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性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原因致使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障碍,大量磷从尿中丢失,导致血磷降低和骨矿化障碍所致的一组骨骼疾病。儿童期的低磷性佝偻病多为遗传性,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X-连锁遗传、伴高钙尿症的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等。获得性的有Fanconi综合征、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等。虽各低磷性佝偻病的病因不同,但具有相同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改变,表现为典型的佝偻病的骨骼异常、低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血症。
主要表现为骨骼病变,同时有肌肉松弛、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及相应的血液生化改变,主要变现为方颅、出牙延迟、肋骨串珠和鸡胸。
成人骨软化病的主要症状为四肢酸痛,尤以夜间为甚。病情严重时疼痛加剧,多在腰背部,沿脊神经放射,不受动作影响。由于骨质变软,骨盆受压而变形,胸骨和脊柱也有变形。
低磷性佝偻病主要是与肾脏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障碍,磷由肾脏大量排泄有关,低磷性佝偻病患者好发于儿童、成人,钙、磷缺乏容易诱发低磷性佝偻病。
低磷性佝偻病的病因与肾脏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障碍,磷由肾脏大量排泄有关。FCF23的表达或降解障碍参与了大部分低磷佝偻病的发病,在X-连锁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血中均表现出FCF23水平升高。
可能由于吃的食物中缺少磷元素导致磷的摄入不足出现佝偻病。
可能由于人类自己本身因素导致磷元素的吸收障碍,导致佝偻病。
1939年Albright首次发现X-连锁低磷佝偻病是X-连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佝偻病,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为1:20000,占家族性低磷佝偻病的80%以上,总体低磷性佝偻病发病率约1:25000。
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原因致使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障碍,大量磷从尿中丢失,导致血磷降低和骨矿化障碍所致的一组骨骼疾病。
骨骼矿化少不了足够的钙磷,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由于PHEX、FGF23、DMP1等基因突变或其他获得性病因(良性肿瘤等),导致自身对钙磷的吸收减少,引起骨骼矿化障碍。
低磷性佝偻病发病较早,为显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低磷性佝偻病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髋内翻、膝外翻、膝内翻、骨痛、乏力、假性骨折等表现,严重者可以出现发育障碍、骨骼畸形、严重肌无力等并发症。
低磷性佝偻病发病较早,多在幼儿期学走路时被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及X-连锁遗传显性遗传发病可呈家族性。男女均可发病,一般男性比女性严重,有些女性无临床表现,只有肾小管重吸收磷减少,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骼与牙齿矿化不足和骨外钙化。X-连锁遗传患者随着孩子开始走路,肢体畸形越来越明显。患者生长发育落后,非匀称型身材矮小,表现为四肢短小。下肢容易受累,表现为髋内翻、膝外翻、膝内翻表现。牙齿发育和矿化不良、畸形是常见的,也是最早的主诉,包括非龋牙脓肿、釉质缺损、牙髓腔扩大和长冠牙。骨外钙化也是低磷性佝偻病的临床特征,在肌肉的骨骼附着点及关节周围常有钙质沉着,可以导致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可分为两个亚型:一型是在儿童时期发病,类似X-连锁遗传的表现。另一型表现为青春期和成年人的骨痛、乏力、假性骨折,但是没有畸形。儿童期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患者的生化异常可能在青春期后自发缓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和治疗与X-连锁遗传类似。
低磷性佝偻病患者可出现发育障碍、骨骼畸形、严重肌无力等并发症。
低磷性佝偻病在出现病理性骨折、低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血症时,需要就诊儿科和内分泌科,通过查体,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FGF23、骨骼X线等方法进行诊断。低磷性佝偻病患者需要与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性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干骺软骨发育不良相鉴别。
经常出现病理性骨折,需要立即就医。
在体检的过程中出现低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血症时,需要及时就诊。
当出现浑身乏力或者食欲减退时,需要及时就诊。
儿童出现发育障碍、身体部位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儿科。
若患者出现低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血症时,可去内分泌科。
身体骨骼有什么变化吗?
哪里发生了畸形?
身高有没有发生变化?
是否经常会发生骨折?
家族中有没有人患过低磷性佝偻病?
