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肾损害主要是指白血病细胞直接浸润或代谢产物致肾损伤,也可通过免疫反应、电解质紊乱损伤肾脏,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炎综合征及肾病综合征,具体有腰痛、肾绞痛、肉眼血尿等症状表现。治疗主要是防止高尿酸血症肾病,化疗中适当给予碱性药物以碱化尿液,利于尿酸的排出,以及支持治疗,预防并治疗感染,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类型及能否有效治疗。
白血病肾损害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的直接浸润或代谢产物致肾损伤,也可通过免疫反应、电解质紊乱损伤肾脏。本病好发人群是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强烈化疗常诱发急性肾衰竭。
急性白血病直接浸润肾脏是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肾实质、肾间质、肾血管、肾周围组织及尿路,引起肾肿大、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
白血病患者的核蛋白代谢加速,尿酸生成增加,可在化疗前或出现高尿酸血症。化疗过程中,因肿瘤负荷过重或快速有效的化疗使白血病细胞迅速破坏崩解,释放的内容物所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被称为肿瘤溶解综合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可导致尿酸结石,形成梗阻性肾病或尿酸性肾病及肾小管损伤,甚至急性肾衰竭。
白血病通过免疫介导肾损害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肾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和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白血病的治疗用药可能引起药物性肾损害,如甲氨蝶呤在尿中的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的水溶解度比甲氨蝶呤低4倍,在酸性环境中形成黄色沉淀物,甚至形成大块结晶,在肾小管内沉积,引起肾小管扩张和损害,造成尿路梗阻及肾功不全。单核细胞或者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产生大量溶菌酶,损伤近端肾小管,表现为肾性糖尿、酸中毒和低血钾等。
强烈的化疗使得肿瘤细胞迅速崩解,尿酸生成大量增加,沉积于肾组织,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
白血病时肾脏白血病细胞浸润非常常见,其发生率在42%~89%。不同类型白血病肾脏浸润的发生率有所不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肾脏浸润分别占63%、53%、38%和33%,并且随着治疗的改进,急性白血病的肾脏浸润发生率已明显减少,而慢性白血病的肾脏浸润发生率无明显变化。
白血病肾损害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尤其是肾脏发育不够健全的青少年和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更容易累及肾脏。
白血病肾损害即白血病导致的肾脏功能损害,症状多表现为白血病的原发病症状以及腰疼、肾绞痛、肉眼血尿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可合并感染、颅内出血等疾病。
患者可表现出白血病的症状,即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
患者可出现单侧性腰痛或伴有肾绞痛,有时可见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以及高血压的表现,白血病导致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表现为多尿、糖尿、碱性尿,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或者无尿。
白血病细胞在导致肾损害的同时,由于血小板明显减低,容易导致出血症状,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道,尤为严重的是颅内出血,患者可出现血压不稳、昏迷甚至死亡。
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肺部感染,此时非常危险,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白血病患者若出现腰痛、肾绞痛、尿少、血尿以及高血压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骨髓穿刺、泌尿系B超等项目,了解肾脏损害的情况,以便早做治疗。本病注意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等疾病相鉴别。
白血病患者出现腰痛、肾绞痛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肾内科就诊。
白血病患者日常或在化疗后有腰疼、少尿或多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血液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腰疼、肾绞痛、肉眼血尿等症状时,建议去肾内科就诊。
都有什么症状?
确诊白血病多长时间了?
