中进行,容易造成减压不当,引起骨坏死。
只要有过一次在高气压暴露的人,都有可能造次急性减压骨坏死。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为了判定预后或治疗方便,临床分为Ⅰ型和Ⅱ型,其典型症状就是下肢关节疼痛、肢体疼痛和水肿等。此外,少数患者会并发严重疾病,如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栓、呼吸功能障碍等。
空气潜水和隧道高气压作业者,发病时以上肢关节疼痛多见,而氦氧潜水和沉箱工人发病时则以下肢关节疼痛较多。疼痛可累及一个以上关节,很少有双侧对称性关节疼痛发生。疼痛可为一过性,也可能是持续性剧痛。有时疼痛难以定位,或呈游走性,即从一个关节迁移至邻近另一关节。关节疼痛时局部无明显红肿,但活动受限,有时采取保护性姿势,呈明显的屈肢或俯卧体位。
有一过性皮肤疼痛发痒,另一种皮肤型减压病表现为皮肤循环的障碍,在肩周、下胸、腹部皮肤可出现血管或淋巴管扩张性斑块,在皮肤上见到发绀色大理石样斑纹。
包括性质严重的病例,根据其重点症状将其分为肺型、脊髓神经型、前庭型、血液浓缩和低血容量性休克型减压病等。
各种原因所致的容量丢失而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引起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昏、乏力、出汗、晕厥、尿少、呼吸加快、皮肤湿冷苍白、精神状态改变等临床症状。也可出现与病因相关的症状,如黑便、便血、尿血、腹泻、呕吐、多尿、皮肤黏膜出血等。
指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正常情况下,血液具有潜在的可凝固性,主要作用是在外伤、出血等情况下起到局部凝固、止血等作用。但有时凝血过程会被异常触发,导致血栓形成。
是呼吸障碍的一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一般会有肺本身的原因和肺外表现,一般肺本身变现表现主要常见于肺间质疾病,肺外表现常见胸腔积液等。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部分,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
淋巴管受侵,可产生局部浮肿。如大量气体在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栓塞时,可引起肺梗塞或肺水肿等。
脊髓血流灌注较差,特别是在供血较少的胸段,如血管栓塞后可发生截瘫,四肢感觉及运动机能障碍,以至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若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需要进行急性减压性骨坏死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注意鉴别其他原因与急性减压性出现的相似症状。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疑似急性减压性骨坏死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关节疼痛、皮肤瘙痒、活动受限、血管或淋巴扩张性斑块、呼吸功能障碍等表现症状,高度怀疑急性减压性骨坏死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患者,若出关节持续性剧烈疼痛、皮肤瘙痒等情况,甚至下肢不能走动,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呼吸功能障碍、低血容量休克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无高压环境工作史?
