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皮炎是由于使用、接触化妆品,包括润肤、增白、防晒、祛斑、养发护发剂、口红、粉底霜、油彩、定性粉、水粉等,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包括染发性皮炎、油彩皮炎和冷烫皮炎等。化妆品皮炎是皮肤美容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美容产品的广泛使用,化妆品过敏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急性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干燥、脱屑、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破溃后可有糜烂、渗出、结痂,慢性期表现为浸润、增厚、色素沉着等。皮损主要局限于化妆品接触部位,境界清楚,自觉灼热、疼痛,瘙痒较轻。皮损的严重程度与化妆品使用量、使用频率、使用时间长短等有明显相关性,停用化妆品后,皮损很快减轻或消退。如再次使用该类化妆品时,皮损再次出现,反复开放性涂擦试验对明确诊断有极高价值。
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皮损表现为多形性,急性期以红斑、丘疹为主,瘙痒剧烈,慢性期表现为皮肤敏感、发红、脱屑。皮损主要局限于化妆品接触部位,严重时向周围及其他部位扩散。皮损的严重程度与化妆品使用量无明显关系,停用化妆品后皮损逐渐减轻,甚至消退。下次再使用相同化妆品时,皮炎迅速出现且加重,斑贴试验阳性。
化妆品对皮肤有清洁、护肤与美容效果,但其中含有的多种成分极易引发化妆品皮炎,包括美容化妆品的表面活性剂等,化妆品中所含有的香料、颜料、灭菌防腐剂等物质,以及其中添加的的中草药或化学药,以上物质对皮肤产生的刺激均可引发本病。
过敏反应和刺激作用是化妆品皮炎的主要发病机制,过敏反应主要来自香料,其次为防腐剂。与接触性皮炎相同,多数过敏反应属迟发型变态反应,少数为速发型和光变态反应,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下:
化妆品中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如色素和香料,接触皮肤后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症、化妆品皮炎等。
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使用某些化妆品,如含有羊毛脂、各种香料及防腐剂的化妆品,可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另外,化妆品中添加的化学药物和中草药,本身也是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如檀香油、柠檬油等是光感物质,涂搽在皮肤上,经日光暴晒会发生细胞损伤,引起炎症反应。
皮脂膜覆盖于皮肤表面,为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分泌物互相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状薄膜,是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防止水分丢失,阻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皮肤及抑制细菌在皮肤表面生长。女性皮脂膜较男性薄,更易受到损伤。
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需要保湿,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市面的化妆品品种繁多,品牌层次不齐,功能较多。本病已然发展成为常见病,临床上经常可见爱美女性长期使用化妆品后患上了化妆品皮炎,故本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本病可有季节性,夏季日晒后面部多发。
好发于从事文艺工作的青年女性或经常使用化妆品的妇女,文艺工作者因工作需要每日需要涂抹各类化妆品,爱美的妇女常常追赶潮流更换各种化妆品,故二者均易患本病。
两面颊及额部出现皮损,初起在曾外涂化妆护肤品的颜面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潮红、肿胀、斑块,继而出现红色丘疹、水疱。重症患者可出现较大水疱、糜烂、渗液,日久反复发作者可出现黑头粉刺、色素沉着,面部自觉灼热、瘙痒、疼痛。
急性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干燥、脱屑、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破溃后可有糜烂、渗出、结痂。
慢性期表现为浸润、增厚、色素沉着等。
皮损主要局限于化妆品接触部位,境界清楚,自觉灼热、疼痛,瘙痒较轻。
停用化妆品后,皮损很快减轻或消退,如再次使用该类化妆品时,皮损再次出现。
皮损表现为多形性,急性期以红斑、丘疹为主,瘙痒剧烈。
慢性期表现为皮肤敏感、发红、脱屑。
皮损主要局限于化妆品接触部位,严重时向周围及其他部位扩散。
皮损的严重程度与化妆品使用量无明显关系,停用化妆品后,皮损逐渐减轻甚至消退。下次再使用相同化妆品时,皮炎迅速出现且加重,斑贴试验阳性。
化妆品的某些成分会和紫外线共同作用,可引起光变应性皮炎,化妆品光接触性皮炎患者均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和光暴露史,皮损通常发生在同时暴露于化妆品和阳光或紫外线的部位,皮损的严重程度与化妆品的使用量、使用频率和紫外线暴露量有关。
常因抓挠使皮肤破溃,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
化妆品皮炎的严重患者愈后会形成黑色的皮肤色素沉积。
早期患者自觉皮肤瘙痒、敏感、发红时应及时就诊,不应抓挠或自行外敷药膏处理。若皮肤已经出现糜烂、渗出应该立即就医,避免皮损进一步加重。
自觉皮肤瘙痒、敏感、发红应及时就医。
皮肤出现脱屑、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破溃等应及时就医。
皮损处已出现糜烂、渗出、结痂者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
有何症状?症状持续多久了?
既往有无皮肤病史?
皮肤是否日常敏感、干燥、易发红?
既往有无其它病史?
