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又名蚁醛,无色气体,有辛辣刺鼻气味,易溶于水、醇和醚。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是致癌和致畸形物质,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明显的眼部及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红肿、呼吸困难、呼吸声粗重、喉咙沙哑、讲话或干涩喑哑或湿腻,中毒者还能感受到自己呼吸声音加粗。轻度甲醛中毒症状的另一个具体表现为1~2度的喉咙水肿。
咳嗽不止、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及干湿性破锣音。胸部X线表现,肺部纹理实质化,转变为散布的点状小斑点或片状阴影。喉咙水肿增重至3度,进行血气分析时会伴随着轻、中度的低氧血症。
肺部及喉部情况出现恶化,出现肺水肿及4度喉水肿,血气分析呈重度低氧血症。
甲醛为无色刺激性气体,甲醛中毒多因吸入其气体或接触其溶液而引起,如长期生活在甲醛含量过高的室内环境或者甲醛含量过高的工业环境中,从而刺激眼部、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引起甲醛中毒反应。
甲醛中毒通常是由眼睛、呼吸道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甲醛蒸气,甲醛刺激眼部、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长期生活在甲醛含量过高的环境:工业接触甲醛,包括皮革、造纸、塑料、树脂、人造纤维、橡胶、药品、染料、炸药、油漆等行业。居室内劣质装修和家具中大量使用各类人造板,其大多使用甲醛系列胶黏剂,内墙涂料、油漆、填充剂和房屋保温层中也常含有甲醛。
老年人、儿童、孕妇人群和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对甲醛更敏感,甲醛中毒目前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工业接触甲醛,包括从事皮革、造纸、塑料、树脂、人造纤维、橡胶、药品、染料、炸药、油漆等行业的人群。
甲醛中毒后的症状依据中毒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轻度甲醛中毒仅为眼、呼吸道、皮肤的刺激性表现,如眼刺痛、流泪、咳嗽、胸闷等。重度甲醛中毒可昏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
甲醛中毒的症状因甲醛浓度不同而表现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当甲醛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8~0.09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
当室内空气中甲醛达到0.2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如喉咙感觉有异物。
甲醛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结膜红肿、流泪。
甲醛达到0.6mg/m^3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
甲醛达到30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甲醛中毒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的相关表现。
变态反应:患者可出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及支气管哮喘,如果大量接触甲醛还可导致过敏性紫癜。
吸入高浓度的甲醛可导致患者出现喉部的痉挛或者水肿,若严重可造成患者死亡。
长期接触甲醛可造成肝脏损伤,引起肝功能异常。
根据研究发现,甲醛还可导致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的损伤,此外甲醛还有致癌的可能。
甲醛通过皮肤、胃肠道黏膜等吸收进入骨髓,对骨髓造血功能进行抑制,长期可能会导致骨髓功能受损,引起白血病。大部分幼儿白血病患者是住进新装修房后患病,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可有贫血、出血、感染的症状。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主要好发于手、指和面部。湿疹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亚急性期表现为红肿、结痂等,慢性期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等。
甲醛长期刺激结肠黏膜,可能导致结肠癌,是结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较常见,表现为黄疸、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肿瘤可能发生转移,引起转移器官的功能障碍。
甲醛具有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以导致皮肤出现色斑、坏死,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等。
孕妇相对于正常人对甲醛更敏感,受到的危害也更大,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儿畸形,甚至死亡。
甲醛有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是一种基因毒物,高浓度吸入甲醛可以引起鼻咽肿瘤,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咽癌。
甲醛中毒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若出现疑似甲醛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到呼吸内科、急诊科就医,做胸部X线检查,结合甲醛吸入史以明确是否为甲醛中毒。
搬入新家后、家里新装修后及长期在工业环境中工作,出现眼部、胃肠道不适,应立即就医,及时接受治疗。
已经确诊为甲醛中毒,若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应立即寻求医生帮助。
建议患者到呼吸内科、急诊科就医治疗。
出现哪些症状?(如咳嗽、流泪等)
出现症状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如肺炎)
近期装修房子了吗?
工作单位和居住环境怎么样?
近期服用过哪些药物吗?