可见患者患者呈屈曲状,无明显触痛、红肿。
长骨的减压性骨坏死,有特定的好发区,这一发现有利于提高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水平和鉴别其他性质骨病变。
与X线片对比,二者基本上一致。但是B型超声检查操作更简便,价格也便宜,检查结果呈阳性,可确诊。
经过骨扫描及X线拍片对比发现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对减压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优于X线片,结果呈阳性可确诊急性减压性骨坏死。
减压性骨坏死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高气压暴露史,呼吸压缩气体潜水作业史,以及骨骼的影像学检查等。
有呼吸压缩气体、高气压作业、潜水作业史。以往经验认为水深在12m以浅,反复作业不可能发生减压病,但晚近报道有水下作业在6~8.5m以深,反复作业,或体力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超过2h,往往在出水后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并经加压治疗而获治愈。因此,凡有环境气压急剧变化,如在高气压环境作业,向常压方面急剧减压;或在常压环境下向低气压环境急剧减压均可能造成急性减压病。
患肢多呈屈曲状,无明显红肿热,触痛不明显,重症患者多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症状。
如有高压舱设备,对可疑病例进行常规加压治疗,多数真性患者经加压治疗后,症状可以很快消失。但个别患者经加压治疗后局部疼痛可能复发,应与其他非气压性骨关节病进行鉴别。
又称DIC,是各种原因导致小血管发生凝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并继发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引起严重的广泛的全身性出血。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治疗,与急性减压病,其他系统病变的治疗原则相同,应及时准确地施行加压治疗,此是惟一的特效方法。 本病内科治疗无效,但可通过服用药物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
通常作为治疗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辅助用药,用以预防凝块的增加和术后并发症。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作用,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有阿司匹林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的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用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可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用于Ⅱ型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对茶碱过敏,活动性消化溃疡患者,未经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等,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止服用。
用于治疗和预防全身所有部位的骨关节炎,包括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手腕关节、颈及脊椎关节和踝关节等,可缓解和消除骨关节炎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具有活血健骨、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腰膝酸软、乏力疲倦,舌质偏红或有瘀斑,脉弦等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关节疼痛加剧,此时应注意减轻负重。若疼痛持续加剧,请咨询专科医生。
本病内科治疗无效,因此有人主张只要关节面有萎陷的可能,就有外科治疗的指征,可按病变进展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骨坏死病灶较大或波及关节面,则采用手术治疗。
若股骨头坏死且有轻度萎陷,可用移植皮质骨片,置于股骨头软骨下或关节软骨下,作为对坏死股骨头或轻度萎陷的一种机械性支撑,且可使股骨头的血管再生。
若坏死灶在股骨头前上方,股骨头后部保持正常的外形,并具有完好的软骨,则可采用骨切开术,以使负重位置后移,这样比移植皮质骨为佳。Sugioka氏的粗隆间前旋位股骨切开术,对治疗中青年患者效果较好。
若股骨头有较广泛的萎陷,但髋臼良好,则可采用股骨头切除术,同时置换人工股骨头。若髋臼和关节面已累及,可考虑全髋关节重建术。
对急性减压性骨坏死骨关节病变,及时准确地施行加压治疗,是唯一的特效方法有肌肉关节痛,在再加压后,可进行全身热水浴,并可用按摩及理疗等。有气急者,除再加压外,还须要保持在安静的状态下,适量给氧吸入等。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要根据患病程度决定是否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可6个月复查一次。
轻度病者经正规治疗,可治愈,症状较重者,可较好改善症状。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刚开始,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急性减压性骨坏死控制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患者应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可食用一些具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舒筋止痛功效的食物。饮食以含钙质、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
忌刺激性较强和过度油腻的食物,要注意多吃新鲜食物和水果。
宜食用具有舒筋活络,活血补血的食物,可食用牛筋、当归、丹参等食物。
忌饮酒,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宜食用高钙质、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骨质加强,增强抵抗力。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注意观察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的变化,避免需要长期从事高压的工作。
在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管理中适当运动也是必要的,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站立最好使用双拐,不要增加对骨头的压力,加重疾病。
注意观察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是否出现加重,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避免需要长期从事高压的工作,不要进行负重的活动。骨坏死可严重影响运动功能,严重者可休克,威胁生命,如果发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由于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平常比较难以判断,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定期体检,尤其是从事高压工作,或者有暴露在高压环境中的人都要注意预防保健。
对于易患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的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筛查。对于有高气压暴露史的人群,应该定期体检,排除患病的可能,宜至少每半年至少筛查一次。
对呼吸压缩气体、高气压作业、潜水作业史的人群出现不适症状,为了排除是急性减压性患病的可能,可以做线检查或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中长骨减压性骨坏死等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缓慢的运动,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先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包括慢跑、游泳等。
要注意不要长期从事高气压工作,要在高压环境中做好减压工作。
4400点赞
[1]焦晓敏,匡兴亚,王雪梅.潜水捕捞业减压性骨坏死诊断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5):139-140.
[2]裴福兴,陈安主编.骨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