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吞噬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因吞噬细胞细胞色素(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成分)CYBB基因突变,缺乏β重链而活性低下,不能产生超氧根、单态氧和H2O2,杀伤功能减弱,导致慢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肉芽肿。主要特征为幼年起病,常以反复发作致命性细菌或真菌感染为突出表现。感染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皮下组织、肺、肝和胃肠道等,过度的炎症反应逐渐形成肉芽肿,导致肠炎、泌尿生殖道阻塞和伤口长期不愈等。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是编码β亚单位gp91-phox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依据gp91-phox蛋白表达与否分为以下三个亚型:
大部分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的CYBB基因突变引起gp91-phox蛋白表达缺失,中性粒细胞的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活性完全丧失,检测不到超氧化物,其临床症状较严重,该型被称为X910。
大约有10%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CYBB基因突变引起gp91-phox蛋白部分表达,其表达水平为正常的1%-25%,硝基四唑氮蓝试验通常显示较一致的弱染色的细胞群,该型被称为X91-。X91-的吞噬细胞可以产生部分超氧化物,临床症状较前者轻,发病也较晚。
有较少量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CYBB基因有突变,但gp91-phox蛋白的表达属于正常或接近正常,而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的活性缺却基本缺失,该型称为X91+。对于这种亚型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来说,突变并不影响gp91-phox的表达,但却影响了蛋白的活性,从而导致无活性却表达正常的情况。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与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有关。中性粒细胞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脱颗粒作用途径杀伤病原微生物。吞噬作用主要依赖于“呼吸爆发”,若吞噬细胞无法产生“呼吸爆发”,形成吞噬细胞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细菌,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持续慢性炎症刺激可形成慢性肉芽肿。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我国暂缺乏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好发于吞噬细胞细胞色素CYBB基因突变者。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以反复发作致命性细菌或真菌感染为突出表现,易形成局部化脓性炎症,且难以治愈,常幼年起病,男多于女。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表现为反复、严重、持久、难治的感染。过氧化氢酶阳性的细菌和真菌为主要感染源。
起病年龄40%于1岁以内,1-5岁占40%,6-16岁占15%,仅5%发生于成人。
皮肤、淋巴结、肺脏、肝脏是慢性肉芽肿发生的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前3位易患疾病分别是肺炎(79%)、脓肿(68%)、化脓性淋巴结炎(53%)。也可表现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脑膜炎和骨关节炎感染等。
主要为过氧化氢酶阳性的细菌和真菌。在北美,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患者感染最主要的5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霍尔德杆菌、黏质沙雷菌、诺卡尔菌属和烟曲霉菌。肺炎主要为曲霉菌,据报道近半数的慢性肉芽肿病患者死亡由曲霉菌属感染引起。曲霉菌感染的患者通常无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很多是在进行常规X线胸片或CT筛查时发现肺内浸润影,提示肺曲霉菌病。脓肿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主要为黏质沙雷菌,败血症主要为沙门菌,洋葱伯霍尔德杆菌是第2位引起肺炎和败血症的病原体。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在感染后诱发持续炎症,最常累及胃肠道及泌尿系统。胃肠道肉芽肿可见于整个消化道,较大肉芽肿易引起消化道梗阻,胃梗阻常见。患者顽固性呕吐易误诊为幽门狭窄或食物过敏。结肠炎也是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常见的胃肠道表现,大约1/3的肉芽肿性肠炎与炎症性肠病表现相似,包括腹泻、腹痛、直肠出血等。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发生泌尿生殖系统肉芽肿,如膀胱肉芽肿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尿路感染等。
在我国,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出现结核感染较常见。卡介苗接种可引起严重局部反应甚至结核播散。患者禁忌接种卡介苗,有可疑家族史者,新生儿应暂缓接种卡介苗,待除外后再考虑接种。
淋巴瘤最常见,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也可发生。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易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身炎症性疾病,主要为盘状红斑,其他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骶髂关节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吞噬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幼年起病,是一种少见的具有致死性的遗传性疾病,通常有遗传家族史,对于可疑家族史者应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积极干预治疗。
存在以下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
具有免疫缺陷病遗传家族史。
反复和慢性感染,包括复发性或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结合膜炎、支气管炎、肺炎、慢性肠炎等。
基因分析提示存在细胞色素CYBB基因突变。
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感染是否是反复的或慢性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胸闷、腹泻、腹痛、皮肤脓肿等)
是否有遗传家族史?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出血、盘状红斑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四氮唑蓝还原试验是最早应用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節查方法,是作为诊断全身性感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作为判定嗜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指标,以诊断吞噬功能缺陷。但四氮唑蓝试验主观性强,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假阴性,因此,正常的四氮唑蓝结果不能除外,目前多作为筛查试验。
