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血症是由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的三种相关酶先天缺陷,导致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被机体利用,体内半乳糖蓄积引起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经典的半乳糖血症常表现为拒乳、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甚至白内障和智力障碍,轻者可无症状。发病人群为出生数天的婴儿,中国人发病率约为1/50000。
半乳糖血症为血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代谢综合征。乳糖经过乳糖酶水解后成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再经肠道吸收入血循环。半乳糖需通过降解D-半乳糖代谢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后才能加以利用,半乳糖血症是由于缺乏半乳糖代谢途径的相关酶所致。好发于出生数日的婴儿,多为遗传性疾病,由于母亲给婴儿喂食含有乳糖的人奶或牛奶可诱发本病。
在肝脏中,半乳糖在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经过相关酶的作用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葡萄糖代谢途径给人体功能。由于半乳糖代谢过程酶缺陷,使半乳糖不能生成半乳糖-1-磷酸或二磷酸尿苷半乳糖,半乳糖在体内异常堆积,体内半乳糖及其异常代谢产物升高导致半乳糖血症的发生。半乳糖血症缺乏的酶主要是三种,包括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缺陷(经典的半乳糖血症,较为常见);半乳糖激酶缺陷(较为罕见);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缺陷(罕见)。
本病只有一种诱发因素,即给新生儿喂养含有乳糖的母乳、牛奶、水果等。
本病患病率低,其中白种人发病率约为1/60000~1/100000,中国人中较罕见,约为1/50000。
本病一般发生于刚出生数天的婴儿。
不同类型的半乳糖血症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拒乳、腹泻、呕吐,轻者可无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肝功能受损、氨基酸尿、蛋白尿、白内障,甚至并发智力障碍、运动障碍、肝功能衰竭、神经性耳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等。
患儿可因不同酶的缺乏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轻者可无临床症状。
表现为低血糖、恶心、呕吐、黄疸、腹泻、腹胀、蛋白尿等,低血糖是由于血中半乳糖升高,抑制机体其他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肝功能受损多由于酶缺乏,致使半乳糖在肝脏积聚而肿大;蛋白尿是由于半乳糖在胃肠组织积聚,致使氨基酸吸收障碍。
表现为白内障、运动和智力障碍等,白内障是由于眼睛晶体内的半乳糖增多,运动、智力障碍多由于半乳糖在脑部积聚引起。
本病罕见,多无临床表现或与Ⅰ型半乳糖血症表现相似。
半乳糖在患儿脑内积聚,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导致惊厥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伴眼球翻动、斜视,神志清伴口吐白沫,可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发作。
半乳糖在肝内聚集,导致肝细胞广泛严重受损,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功能衰竭,表现为低蛋白血症、黄疸等。
半乳糖血症多伴有神经性耳聋,多出现在儿童期,少数患者可发生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
半乳糖在脑部积聚,可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引起智力障碍。
患儿出现拒乳、呕吐、腹泻、黄疸、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需要及时到儿科通过相关检查等明确病情,本病需要与新生儿溶血病相鉴别。
出生数日的婴儿出现拒乳、呕吐、腹泻症状时可先自行观察,如病情持续未见好转,应进一步就医检查。
发现有黄疸、蛋白尿、嗜睡,同时伴有肝脾肿大应及时就医。
出现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及时就医。
患儿出现惊厥、意识不清,应立即就诊。
半乳糖患者一般需要到儿科就诊。
目前有什么症状?(低血糖、拒乳、呕吐、腹泻、昏迷)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食用过乳制品?(如人乳、牛乳、奶粉)
家里有人确诊过半乳糖血症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通过筛查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患儿发病,血尿的半乳糖测定以往较多采用半乳糖半定量方法,目前多采用荧光定量方法进行半乳糖定量检测,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是否有乳糖不耐受,正常血中半乳糖浓度为110~194μmol/L。
新生儿筛查多选用Beutler试验(检测血滴纸片的半乳糖-1-磷酸尿酰转移酶活性)和Paigen试验(检测血中半乳糖和1-磷酸半乳糖),观察是否有荧光产生,若患有半乳糖血症则无荧光产生。