观察身体是否存在生理性的畸形,例如鸡胸或者方颅等,同时还可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脊柱侧弯。
突出的异常为血清磷降低,常低于1mmol/L。尿磷排泄增加,表现为肾小管最大重吸收磷明显减少,肾小管最大磷吸收/肾小球滤过率(TMP/GFR)比值减小。血钙浓度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尿羟脯氨酸排泄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与骨软化程度无相关。
甲状旁腺素正常或稍升高,血25-(OH)D3和1,25-(OH)2D2在多数患者中正常,但与低血磷症不相称。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血FGF23浓度升高。伴高钙尿症的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生化特征为低血磷时,FGF23的水平正常。
骨骼有普遍骨软化表现,长骨干骺端膨大,呈杯口状,干端边缘呈毛刷状,严重时干骺端边缘模糊不清呈毛玻璃状。可见各种骨骼畸形和假性骨折,患者骨密度测量有明显的骨矿物质含量减少。
通过CT可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骨软化征,同时还可以排除患者是否存在脊柱肿瘤的情况。
诊断低磷性佝偻病的临床诊断根据为幼儿期或儿童期出现佝偻病的表现,可出现下肢畸形、生长迟缓、骨痛等症状,多有家族史。血磷明显降低,尿磷排泄增多,肾小管最大磷吸收/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减小,单独给予大剂量1,25-(OH)2D3治疗无效果,需同时补充磷制剂才可使佝偻病骨软化症状改善,但尿中磷酸盐排泄增加和低磷血症改善不大。骨骼X线边缘呈毛刷状,严重时干骺端边缘模糊不清呈毛玻璃状。通过以上的表现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该病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的骨矿化障碍,发病早,多见于小婴儿。早期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兴奋、激惹、多汗、睡眠不安的表现。骨骼的改变多发在生长较快的部位,如头颅、胸部、干骺等,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郝氏沟、手脚镯等。生化改变有血清25-(0H)D3水平降低、血钙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继发PTH升高,尿排磷增加,使血磷降低。维生素D治疗有效,可以与低磷性佝偻病鉴别。
该病分为两型,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Ⅰ型是由于1α-羟化酶缺乏,使25-(OH)D3转化为1,25-(OH)2D3障碍,引起血钙降低,继而导致甲旁亢、尿排磷增多,继发性的低磷血症。该病发病早,25-(OH)D3升高,而1,25-(OH)2D2降低两者呈分离现象。在治疗上对生理剂量的1,25-(OH)2D,治疗有很好疗效,据此可与低磷性佝偻病鉴别。
Ⅱ型为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突变,对维生素D不敏感。临床上除佝偻病表现外,许多患者伴有头发稀少或秃头,血清1,25-(OH)2D3水平明显升高,有继发性PTH升高,而尿磷酸盐排泄正常,肾小管最大磷吸收/肾小球滤过率比值正常,可以与低磷性佝偻病鉴别。
多在婴儿期发病,短肢体型矮小,肋骨串珠,关节膨大,下肢弓形,步态蹒跚,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但PTH降低或正常,在婴儿期出现高钙血症,尿羟脯氨酸及cAMP升高,与低磷佝偻病不同。X线干骺软骨模糊膨大,干端呈毛刷状,皮质骨侵蚀样破坏,骨膜成骨,颅盖骨呈特殊的网状结构,可以与低磷性佝偻病鉴别。
低磷性佝偻病需要长期治疗,可用磷酸盐制剂、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如果单用药物治疗不可纠正的严重胫骨扭转、弯曲,可外科整形治疗。
国际临床医师指南推荐低磷性佝偻病磷酸盐给药为每天分3-5次服用,磷酸盐剂量逐步增加,以避免产生不耐受引起腹泻。过去以维持血清磷在正常低限范围内、碱性磷酸酶正常化的治疗目标,在低磷性佝偻病患儿身上很难达到。因为使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正常化,患者需过度服用磷酸盐制剂,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化三醇的给药为2~3次服用,可在最初的几个月使用较大剂量的骨化三醇,以加快骨矿化的反应,后减低骨化三醇剂量以减少尿钙过高及高钙血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需要每三个月监测血清钙、磷、肌酐及尿钙/肌酐比值及PTH水平。如果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大于0.4,说明维生素D的剂量太大,应及早减量,以减少中毒的机会。肾钙化是骨化三醇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在用药之前和用药以后的每年都要做肾脏超声检查。
手术整形主要适应于单用药物治疗不可纠正的严重的胫骨扭转、弯曲,矫正截骨术通常不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药物治疗往往是可以纠正骨质畸形的。矫正截骨术可延期到生长将要结束时完成,但严重的畸形需要尽早手术治疗。也可行微创手术,如骺骨干固定术矫正、骨生长面微小差别的纠正等。
低磷性佝偻病如及时采取适当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建议及时复查。
低磷性佝偻病不能被治愈,但经过治疗,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
低磷性佝偻病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
患有低磷性佝偻病建议1~3个月左右复诊一次。
低磷性佝偻病饮食要补充营养,均衡饮食,多吃含钙、磷多的食物,不要吃油腻、油炸的食物。
患者禁忌吃油腻、油炸、高胆固醇食物。
可以吃含磷的食物,如虾皮、干贝、豆类、核桃仁、紫菜、鱼类、鸡蛋黄、瘦肉。
低磷性佝偻病患者需要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脓肿,每天刷牙2~3次和定期口腔科就诊。患者要注意病情的发展,避免出现并发症的发生。
低磷性佝偻病患者很容易发生口腔脓肿,一个脓肿预示未来可能发生更多的脓肿。牙质的缺乏、牙釉质的减少减弱了口腔环境与牙髓之间的屏障作用,从而使得微生物进入牙髓,形成脓肿。严格的口腔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应每天刷牙2~3次和定期口腔科就诊。常见的口腔脓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建议封闭剂的应用。
低磷性佝偻病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如发育障碍、骨骼畸形、严重肌无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低磷性佝偻病患者积极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低磷性佝偻病患者需要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过量服用。
低磷性佝偻病需要孕妇进行筛查,患者需要补充钙、磷,加强运动,保持肌肉力量。
低磷性佝偻病的筛查,需要孕妇在怀孕期间做检查。
多晒太阳,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负重深蹲、俯卧撑、杠铃、划船等力训练,有助于保持肌肉骨骼力量。
4610点赞
[1]顾学范.临床遗传代谢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77-280.
[2]易国勤,王三德.实用营养指南[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06:270.
[3]李桂梅.实用儿科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病[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4:235.
[4]马智主编,郭智慧,钟辉,郭斌编著.农民营养与食品卫生[M].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09:10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