流式细胞分析二氢罗丹明是常用的荧光线粒体染料。二氢罗丹明本身无荧光,能够自由进入大多数细胞,被氧化物或细胞氧化还原系统氧化成荧光罗丹明123,散发出绿色荧光,在线粒体膜上聚集。二氢罗丹明用于检测活性氧。而活性氧的产生依赖于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患者由于呼吸爆发缺失,与正常患者相比,中性粒细胞在流式细胞分布图中位移不明显,从而得以诊断。二氢罗丹明流式细胞分析是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诊断及携带者筛查既敏感又特异的方法。
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或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可检测pg91phox的蛋白表达。若蛋白表达减低或正常表达的缺陷蛋白,需结合基因突变分析来确诊。
基因序列分析可从分子水平明确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是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的确诊方法。目前发现的基因突变具有多样性,大多为外显子部位大片的碱基对缺失、小片段碱基对的缺失或插入、错义突变或无义突变等。还有少部分突变位于拼接点或调节区域或内含子部位的突变。基因突变分析还可对胎儿羊水细胞相关致病基因cDNA进行分析,进行产前诊断,并检测携带者,而有效避免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出生。
依据患者的遗传家族史、反复和慢性的感染、免疫学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检测可明确诊断。
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M血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常具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即反复感染、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具有明显家族史,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可做出鉴别诊断。
出生后因不利的环境因素导致免疫系统暂时性功能障碍,如营养紊乱、应用免疫抑制剂、肿瘤和血液病等,可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营养不良,通常不利因素被纠正后,免疫功能即可恢复正常。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是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因患儿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应得到特别的儿科护理,一旦发现感染灶应及时治疗,有时需用长期抗感染药物预防性给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手段。
输血可纠正持续重症感染导致的贫血,输注白细胞可用于控制危及生命的感染,有报道称输注白细胞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成功治愈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患者并发多发性肝脓肿。
重点在预防和治疗感染,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需要进一步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包括发现致病菌和药物敏感试验。
人重组干扰素-γ可增加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感染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基因治疗。HSCT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手段,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脐血来源。为增加移植成功率,一经确诊此病,应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争取在生命早期,感染未严重影响器官功能前行移植治疗。基因治疗是通过一定方式,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DNA序列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基因治疗的成功率仍较低,其长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有待观察。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常以反复发作致命性细菌或真菌感染为突出表现,病死率高。加强疾病登记、开展多中心合作,建立新生儿筛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治愈,大部分患者无法治愈。
本病患者通常死于反复发作的的严重感染,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体生存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经确诊,需遵医嘱长期随访。
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注意合理喂养,饮食无需特殊注意,平时可给予患儿营养丰富的膳食,不仅可以提高机体防御功能,还能减轻感染。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应得到特别的儿科护理,包括预防和治疗感染,应有适当的隔离措施,需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加强家庭宣教,帮助患儿及其父母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等。
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应鼓励经治疗的患儿尽可能参加正常生活。
患者禁忌接种卡介苗,有可疑家族史者,新生儿应暂缓接种卡介苗,待除外后再考虑接种。
若患儿有一定的抗体合成能力,可接种死疫苗,严重免疫缺陷患者禁用活疫苗,以防发生疫苗诱导的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者,因定期进行肺功能试验。
一旦发现感染灶应及时治疗,有时需用长期抗感染药物预防性给药。
小儿X连锁慢性肉芽肿是一种遗传性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果家庭成员中已确诊免疫缺陷者,应接受遗传咨询,妊娠期应接受产前检查,必要时终止妊娠。
对于具有免疫缺陷病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妊娠期应行产前检查,以利于早期确诊及干预治疗。
如果家庭成员中已确诊免疫缺陷者,应接受遗传咨询,妊娠期应接受产前检查,必要时终止妊娠。
对于确诊的患儿,应加强防护,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或避免感染加重。
5015点赞
[1]王卫平主编.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雷小雨,贺美玲,孙玉婵.儿童慢性肉芽肿病的诊治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
[3]王美红,陈同辛.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及其基因突变[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