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或肝活检组织等均可供测定酶活性测定材料,以红细胞最为方便。可以检测出半乳糖利用途径的相关酶缺乏,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可对胎儿羊水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基因的异常,可终止妊娠,优生优育。
为辅助检查项目,可明确是否出现肝脏肿大,还可排除胃肠道相关疾病导致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对13C-半乳糖转化为13CO2进行定量测定,以了解机体对半乳糖的氧化能力。
半乳糖代谢相关酶测定,如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激酶和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检测出这三种酶缺乏可直接诊断为半乳糖血症,半乳糖代谢相关酶测定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和母亲的血型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出现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但是新生儿溶血症的尿液一般是血红蛋白尿,而半乳糖血症的尿液一般是蛋白尿,通过血液检查和酶学检查可以鉴别。
半乳糖血症患儿应终身禁食含有乳糖的食物,该病情治疗周期为长期持续性的饮食控制,包含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已经确诊的半乳糖血症应立即停用乳类食品,如人乳、牛乳和奶粉等,改用免乳糖配方的豆浆、米粉喂养,加用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当添加辅食后,也要避免喂养可能含有乳糖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西红柿等。一般在限制乳类3~4天后即可见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在一周后好转。患者需终身进行饮食控制,不能坚持饮食控制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生长障碍及白内障等疾病。在治疗期间可适当给予支持治疗,输注新鲜血浆或葡萄糖等。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可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如消炎利胆片;合并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时加用抗生素治疗,大肠埃希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应首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合并白内障可给予白内停滴眼液治疗。
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预后取决于能否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开始控制饮食的时间越早,则患儿预后越好,且对自然寿命无影响。患儿的症状可控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未经正确治疗者大都在新生儿期由于肝脏衰竭而死亡,未及时治疗的患儿会遗留运动、智力障碍等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建议按时监测血中半乳糖浓度,以免情况恶化。
本病实行长期饮食控制可控制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长期饮食控制不影响寿命。
早期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有白内障、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需要定期监测红细胞内的1-磷酸半乳糖含量,0~0.12mmol/L浓度为正常。
患儿要立即停用乳类制品,如牛奶、奶粉等,避免食用含有乳糖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西红柿等,并需要终身限制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忌乳类制品,如牛奶、奶粉、奶油、炼乳等。
忌含有乳糖的水果、蔬菜,西瓜含糖量在4%~8%之间、香蕉含糖量在19.5%左右、山楂含糖量在22.1%左右、火龙果含糖量在70%~80%之间,建议不要摄入上述食物。
宜用不含乳糖的水果、蔬菜,如新生儿可进食不含乳糖的豆浆、米粉。
半乳糖血症应尽早严格控制含乳糖的食物,如乳制品和含有乳糖的水果、蔬菜,注意定期监测血中半乳糖的浓度。
患儿应定期监测半乳糖浓度、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
患儿应按医嘱定期进行血半乳糖测定。
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一定要注意严格控制饮食,并且定期进行血半乳糖测定。
新婚夫妇怀孕之前要做好婚前检查,对双方疾病的相关家族史有所了解,进行必要的遗传咨询。若已出生的婴儿患本病,要及早进行饮食控制。
新生儿筛查Beutler试验(检测血滴纸片的半乳糖-1-磷酸尿酰转移酶活性)和Paigen试验(检测血中半乳糖和1-磷酸半乳糖)。
进行新生儿筛查一旦确诊为半乳糖血症,应尽早开始饮食控制。
父母在孕前可进行基因检测查看是否有遗传性疾病。
4915点赞
[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0.
[2]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56.
[3]申昆玲,黄国英.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