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性结膜炎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包括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等,其中以沙眼最为常见,如果翻开病变的睑结膜,可以见到由原本的光滑平整变得粗糙如沙粒,故得名。
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是D-K型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通过性接触或产道传播的急性或亚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好发于性生活频繁的年轻人,多为双侧。
衣原体性结膜炎是由衣原体引起的眼部慢性感染,其中沙眼衣原体可通过眼部和鼻部的分泌物传播。衣原体性结膜炎好发于贫困地区的人群、儿童及青少年。
衣原体性结膜炎主要是衣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眼部,引起睑结膜慢性感染。患者可出现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睛肿胀等眼部症状。
居住在苍蝇肆虐地区的人群可能更容易感染衣原体性结膜炎。
在某些地区女性的患病率数倍于男性。
衣原体性结膜炎是世界范国内可预防的致盲性眼病,全世界有3~6亿人感染该病,感染率和严重程度同当地居住条件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以前曾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时致盲的首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极大降低。该病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非洲贫困国家。
衣原体可通过眼部和鼻部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性接触以及产道分娩传播。接触患者双手、毛巾等也可能感染。
贫困地区儿童及青少年生活在卫生条件差地方的人群容易好发衣原体性结膜炎,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一种常见病,该地区不良卫生条件,缺乏卫生意识,有助于病原体散播。最常见的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少年,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
衣原体性结膜炎患者可表现为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睛肿胀、明显结膜出血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等并发症。
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睛肿胀、明显结膜出血、黏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明显,乳头增生肥大,上下穹窿部满布滤泡,滤泡表现为淡黄色胶样隆起的半透明小泡,大小不一,排列也不整齐。角膜上皮可见有灰白色细点状混浊。急性期如治愈可不留瘢痕,如未愈可在1~2月后转入慢性期。
偶感发痒、眼睛干燥、灼烧感。睑结膜充血较急性期减轻,睑结膜肥厚混浊,血管轮廓模糊不清,可见淡黄色大小不等的滤泡互相融合,以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处显著。乳头增生密集。慢性期早期即可见结膜上灰白色细线条,此为病变后遗留的瘢痕。可逐渐交织成网状,病变严重且广泛者,可见睑结膜整个呈现白色腱样光泽。此时已不可见乳头和滤泡,即沙眼活动期结束。
沙眼致盲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原因是睑板或睑结膜上的瘢痕收缩而引起。
一方面上睑因受病变侵袭重量增加,另一方面负责提起上睑的muller肌因受病变侵袭,肌力减弱。
沙眼病变侵袭,致分泌减少,而瘢痕又堵住了出口,排出不畅。
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如倒睫长期摩擦,沙眼角膜血管翳,沙眼性干燥症使得角膜表面干燥角化,角膜溃疡等,可致失明。
病变侵袭了泪道的黏膜,使得黏膜肥厚水肿,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排出不畅。
若急性期未治愈,病程迁延可导致睑球粘连。
当患者出现眼睛畏光、经常流泪等早期临床症状时,应该及时去眼科就诊,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眼部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确诊,注意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相鉴别。
当患者感到眼睛畏光、经常流泪,并且眼睛里有异物感,眼部分泌物中含有黏液或脓液时需及时就诊。
患者出现眼部不适症状时可到眼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眼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目前病情如何?有哪些症状在持续加重?
家里的卫生条件或日常洗漱习惯是怎样的?
还有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类似的症状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裂隙灯下见睑结膜有乳头和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结膜瘢痕的出现,有助于诊断。
近年有报告用Papanicolaon染色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敏感性83%,方法简便,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选。
认为是检测衣原体的金标准,但费时,且要求一定的设备技术条件,难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手段。
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或直肠活检标本中沙眼衣原体DNA,亦可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且可用于鉴定其种及血清型,可用于诊断、疗效判断及流行病学调研,此方法检出率高于其他方法。
第一项基础上,兼具其余三项中任何一条者可诊断:
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用放大境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到角膜血管翳。
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结膜刮片染色检查有沙眼包涵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无自觉症状,检眼可见滤泡多位于下穹窿部和下睑结膜,滤泡小而均匀,半透明,排列整齐,滤泡间结膜充血但不肥厚,亦无乳头及瘢痕形成。随着年龄增长,滤泡可自行消失。
双侧性、反复发作性、变应性结膜间质炎症,多发于儿童,特点为春夏季发病,秋冬季症状减轻,季节性强,有自限性。
衣原体性结膜炎治疗周期较长,通常使用药物治疗,采用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如发展为严重的并发症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改善卫生习惯。
局部用0.1%利福平眼药水或0.5%新霉素眼药水点眼,4次/日;夜间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眼药膏,疗程至少10~12周。
急性期或严重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3~4周。可口服四环素或者多西环素或红霉素,7岁以下儿童和孕妇忌用四环素。
当出现眼部并发症如严重内翻倒睫,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矫正倒睫及睑内翻,是防止晚期沙眼瘢痕致盲的关键措施,如倒睫行电解倒睫术,睑内翻行睑内翻矫治术,角膜混浊如无干眼症可行角膜移植等。
衣原体性结膜炎是一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不能治愈,但经过治疗后不会影响寿命,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复查。
本病不能治愈,但经过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
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衣原体性结膜炎患者应该每个月到医院复诊,治疗时间长,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具有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香蕉、桑椹等。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
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严重时还容易患夜游症,比如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奶类和蛋类,植物性食物有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等。
对于衣原体性结膜炎患者,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减少患者恐惧,注意饮食搭配,对于服用的药物应该谨遵医嘱,按时复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该勤洗手,尤其给眼晴上药之前必须洗净双手。
嘱患者改善不良卫生习惯,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浴巾。
经常更换枕套和被褥,保持清洁。
避兔使用眼部化妆品,尤其是睫毛膏,保持眼部清洁,特别注意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化妆品或保养品。
平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眼以及用眼过度。
衣原体性结膜炎通常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根据医嘱按时服药,若出现过敏反应以及发热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衣原体性结膜炎预防的重点,是防止感染衣原体,已经感染者则注意防止该疾病复发。改善居住地卫生状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
注意清洗面部,保持卫生清洁。
改善居住环境,防止苍蝇滋生。
平时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也不要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
4229点赞
[1]杨培增,范先群主编眼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