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源性眶内并发症是由于鼻窦感染所引起的眶内并发症,根据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可分为眶骨壁骨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组织炎、眶内脓肿、球后视神经炎五类,需进行积极的抗炎治疗,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又称为眶内炎性水肿和骨膜炎,为最轻和发生最早的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发生在与鼻窦相邻的眶壁,一般全身症状较重。
是最严重的鼻源性眶内并发症,全身症状较重。
若炎症侵入眼球,可发生全眼球炎,视力丧失。
可由蝶窦或后组筛窦的炎性病变引起,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的发生是由于鼻窦感染引发鼻窦引流障碍,炎症通过解剖途径、外伤或手术创伤累及眶部,引起眶内并发症。最初发生在与鼻窦相邻的眶壁,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继而引起眶壁骨膜炎,进而形成眶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以上并发症可互相转化。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眶内并发症可由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发展引起颅内并发症,鼻源性眶内并发症多见于筛窦、额窦、上颌窦的感染。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的主要病因就是引起鼻窦炎症反应的病原体侵袭眼部所致,之所以病原体能侵袭到眶内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解剖上鼻窦与眶相邻,眼内侧与筛窦及蝶窦相邻,上方与额窦相接,下方毗邻上颌窦,且彼此之间相隔的骨板较薄,有助于炎症的扩散。
经鼻腔、鼻窦与眼眶之间有无静脉瓣的丰富静脉网,方便病原体在内通行。
药物治疗不充分,导致炎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病情迁延至眶内。
鼻窦手术损伤或创伤累及相关眶壁未能及时处理,导致病原体通过伤口和手术道口侵袭其他部位。
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炎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范围扩大。
本病多由鼻窦炎感染控制不利所致,临床较为常见,发病人群以鼻窦炎患者居多。
本病多见于鼻窦炎患者。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的主要表现为眼球及眼睑的异常表现,如眼睑水肿、压痛、眼球突出、运动受限等,重者可见全身症状,如高热、乏力等。
根据眶内并发症的不同 ,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发热、眼眶痛,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史。
鼻塞、流脓涕。
初始症状为眼睑水肿,筛窦炎引起者水肿始于内眦,上颌窦炎引起者始于下睑,额窦炎引起者始于上睑。
眼部有轻压痛。
全身症状较重,急性期高热、头痛、眼痛等症状。
鼻塞、流脓涕。
前组鼻窦炎引起者可有眼睑充血、肿胀、压痛明显,后组鼻窦炎引起者以深部眶组织炎症表现为主,如视力减退、眼球突出、移位及运动受限,蝶窦炎引起者可出现眶尖综合征。
脓肿形成后可见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失明等。
全身症状重,有高热、恶心、呕吐、头痛、谵妄、全身衰竭等。
明显的眼球突出、运动受限、视力锐减,球结膜水肿,眼眶深部剧痛。炎症侵入眼球引起全眼球炎、视力丧失,还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或脑膜炎。
有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
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急性者起病快,患者突感视力下降,慢性者发展缓慢,多为双侧视力下降。
头部发胀或眼球转动有牵引性疼痛,眶内深部疼痛和压迫感。
先出现脓毒血症,进而出现眼静脉回流受阻症状,晚期可累及对侧,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
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和视神经萎缩。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为鼻窦炎较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发展迅速,引发的并发症也较为严重。所以当有鼻塞、流脓涕等鼻腔不适症状的患者出现眼部不适时,应考虑病情加重的因素,需及时就医,进行合理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当之前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的患者出现眼睑水肿、压痛、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对于已经确诊为鼻窦炎的患者,当居家治疗期间,出现眼部的红、肿、热、痛、甚至出现视物模糊的时候,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对于一些儿童患者来说,由于免疫力低下,病情会发展迅速,当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须立即送往医院就诊,避免病情迅速恶化。
建议患者到耳鼻喉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眶水肿、充血、压痛、鼻塞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高热、视力下降等症状)
症状持续了多久?
