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稳症是腰部椎间关节的正常稳定能力下降,随着发展出现反复发作性腰痛等临床症状,本病可以分为矢状位不稳(前后滑脱)和冠状位不稳(横向滑脱)。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有腰椎手术史者、演员和运动员、有家族史者等人群中。通常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该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腰椎不稳症可分为矢状位不稳(前后滑脱)和冠状位不稳(横向滑脱)。
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和退行性病变、感染、创伤、肿瘤、发育缺陷等有关。好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有腰椎手术史者、演员和运动员、有家族史者。
这是下腰椎不稳症最常见的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退变,水分丢失、蛋白质变性、椎间隙高度变窄,再加上腰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松弛,所以腰椎稳定性下降,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急性外伤可导致腰椎椎体骨折或峡部骨折,从而引起下腰椎不稳。
可能会导致骨破坏或椎间隙高度丢失,引起下腰椎不稳。
此类病因多具有遗传倾向,同一家族发病较多,会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导致下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症目前尚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好发部位以第4腰椎和第5腰椎之间的关节最多,其次是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间的关节。
年龄的增长造成腰椎退行性病变,易出现下腰椎不稳。
有腰椎全椎板切除等手术的患者,未做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下腰椎不稳。
从事舞蹈或杂技的演员,从事体操的运动员,有些高难度的下腰动作等使得腰椎上形成较大的应力,长期可导致腰椎峡部崩裂,进而出现下腰椎不稳。
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较一般人高,容易出现下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症的典型症状是腰痛、脊柱畸形、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严重的会引起下肢麻木等压迫神经的症状,此外还有引起腰椎峡部骨折、腰椎滑脱等并发疾病。
腰痛:反复的下腰部酸、无力、疼痛,站立过久后更为明显。
脊柱畸形:腰椎逐渐失去稳定性,会出现脊柱侧凸或后凸,严重者出现脊柱冠状面、矢状面失衡等,表现为行走姿态异常,甚至难以行走。
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甚至影响睡眠,严重的患者腰椎不稳过度前驱或者后伸导致压迫神经。
间歇性跛行:表现为不走路没有不适,行走50~100米后出现双下肢酸胀、疼痛、麻木,休息后有所缓解,可以继续行走。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难以缓解的腰痛、脊柱畸形或下肢疼痛、麻木(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表现为腰椎疼痛及神经压迫的症状。
重体力劳动、高难度舞蹈表演或竞技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腰部剧烈疼痛,甚至可听到骨折声,可能是腰椎峡部骨折。
早期腰椎滑脱者不一定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下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本病的诊断及程度判定主要依据X线平片检查。
腰椎不稳症的典型症状是腰痛、脊柱畸形、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建议及时到骨科就诊,依靠CT、MRI检查、X线等检查,早确诊、早治疗,但是应该注意和腰部交锁征鉴别。
对于老年人、有腰椎手术史者、演员和运动员、有家族史者等人群,一旦出现难以缓解的腰痛、脊柱畸形或下肢疼痛、麻木,需要尽早就医,应该积极去骨科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对于确诊的患者,如果症状加重,出现了腰椎骨折,比如听见了骨折咔嚓的声音,应该立即就医。
对于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考虑腰椎滑脱,可以到脊柱外科积极行手术治疗。
大多老年人、有腰椎手术史者、演员和运动员、有家族史者等人群,如果出现了一旦出现难以缓解的腰痛、脊柱畸形或下肢疼痛、麻木,需要尽早就医,优先考虑去骨科或者脊柱外科就诊。
如果确诊的患者,如果症状加重,出现了腰椎骨折,应该立即到骨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是否出现疼痛、下肢麻木等情况?
过度运动后是否会出现这些症状?
家族内有无其他人患过此病?
从事什么工作的?
休息后疼痛会缓解吗?
有无外伤史?
