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脊髓损伤是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柱,引起脊椎骨的骨折或累及脊髓神经节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主要见于车祸伤和坠跌伤,临床表现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包括瘫痪、尿潴留、感觉障碍等,预后与损伤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小儿脊髓损伤可分为两大类:
常见病因为坠落伤,很少合并感染,病情一般较轻,预后较好。
常见病因为车祸伤,经常合并感染,病情一般较重,预后较差。
小儿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坠落伤,其次是车祸伤。高处坠落或车祸导致脊椎受创均可引起脊髓的间接或直接损伤,儿童最常见的脊髓损伤水平是颈髓,其次是腰段,胸段脊髓因为受肋骨和骨性胸廓的保护支撑,不易受伤。
高处落下、头部的打击和脊柱的过伸、过屈或扭转,造成椎体的骨折、脱位或脊髓的血液循环障碍,均可引起脊髓的间接损伤。
车祸的直接暴力或后仰跌倒,背部撞击于凸起的石块,重物冲击腰背部可造成与外力作用部位一致的脊髓损伤。
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柱,引起脊椎骨的骨折或累及脊髓神经节的损伤。
小儿脊髓损伤在儿童期较少发生,约占所有脊髓外伤的2%~5%,小儿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坠落伤(56%),其次是车祸伤(23%),最常见的脊髓损伤水平是颈髓(57%),其次是腰段(16.5%),胸段脊髓受肋骨和骨性胸廓的保护支撑,受伤的机会较少。
家住高层且家中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儿童,易出现楼梯间跌落、窗户外翻摔落造成脊髓损伤。此外,活泼好动的男性儿童更容易后仰跌倒,背部撞击于凸起的石块,重物冲击腰背部可造成与外力作用部位一致的脊髓损伤。
小儿脊髓损伤后会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弛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为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运动或感觉功能的恢复程度取决于损伤的程度,部分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仍可有部分感觉和运动,完全性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感觉及运动完全消失,早期的一些低位自主反射可出现。
表现为肌肉不能活动、没有收缩,类似于“瘫痪”的状态。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出现刺激肌肉和肌腱无反应,表现为跟腱或髌韧带不会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收缩。例如刺激膝盖骨下方时伸腿的反射动作消失,刺激脚腕时脚尖向下的反射动作消失。
脊髓损伤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受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汗液减少,表现出皮肤的苍白、干燥。
由于脊髓损伤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受损、尿道括约肌收缩,出现小便不能排出的症状。
脊髓休克出现时可有全身性改变,主要表现为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得等。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
脊髓遭受严重创伤时会影响心脏功能,造成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等全身性改变。
脊髓颈膨大以上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为高位截瘫,常伴有病变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消失及大小便障碍。
引起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由于长期卧床和大小便障碍,男性的外生殖器以及尿道受到病原体的侵入,引发的器官功能受损。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小儿脊髓损伤的恢复及其重要,尤其是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系列检查来明确疾病。
儿童外伤后迅速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各种感觉、反射、括约肌功能都消失,这一现象数小时内恢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完全或部分丧失时,应立即就医。
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直肠膀胱功能障碍、内脏功能紊乱,甚至引起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儿轻微外伤后会优先到儿科或骨科就诊。
由于坠落或车祸等原因,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肢体软瘫、皮肤苍白,甚至呼吸困难时,应到立即拨打120或到急诊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泌尿困难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泌尿外科。
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下肢的感觉是否正常、是否可以正常活动)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直肠膀胱功能障碍、内脏功能紊乱、血压下降等)
受伤到现在多长时间?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见锥体的压缩,椎板或关节突骨折、脱位,椎间隙或椎管狭窄等,通过骨质和椎体解剖结构的变化间接估计脊髓的损伤。但小儿脊柱的弹性强,椎体可在损伤的瞬间脱位后又自行复位,故可出现明显的脊髓损伤而X线片未见异常。
可见损伤平面椎体和小关节的骨折,骨折碎片可突入椎管内造成脊髓的压迫移位,脊髓可见点片状挫伤出血灶,严重时见脊髓密度降低、外形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受压、闭塞。
脊髓MRI能直观地显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椎管的形态与大小、脊髓的损伤程度,以及是否有脊髓水肿、出血、空洞、蛛网膜下腔梗阻和脊髓受压等继发改变。
典型小儿脊髓损伤症状,外伤后引起两下肢瘫痪,造成运动和感觉障碍。
影像学检查明确显示脊髓的损伤程度即可确诊。
小儿脊髓损伤常伴有明显的外伤史,由此可与脊髓前角灰质炎、脊柱结核、脊柱脊髓肿瘤等否认外伤史的疾病进行鉴别。此外,脊髓前角灰质炎一般都有高热史,出现的是部分肌群的瘫痪,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脊柱结核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冷脓肿、瘘管等,脊柱脊髓肿瘤神经症状逐渐加重,而小儿脊髓损伤常见的是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弛缓性瘫痪,肌肉运动消失、肌张力松弛、深浅反射消失,严重时出现脊髓休克、尿潴留症状,也可以通过X线进一步明确鉴别。