做过哪些检查吗?(如胸部X线检查)
胸部X射线检查发现肺纹理增多、增粗、有散在的点状或小斑片状阴影、透光度降低、肺水肿阴影等。
血气检查提示有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分压明显降低,正常氧分压在83~108mmHg,当血氧分压低于正常值范围时,称为血氧下降。
喉镜检查发现喉水肿,喉黏膜松弛处,如杓状会厌襞、杓区、会厌等处发生黏膜下组织间水肿,有渗出液浸润。
作为检查的辅助手段,查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甲醛中毒可见白细胞数增多。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肝功能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的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测定,查看甲醛是否对肝和肾功是否造成损害。
有接触、吸入甲醛的病史,出现流泪、咳嗽、腹痛、呕吐等临床表现,与以上辅助检查结合进行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简称“流感”,是一种季节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引起,与甲醛中毒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测进行鉴别。
肺炎是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以突发寒战、高热、胸痛、咳嗽为其特征。此病以20~40岁的青壮年和小儿为易发人群,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与甲醛中毒可以通过细菌学检查进行鉴别。
氯是呛人、令人窒息的有毒气体。在制氯的工厂中,空气里游离氯气的含量最高不得超过1mg/m^3。氯气中毒时,人会剧烈地咳嗽,严重的使人窒息、死亡,可根据病史和胸部X线与甲醛中毒进行鉴别。
甲醛中毒者的治疗原则为尽快脱离现场,静卧、保温,必要时吸氧。短期内吸入大量甲醛蒸气后,出现上呼吸道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24小时,避免活动后加重病情,注意观察,防止肺水肿。必要时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治疗并发症,预防感染。
存在眼部污染的患者应及时应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的清洗,同时配合抗生素眼药水以及5%的可的松药水进行治疗。
存在皮肤污染的患者也应及时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对被污染处进行冲洗。
对接触高浓度的甲醛者可给予0.1%淡氨水吸入,进行治疗。
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防止喉水肿、肺水肿。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雾化用药如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氨茶碱、碳酸氢钠等。
血压是心脏收缩力、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紧张度的综合反映。输入多巴胺,若休克无改善,可增加剂量,以维持血压。
持续吸氧后缺氧状态未明显改善,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尽快建立人工气道给氧辅助通气。
针对甲醛中毒严重者,不能独立进食、存在吞咽困难者,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进食流质食物,补充营养。并逐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直至恢复经口进食。
可采取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或者经鼻高流量吸氧等办法处理。
对于呼吸困难或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可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及体外膜氧合技术等方式进行呼吸支持。
轻度甲醛中毒者经过治疗后,短期休息,预后良好,一般可从事原作业。中度、重度甲醛中毒者,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一般甲醛中毒能治愈,若患者一次性吸入大量甲醛,预后较差,可能出现死亡。
甲醛中毒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甲醛中毒治疗刚开始,建议每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
甲醛中毒饮食总原则应遵循膳食多样化,定时、定量进食,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优质蛋白和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少食用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进食适量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类等。
禁止食用生冷、刺激肠胃、不易消化的饮食,如火锅、烧烤、冷饮等。
限制饮酒量,每日食盐量<6g。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甲醛中毒患者的日常护理,除了一般的护理,还要注意避免再次接触甲醛,以防止疾病难以痊愈或再次中毒。
了解各类治疗甲醛中毒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无特殊注意事项,建议进行日常常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
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远离橡胶、塑料化工厂,搬出新装修的房屋。
留意甲醛中毒人群的生命体征,药物效应是否正常。无法清楚表达诉求的患儿,家属应关注患儿身体状况,成人需自我监测,若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的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因甲醛易溶于水,中毒后的清水冲洗非常关键,这样可稀释和除去并阻断甲醛继续吸收的机会。
冲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注意水温适度,因水温过高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有害物质的吸收,水温过低会出现寒战,故28℃~32℃水温最为理想。
一般家庭甲醛中毒大多是因为装修污染,可以采取降低室内甲醛浓度的方法预防甲醛中毒,包括改善通风、养殖绿植、使用除甲醛喷剂等措施。甲醛中毒目前能治愈,只要及早发现,接受综合、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症状。一旦出现疑似甲醛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接受治疗,是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的有效方法。
居住在新装修的房子里、家里购置了新家具者,建议进行筛查。
长期在化工厂工作人群,如橡胶厂或塑料厂的职工,建议定期进行筛查。
血常规检查,若甲醛中毒,则发现白细胞增高;胸部X线检查,若甲醛中毒,则发现肺纹理增多、增粗、点状或小斑点阴影。
改善室内通风设备,购买室内空气净化器。
室内种植盆栽,如芦荟、仙人掌等绿色植物。
使用各类喷剂,发挥除甲醛作用。
甲醛过敏者应调离会接触甲醛的工作。
新装修的房子建议要晾2~3个月以后,待甲醛基本消散后才能入住。
用人造板制作的衣柜,如甲醛未清除干净,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把衣物装放在里面。
居室装修选材时,应查看甲醛含量,选择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装饰材料,选择有资质、正规的装饰公司。装修后应请有关检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合格。
5129点赞
[1]朱桂珍.甲醛中毒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01):57-60.
[2]耿立坚,李性天,吴国明,周密妹.甲醛中毒及其诊治[J].中国药师,2006(08):767-769.
[3]刘桂光,金璇.1例急性甲醛中毒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S1):7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