自己有没有吃过药?吃了什么药?
有无反复患鼻窦炎病史?
可见筛窦、上颌窦受累,可以明确病变范围,了解鼻腔眶内病变情况。
检查上颌窦和额窦可有压痛出现,检查眼球运动可见眼球运动受限。
既往有鼻窦炎病史。
临床表现为眼睑水肿、压痛、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眼球突出。
可见全身症状,如高热、乏力等。
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鼻窦CT可见眶内感染表现。
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单纯视力下降或失明,无压痛、水肿等症状。而鼻源性眶内并发症可出现眼睑水肿、压痛、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等表现。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需要积极治疗急性鼻窦炎,给予足量抗生素并加强鼻腔通气引流,必要时可辅以鼻窦穿刺冲洗术及鼻窦手术。
当病原体侵袭鼻黏膜时,可使血管扩张并引起肿胀。而减充血剂作为一种医疗喷雾器能收缩局部的毛细血管,从而使症状得到缓解。口服减充血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伪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常见的长效鼻喷雾剂包括羟甲唑啉和赛洛唑啉,由于会引起全身血管的收缩,所以对一些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只能在医生监护下服用减充血剂或完全不用这类药物。其他情况如糖尿病、心脏不适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服用减充血剂时,也需医生监护,使用时一般不超过三天。
对于有视神经水肿的患者,可给予一定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以减轻视神经水肿的症状。
对于病情进展到球后视神经炎的患者,可给予一些B族维生素来促进神经恢复。
眶壁骨膜炎患者在给予足量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通过鼻内镜下手术改善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并辅以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眶壁膜下脓肿已经形成,应先切开引流,同时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行鼻窦手术治疗。
眶内蜂窝组织炎及眶内脓肿需及时施行鼻腔手术,同时广泛切开眶骨膜以利引流。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可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需及时补充水分、能量及蛋白质,注意营养均衡,以供机体消耗。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通过控制感染、手术治疗可治愈。感染控制不良者,可出现严重的颅内并发症,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为鼻窦炎感染扩散所致,积极的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及时清创排脓、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延误病情、治疗经久不愈,出现其他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本病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感染控制良好,可治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遵医嘱及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复查,必要时检查鼻窦X线、鼻窦CT,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一旦出现,病情较重,需及时治疗,并配合合理的饮食调理。
忌食辛辣刺激、肥腻之物。
手术后选择食物要求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并应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应尽量提供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素的饮食。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起病急,持续时间长,重者需手术治疗,故需进行细致的日常护理,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和干燥。
手术后避免进行剧烈活动,避免使用热水洗浴。
术后若鼻部通气不畅,可用冰袋冷敷前额。
手术后饮水时若有刺激性干咳,建议使用吸管小口多次饮水。
鼻内堵塞物取出后需注意有无出血,如有出血需及时进行处理。
术后须抬高床头30~45度,以利于引流并减轻鼻子肿胀。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多由鼻窦炎发展而来,鼻窦炎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积极治疗鼻窦炎,定期复查鼻窦X线、鼻窦CT,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一旦加剧,及时治疗。
养成良好的卫生、作息习惯,每天用淡盐水清洗鼻腔,尽量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清淡,忌油腻、辛辣、刺激之物。
保持身心愉快,劳逸结合,避免受凉。
已经患有鼻窦炎的患者应及时治疗,控制感染,避免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累及其他器官。
4978点赞
[1]孙艳丽,唐新业,杨阳.儿童急性鼻窦炎并发眶内感染的临床诊疗[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3375-3376.
[2]周洁茹.鼻源性眶内炎性水肿3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09):816.
[3]卢松,王光辉,刘真君,陶远孝.鼻源性眶内脓肿的诊治体会[J].重庆医学,2009,38(16):2077-2078.
[4]杨仕明.耳鼻咽喉科[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30-13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