目前在服用哪些药物?近期有没有做过化疗?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腰疼、肾疼、血尿、尿量少)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
贫血程度轻重不一,血小板大多减少,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增高或减低。血片分类检查原始和(或)幼稚细胞一般占30%~90%。
尿液可有蛋白、红细胞等,尿酸排泄增多。
血尿酸多增高、血钙增高,肾功能衰竭时尿素氮、血肌酐增高。
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增多,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粒红比明显增高,巨核细胞常减少。
可以发现梗阻性病变、结石或者肾脏形态改变,但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肾脏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白血病细胞是否浸润肾脏组织,是诊断的金标准。
白血病肾损害的诊断,须满足如下3个标准:
肾脏病表现出现在白血病确诊之前、同时或之后。
肾脏病表现随着白血病的缓解而缓解,白血病复发后肾脏病再次出现或加重。
冷球蛋白血症阳性或血清蛋白电泳有M带出现。
本病肾外表现主要是关节病变和痛风石形成,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病变;30%的患者有肾脏损害,患者常无贫血以及出血的白血病表现,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容易鉴别。
患者一般表现为患侧肋脊角疼痛、腰痛、血尿、尿闭、尿路感染等症状,通常无贫血以及出血的白血病表现,通过X线下明显的显影以及B超检查可鉴别。
白血病肾损害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如应用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杀灭白血病细胞,支持对症治疗,控制尿酸,防止高尿酸血症。出现肾衰者积极采用透析治疗,有条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骨髓移植。本病多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应鼓励多饮水,保证尿量3L/d,防止尿酸沉积。严重贫血者可输注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如患者因血小板计数过低而引起出血,可输注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长春新碱与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药物联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降低白血病细胞数量。
环磷酰胺常与三尖杉碱、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泼尼松等药物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杀死白血病细胞。
维甲酸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白血病患者尤其是白细胞显著增高的患者,可给予别嘌醇或者非布司他,控制血尿酸和尿尿酸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有蛋白尿的患者,应用雷公藤可有效降低蛋白尿,降低肾损害。
将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以替代其原有的造血功能,是目前唯一有希望治愈的办法。
白血病肾损害治疗大致与原发肾脏病治疗相似,由免疫机制造成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者可应用免疫抑制剂,肾功能衰竭者可进行透析治疗。
白血病肾损害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类型及能否有效治疗,目前无法彻底治愈。轻症患者积极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治疗不及时而引起恶化,则可能影响患者的寿命。
白血病肾损害目前无法治愈,但是由于应用了尿酸合成抑制剂和透析治疗,使白血病并发尿酸性肾病、急性肾衰竭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直接因肾衰竭死亡者仅占少数。
若经正规治疗,白血病完全缓解,肾损害程度较轻,患者可能长期存活。但若未能积极治疗,病情发展恶化,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一周检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腹部彩超等,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掌握白血病肾损害的程度。
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提供足够热量,适当调节高糖和脂类在饮食热量中的比例,以减轻自体蛋白质的分解、减轻肾负担。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面包、鹤鹑蛋、酸牛奶、鲜蔬汁等;还可调剂半流食或软饭,如米粥、豆腐脑等。
白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患者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豌豆、大枣、黑木耳等。
适量食用苹果、梨、桃子、橙子、苦瓜、莲藕等水果和蔬菜。
肾损害严重的患者避免进食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白血病肾脏损害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及时清洁,保持居住环境卫生,防止感染。平时密切观察尿颜色、尿量、性状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需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注意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假膜,晨晚两次做口腔护理,根据情况选用盐水或5%苏打水做口腔治疗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保护床单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带状疱疹及褥疮的发生,防止感染。
为了减少化疗导致的脱发,可用头部冰敷减少药物吸收,也可在化疗输液前用橡皮带绕头扎紧发根部,半小时放松橡皮带2~3分钟,反复如此,直至输液完毕。
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必要时注意戴口罩防护,避免感染。
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排异反应,家属注意观察患者,出现出血等症状及时就医。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贫血的程度。
观察有无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
观察尿颜色、尿量的变化。
本病病程长,病情反复,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大,患者易产生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某些化疗药物具有肾毒性,合并肾损害者选择化疗药物时应兼顾白血病和肾脏病,要合理使用化疗药物,对于肾毒性药物化疗早期检测药物浓度,及时调整化疗剂量。
对于白血病肾损害的预防,主要是积极防治白血病,平时避免接触大剂量射线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如果是确诊的白血病患者,需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肾损害。
平时避免接触大剂量射线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房屋装修时避免甲醛超标。
对于白血病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避免化疗方案太强,导致白血病细胞快速溶解,尿酸升高,导致肾脏损害。
如白血病患者经济状况、配型合适等各方面的条件合适,应尽早行骨髓移植治疗。
4889点赞
[1]郑丰,蔡广研,陈建.现代老年肾病诊治重点与难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38.
[2]陈香美.肾脏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207.
[3]金翠萍,张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肾损害一例[J].临床医学,2015,35(12):123-1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