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好发部位为眼睑、颈、颏部皮肤等,外形如丝状的单个细小赘生物,正常肤色或棕灰色,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若发生在眼睑皮肤,患者可以出现结膜炎或角膜炎等症状。本病为一种良性疾病,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会影响患者局部美观,不会发生癌变。
丝状疣的病因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感染源为丝状疣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高峰年龄为16~30岁,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丝状疣。
丝状疣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乳头瘤病毒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
外伤容易诱发或加重丝状疣,免疫功能低下也容易诱发丝状疣。
丝状疣是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婴幼儿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到青壮年时期最高,估计青壮年丝状疣的发病率为500/100000,总人数的发病率为300/100000,男女发病比为1:1.4。
直接接触患者的皮损而致病。
与患者公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可间接感染,导致病毒传播。
用摸过丝状疣的手触摸健康皮肤,可导致病毒在自身接种传播。
丝状疣好发于工作压力大、熬夜、缺乏锻炼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也好发于一些青年和儿童。
丝状疣好发于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器官移植者、恶性淋巴瘤患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红斑狼疮患者。
丝状疣患者主要的皮疹形态是肤色或灰棕色的单个细软丝状凸起,顶端粗糙、质硬,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发生于眼睑患者可导致结膜炎或角膜炎。
皮损为肤色或灰棕色,少数患者也可为灰白色、细长、柔软、带蒂的赘生物,数目从数个到数百个不等,有传染性且影响美观,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和头皮等部位。 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丝状疣若发生在眼睑部,可能导致结膜炎或角膜炎。
患者常有眼睛发红、视野模糊、分泌物增多及流泪等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疼痛、畏光等表现。
若普通人群皮肤出现肤色或灰棕色的单个细软丝状凸起,且顶端粗糙、质硬时,建议及时就诊于皮肤性病科,进行病理组织活检,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皮赘、皮角相鉴别。
如果普通人群皮肤出现肤色或灰棕色的单个细软丝状凸起,且顶端粗糙、质硬,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短期内疣体数目逐渐增多,反复发作,感觉到疼痛,妨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诊。
若眼部出现细软丝状凸起并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如视物模糊、畏光等,建议立即就诊。
丝状疣患者应优先至皮肤性病科就诊。
近期是否有过外伤或皮肤破损的情况?
皮疹长的部位以及时间?
目前有没有自觉症状?(如疼痛、瘙痒、红肿)
皮疹处有没有经过治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取部分疣体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可见表皮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伴有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可检测HPV-DNA的复制活跃程度,有助于疾病的确诊,检测其危险性。
出现典型皮损,如肤色或灰棕色的单个细软丝状凸起,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皮肤活检提示颗粒层、棘层上部细胞空泡化和电镜下核内病毒颗粒,可伴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等,即可明确诊断为丝状疣。
常见于体胖者,好发于颈部、腋下,为针头至绿豆大的带蒂的质软突起,表面光滑、圆顶且为正常皮色或淡褐色。丝状疣多为正常肤色或灰棕色,丝状疣尤其好发于眼睑部,通过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常见于头面部,多为指状突出皮面的锥形角质性损害,质硬且基底潮红。其个体多较丝状疣更大,且丝状疣角层增厚远低于皮角,由此可以鉴别。
部分丝状疣可未经治疗自行消退,因此若疣体未引起不适症状,可不治疗。若丝状疣出现了不适症状或患者自觉影响美观,可采用物理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内用药物治疗多用于皮损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
适用于不宜用物理治疗者,但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药物及使用方法。常用药物包括维A酸软膏或阿达帕林霜、5-氟尿嘧啶软膏、酞丁胺霜、酞丁胺二甲基亚砜、鬼臼毒素等。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人乳头瘤病毒治疗药物,可试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左旋咪唑等。
多会留疤,因此目前丝状疣多不采用手术切除治疗。
皮损少的患者,医生会用工具刮除。
目前物理治疗办法包括冷冻、红光电灼、刮除、激光手术等,但是物理治疗一般适用于皮损数目较少者。鉴于丝状疣比较小且有蒂,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激光手术切除和冷冻疗法。
切除丝状疣可以通过使用外科剪剪断或通过削刮来去除,电干燥术或外用氯化铝有助于止血。
通常采用接触冷冻技术实施,以限制损伤周围皮肤。将外科剪、持针器或止血钳短暂浸泡于液氮中,用于夹住和冷冻疣,也可以通过冷冻喷雾或棉签技术进行冷冻疗法。
可立即去除丝状疣,但灼烧过深可能产生瘢痕。
丝状疣可自然消退,有2/3的儿童患者可在2年内自行缓解,成人患者自行缓解较慢,约65%患者一年内消退,约90%患者5年内可以消退。另外,少数患者可以复发,一般预后较好。
丝状疣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后可以根治,一般不容易复发。但个别患者若免疫力低下,偶有复发的可能。
丝状疣患者积极治疗,且定期监测自身情况,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丝状疣由病毒感染所致,与饮食关系不大,因此无特殊饮食宜忌。但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诱发该病,也可能延缓疾病的恢复,因此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进食优质蛋白质等食物以提高免疫力,可能有利于疾病恢复。
丝状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和家人共用个人物品,并尽量减少对疣体的刺激。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偏方,防止病情加重。
不用自行采取无消毒的针具、小刀等去挑皮损处的疣,可能会导致病毒的扩散和种植。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搔抓,以免抓破引起感染。也避免对皮损的摩擦刺激,防止出血,使病情更加严重。
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丝状疣预防的主要措施在于防止局部发生外伤,增加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和患病者有直接接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由于丝状疣具有传染性,患者应避免故意触碰皮损或让他人触碰到皮损。患病后避免搔抓刺激,防止自身种植。
体力劳动或容易受伤的工作人群应注意防护,避免外伤是预防丝状疣的关键。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和他人共用生活物品。
4928点赞
[1]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2-74.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5-418.
[3]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0-72.
[4]丁淑贞.戴红.皮肤科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