有无家族史?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将加有抗原的斑试器胶带贴在上背部脊柱两侧皮肤,并做标记。皮肤表面出现红斑等阳性反应表示患者对受试物过敏,斑试阴性结果可于几周后重复斑贴试验或行激发试验。
即在前臂内侧近肘部,直径约5cm范围搽可疑化妆品,每日2次,共一周。
主要针对于光感性皮炎患者。
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且接触后较快出现皮炎改变。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在同等条件下,一般接触化妆品量多者发病。皮损形态常呈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有程度不等的红斑、丘疹、水肿、水疱。水疱破溃后可有糜烂、渗液、结痂,自觉局部皮肤瘙痒、灼热或疼痛。皮损严重程度和化妆品的浓度、接触时间有明显关系,发生在口唇黏膜者,可有干燥、脱屑、局部刺痒和灼痛,去除所用化妆品后很快痊愈。
有明确使用或多次使用化妆品历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在使用同一种化妆品的人群中,一般仅有少数人发病。原发部位局限于接触部位,但可向周围或远离部位扩展。皮损形态多样,自觉瘙痒,可表现为红斑鳞屑、头面部红肿、眼周皮炎伴发结合膜炎、手掌及手指汗疱疹样以及接触性荨麻疹样表现。
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为局限性轻度潮红斑片、轻度肿胀,上附细小鳞屑,无明显丘疹、水疱,自觉轻度瘙痒。
有湿疹反复发作病史,皮损呈多形性,有密集小丘疹、丘疱疹、渗出及苔藓化倾向,自觉剧痒。
对于化妆品皮炎的治疗,应询问病因,停用所有的化妆品,清除刺激因子。口服药物以脱敏、止痒为主,有感染者酌情使用抗生素,重症患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药物的选择以消炎、收敛、缓和、对症为原则,禁用刺激性或易致敏的药物。
但凡发生化妆品皮炎,应立即停用化妆品,尽量清除残留的化妆品,如为染发剂引起,用大量清水及洗发香波充分清洗头发,适当剪短头发,更换污染的衣服。避免搔抓及热水洗烫,不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
皮损红肿、水疱、糜烂、渗液时,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作冷湿敷,渗液多时作持续冷湿敷,渗液少时可间隙性冷湿敷。
皮损糜烂、渗液减少后,选择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1%氢化可的松、0.025%地塞米松、0.1%曲安西龙等霜剂;亦可选用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剂,但应注意有毛发部禁用氧化锌油剂及糊剂。
皮损如有继发感染时,可于上述药物中加氯霉素、红霉素或洁霉素等抗生素外用。病情较重者可短期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如泼尼松片口服,也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激素逐渐减量至完全停用。
一般选择其中1~2种口服,如氯苯那敏或去氯羟嗪口服。新一代抗组胺药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抗胆碱能等作用,亦应酌情选用。
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溶液静脉注射,也可以选择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滴。
本病可以治愈。症状出现早期皮损尚未破溃时,应及时诊疗,皮肤可恢复至发病前状态。皮损如果出现破溃、糜烂、渗液易继发后续感染,且治疗不及时的话,则易出现色素沉着,甚至留下瘢痕。
化妆品皮炎早期经过积极治疗可以获得治愈。
化妆品皮炎经过积极处理,一般不影响寿命。
皮损恢复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可持续用药至皮损愈合后再到医院复诊,医生行体格检查视诊患者皮肤恢复情况。
若皮损继发感染,出现反复糜烂、渗液,长期迁延不愈,应立即就诊,改换治疗方案。
化妆品皮炎饮食要以清淡、忌食辛辣为原则,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在膳食中补充含锌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类、坚果类等,多吃糙米、蔬菜,少吃肉、奶、蛋类食品。
避免食用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
忌酒,以免使皮疹和瘙症状加重。
可把西红柿去皮压汁饮用,西红柿中含丰富生素C,维生素C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可适当食用黄豆和蜂蜜,其中所含的一种低聚糖有减缓过敏性皮炎的功效。
不滥用化妆品,不使用不合格、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的化妆品。注意化妆品使用操作规程及方法,如染发前做斑贴试验,卸妆时不宜用粗纸、毛巾猛擦,不宜用碱性强的肥皂和热水洗烫。对工作确有需要者可于上妆前涂一层适当的皮肤保护剂。在使用化妆品过程中,一旦发现不适或起皮疹则需立即停用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停用一切化妆品,清洗皮肤表面残留的化妆品,避免再次接触。
皮炎症状消退后,应用保湿修复类产品进行护理。
要正确选用化妆品,可根据自身皮肤情况选择适合的化妆品。使用化妆品前,为避免引起反应,最好先作皮肤斑贴试验,采用少许化妆品涂于前臂内侧皮肤,上覆玻璃纸,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观察24-72小时,局部如有红肿、水疱等反应为阳性。
患者可通过每日照镜跟进皮损恢复情况,若发现迁延不愈,应及时就医。
需局部用药的患者,因个人体质不同,若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诊,且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皮损恢复后一个月需再次全身体检。
避免直接接触强烈的阳光,保持皮肤清洁,治疗期间减少外出并注意防晒。
当面部有湿疹、皮炎、痤疮或其他皮肤病时,应积极治疗,最好不要用化妆品,以免使原来皮肤病加重或引起不良反应。
首先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质量保证的化妆品。其次在换用化妆品前应行斑贴试验,确认不会过敏后再使用。常饮水使皮肤水分充足,保持皮肤屏障不破坏。
本病尚无简洁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建议养成每年全身体检一次的习惯。使用化妆品之前,可做斑贴试验排查是否过敏等,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皮炎、湿疹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4061点赞
[1]王聪敏,余明莲,李海涛著.老年护理手册丛书皮肤科常见病护理手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02.
[2]吴志明,杨恩品主编.中医美容皮肤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2:221.
[3]王诗晗,冯居秦主编.中医美容诊断技术[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8:198.
[4]刘宁主编.中医美容学供中医美容专业用[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1:211.
[5]朴永君主编.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1:5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