小儿脊柱损伤的早期救治包括现场救护、急诊救治、早期专科治疗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当脊柱损伤患者复苏满意后,主要的治疗任务是防止已受损的脊髓进一步损伤,并保护正常的脊髓组织,后期积极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对各种创伤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应从受伤现场即开始进行,意识减退或昏迷患者往往不能诉说疼痛,对任何有颅脑损伤、严重面部或头皮裂伤、多发伤的患者都要怀疑有脊柱损伤的可能,通过有序的救助和转运,减少对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一般要遵循ABC抢救原则,即维持呼吸道通畅、恢复通气、维持血液循环稳定,积极输血和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对威胁生命的出血进行急诊手术。当血容量扩充后仍有低血压伴心动过缓,应使用血管升压药物和拟交感神经药物。
常用强的松、地塞米松,可以减轻脊髓水肿,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但是大剂量应用此药可能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升高。
甲钴胺可以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有利于受损神经纤维的修复。
常见的利尿剂有甘露醇、呋塞米,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缓解尿潴留症状,如果每天尿量少于1500ml要慎用,恰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血容量不足,使用此药时应监测尿量、电解质与肾功能。
可通过此术解除小儿脊髓压迫,防治继发性损害,为小儿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小儿脊髓损伤后,可通过正确、适当的按摩方式进行物理治疗,按摩时手法要轻,以免按压患处造成二次损害,可对四肢各部位进行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同时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回流。若患儿出现便秘、排尿困难,可通过沿着胃肠蠕动方向用手掌按揉及深压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若沿着结肠蠕动方向按摩可促进排便,按摩耻骨上方可促进排尿。
患儿在骨折愈合后,可根据病情情况及医生的安排在床架、支架、拐杖等器械的辅助下加强锻炼,家长要在旁协助患儿进行,使患儿恢复起坐、站立,甚至步行等功能。
小儿脊髓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程度、手术时机和方法,以及术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等有关,其中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小儿脊髓损伤是不可逆的,但如果能给予良好的康复治疗,则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有保障。
小儿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发生于伤后1~2周,多见于颈髓损伤,死亡原因为持续高热、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晚期死亡则发生于数月或数年之后,多是由于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引起。
小儿脊髓损伤治疗结束后应持续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小儿脊髓损伤患者应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忌辛辣食品,多食这些食物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出现泌尿系感染,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海鲜发物,带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食后不利于伤口的愈合,故应忌食。
忌甜腻食物、油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点心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分泌物,并影响治疗效果。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加强护理,勤于翻身,使骨折平面以上及以下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翻身,不可使患儿身体扭转。按摩时手法宜轻,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擦伤皮肤。患儿的衣被以纯棉为好,防止皮肤被粪便、尿液污染。
床褥要柔软、平整、清洁、干燥,使用充气褥疮垫,加强护理,勤于翻身,设法使压疮部位不再受压,才能为愈合创造条件。
患儿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换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
患儿术后应减少活动,尽量避免下床走动,家属可帮助患儿勤翻身、按摩肌肉和关节,防止并发症及肌肉萎缩。
小儿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属应该严密观察病人病情,看症状有无加重,如果加重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患儿若因为突发脊髓损伤,可能会在瞬息间由一个健康人突然成为一个残疾人,其心理创伤极为严重。在治疗和康复期间,由于疗法不多,见效较慢,疗程很长,患儿常忧虑重重,悲观失望。家属要给于患儿安慰,陪伴并鼓励患儿积极治疗。
小儿脊髓损伤的预防主要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即伤前预防,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章制度,以防止脊髓损伤的发生。二级预防为伤后预防,防止现场不当搬运使脊髓再损伤。
小儿脊髓损伤没有明确的早期筛查措施,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及表现即可。
家长要加强看护,不要让孩子远离自己的视线。
坐电梯、上下楼梯时也要牵着孩子的手,不要让孩子随意跑,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摔伤。
家中防护措施要到位,窗户可以安装护栏,防止孩子从窗户爬出去摔伤。
应教育大一点的孩子注意安全,过马路不要嬉闹,要保护好自己,避免受伤。
4458点赞
[1]李建军等.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01):1-6.
[2]王方永,李建军,洪毅等.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ASIA 2011版)最新修订及标准解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08):797-800.
[3]李建军,王方永.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0):963-97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