根据患者情况拍摄正位侧位片、左右斜位片及过伸过屈侧位片,当怀疑本病者均行X检查,有助于诊断及受累程度判定。
三维CT重建可清晰显示伴有峡部崩裂的腰椎不稳,三维重建有助于判断受伤部位。
当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麻木等,MRI更容易显示软组织等,有助于观察神经根和马尾受压情况,明确既往有无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
腰椎侧位片上椎体前后滑移大于3mm(线位移),或者屈伸过程中旋转活动增大,腰5骶1大于20°,上位节段大于15°。
反复发作的腰痛。
活动或者轻微的用力即可引发下腰痛。
休息或外固定支具治疗症状可缓解。
由于腰椎不稳症常与其他腰椎疾病同时存在,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至毫无症状,当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暂的剧烈腰痛时,即有腰椎不稳的可能,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可以鉴别。
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症状轻者可行保守治疗,出现难以缓解的腰痛或神经症状,经制动、理疗、药物、注射等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用于止痛,也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并减轻损伤部位炎症反应。有胃部疾病,比如溃疡等宜使用美洛昔康,副作用小。布洛芬、吲哚美辛有胃肠道反应。
反复性腰痛经药物治疗无效,需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缓解症状。
腰椎滑脱的手术为了时椎体间稳定。手术包括各种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可与其他融合术相结合,一般不单独使用。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容易损伤神经,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手术方式。
侧方经腰大肌椎体间融合术,适用于腰2到腰5,可以使用较大的融合器,更大的终板接触面积和更多的植骨量可以提高融合效果,更好的椎间撑开能力有利于滑脱复位。但易损伤神经,该方法少用。
斜入路腰大肌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最佳手术方式。适用于腰到腰5椎体间融合,也有应用于腰5到骶1者,术中易导致大血管、神经损伤,比较少用。
正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一般仅限于腰5到骶1间隙,适用于腰5滑脱者。目前由于并发症多,临床上使用较少。
若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还需同时行椎间盘髓核摘除等神经减压术,有减轻神经压迫症状的作用。
限制患者活动,避免搬重物及剧烈活动,有助于腰椎的稳定,对于有新鲜峡部骨折或疲劳骨折者,可用石膏背心或支具固定12周。
针灸理疗可以使得神经活性恢复,达到镇痛的效果。
有固定压痛点的患者,可行痛点局麻药加激素注射封闭。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可行骶管封闭或神经根封闭。
目前腰椎不稳症尚不能治愈,积极早期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一般不影响寿命,患者需要积极复查腰椎X片看预后情况。
腰椎不稳症不能治愈。
一般不影响寿命。
保守治疗的3个月复查腰椎X片,看是否复发或者加重。手术的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需到医院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
腰椎不稳症患者的饮食一般无特殊禁忌,保证每日的营养摄入即可,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特别是术后护理,观察恢复情况等,手术后和服用药物等都需要积极治疗,积极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遵守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按时复查,否则会影响病情的缓解。
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注意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
尽量不弯腰,不提拿重物,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术后患者应限制活动,短期卧床休息;对于有新鲜峡部骨折或疲劳骨折者,可用石膏背心或支具固定12周,有助于恢复。
进行了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容易并发神经损伤,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下肢麻木等表现。
腰椎不稳症较难预防,可能和退行性病变、感染、创伤、肿瘤、发育缺陷等有关,可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高危职业注意保护自己、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保持健康的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避免重体力劳动。
避免高难度的下腰动作。
积极治疗腰椎肿瘤、感染或神经源、肌源性疾病等原发性疾病。
有腰椎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
4748点赞
[1]来保勇,谢占国.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医学综述,2017,23(13):2666-2670.
[2]谢占国,刘璋,苏梦惟等.针刺联用抗阻训练治疗中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比较效果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2):8-12.
[3]曹顺海,王祥善.PLIF技术在腰椎不稳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572-5573.
[4]陈丽兰,余庆阳,廖惠玲.姿势干预防治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2):55-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