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是基于药物治疗效果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外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不同。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为,在充分改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联合使用包括一种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一种利尿剂这3种降压药。且每种降压药需达到最大剂量或最大耐受量的情况下,血压未能达标者,或至少4种降压药联合使用才能使血压达标者。而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至少治疗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者。
排除测量误差、白大衣高血压等因素造成的假性顽固性高血压,主要原因有不良的生活方式、药物、其他伴随疾病等。
临床常忽视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的存在,导致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血压计精确性偏差较大、患者血压测量前未休息、血压袖带大小、听诊器位置放置错误、测量时患者上臂未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等均会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
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长,记忆力减退,可能出现漏服药物现象。因此,要注意检查患者的剩余药量,判断是否存在漏服现象。
白大衣效应即单纯诊室高血压,这种白大衣效应会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对患者血压的控制极为不利。有研究显示,20%~30%的顽固性高血压与白大衣效应有关。
在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后,根据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坚持情况以及是否改变生活方式。在药物治疗情况上,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中,第一年内约40%的患者不能坚持用药,而影响用药的原因主要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经济状况等。在生活习惯上,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血压控制不良的重要因素,如喜欢高钠、偏咸的食物,长期焦虑状态或大量吸烟,睡眠质量差等,部分患者在血压控制达标后便会回到以往的生活方式上。
在确诊顽固性高血压后,需要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如肾动脉狭窄、肾实质性疾病、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服用含甘草素丰富的食物或使用其他能升高血压的药物等。可通过肾上腺CT了解有无肾上腺疾病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肾动脉彩色超声或造影明确有无肾动脉狭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等。肾动脉狭窄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之一,如果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却突然出现对药物治疗抵抗或出现高调的全收缩期肾血管杂音应高度怀疑肾动脉狭窄。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增加会引起循环容量负荷过重,导致血压难以控制。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几乎对所有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有干扰作用,可以直接引起患者血压升高。此外,现在避孕药物种类繁多,药理作用复杂,但并非人人适用,避孕药中的喹诺酮成分可导致血压升高。有调查研究显示,30~39岁妇女中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比不服药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高4倍,可能与避孕药中孕激素通过对血脂代谢的影响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而加速冠状动脉硬化有关。另外避孕药中雌激素成分也可导致造血功能亢进、心力衰竭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
合并症与顽固性高血压具有密切关联,如合并糖尿病,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慢性肾病、肥胖症,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肥胖症患者因水钠潴留而导致降压治疗抵抗增加,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而慢性肾病与肥胖症类似,水钠潴留会增加血容量负荷,导致血压升高。
由于顽固性高血压表现为极端类型,似有理由认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然而,基因价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用有限。一些研究显示,上皮钠通道(ENaC)基因突变、CYP3AS酶基因与其密切相关。有关其遗传学因素尚需深人研究,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的熬夜或者其他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以及代谢功能下降,出现高血压。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血脂或者高胆固醇的人容易造成血液粘稠,造成血压升高。
顽固性高血压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多见,在我国还没有顽固性高血压相关的大规模流行病调查。
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最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普遍特征,其机制尚不全清楚,可能与排钠障碍、自主神经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等有关。
摄钠>10g/天,可通过直接升高血压、降低药物效应而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老年人更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如肾动脉狭窄或硬化,也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顽固性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心悸、气短等,合并器官损害时,会出现相应器官损害的症状。
高血压急性发作,出现急性左心衰时,以呼吸困难、心慌为表现的心功能不全症状。
高血压危象后,发生脑血管损害时,出现头晕、头疼,严重时出现意识丧失。
合并肾脏损害时,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如无法吃饭、纳差、尿量减少。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
如肾动脉硬化、肾实质病变、高血压肾病、肾功能衰竭等。
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心慌等症状。
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如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一旦诊断顽固性高血压,应积极干预,尽早达标,以减少靶器官损害。
此类型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刀割样、撕裂样的疼痛。
顽固性高血压是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因此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长期治疗,在早期应该检测自己的血压指标,如果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出现高血压危象,即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mmHg或130mmHg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如肺水肿、脑出血、急性心衰、主动脉夹层等,需要立刻拨打120进行救治。
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在家是否自行服用过药物?
早、中、晚血压监测情况?
是否吸烟、经常喝酒?
血压高的时候是否有不舒服,每次持续时间,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糖尿病、血脂异常、甲状腺疾病、原醛症等病史?
基本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如电解质、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全血细胞化验、尿液分析和心电图;
推荐项目:需根据血压水平制定,如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胸部X线片、餐后2小时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定量及眼底检查;
选择性项目:根据病情选择血浆肾素活性、血尿皮质醇检测、血尿儿茶酚胺测定、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核磁检查。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进行睡眠监测,伴随并发症时,注意靶器官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由仪器自动定时测量血压,每隔15~30分钟自动测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双峰一谷,在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高峰,而夜间血压明显降低。目前认为动态血压的正常参考范围为: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均值<135/85mmHg,夜间血压均值<120/70mmHg。动态血压监测可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检查是否存在顽固性高血压,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以及治疗效果等。
排除假性抵抗:明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监测其在家中、工作时的血压或动态血压以排除白大衣效应。
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至少治疗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即可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常常是由于精神紧张引起的,表现为在门诊时表现为高血压,在家中进行血压监测或者测量的时候血压正常,顽固性高血压不会有此症状。
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有:青年人高血压,年龄<30岁,无肥胖,突发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血压控制后又突然恶化,严重顽固性高血压,有其他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
除血压难以控制外,顽固性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也存在潜在危害,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心血管危险。因此,除了需控制血压,还必须保护患者靶器官。在控制饮食、控制体重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同时用药时应合理、足量使用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等,以提高疗效。在其他所有方法均不能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时,可考虑器械治疗。
主要是通过调整患者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首先减少钠盐的摄入,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能高于5g。其次需要平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豆制品或鱼类、奶类,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最后是戒烟限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少量饮酒或不饮酒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肥胖人群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控制体重、减肥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美国2017年高血压指南指出,超重患者减重5%~10%有利于降低血压。
精神、心理压力过大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高血压患者应及时预防和缓解精神、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疏导治疗。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无论对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是提高患者疗效、促进患者康复都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予以短期内强化定期随访管理有助于增强医患互信,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停服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如果不能完全停服,则需要应用最小的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使血压升高,但与布洛芬相比,使血压恶化的可能件较小。
很多患者的血压难以控制是因为未应用利尿剂,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隐性体液潴留,增加利尿剂的剂量后可改善血压的控制。使用利尿剂、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或根据肾功能调整利尿剂之后,血压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应用长效的噻嗪类利尿剂后能满意的控制血压,氯噻酮较氢氯噻嗪的效果更好。慢性肾脏病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需要应用袢利尿剂控制血压。此外,呋塞米是短效药物,每天至少需用2次,也可选择半衰期较长的托拉塞米。
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但目前临床上采用的≥3种药物联用的方法多为经验性的,其有效性还有待评估。从药物机制上考虑,联合应用不同类降压药物是合理的,选择ACE抑制剂(或ARB)、钙阻断剂和噻嗪类利尿剂三种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良好,若采取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1天可能仅需要2片药物。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已应用多种降压药物但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加用醛固酮抑制剂有效。联用≥3种药物时需要个体化,考虑患者以前是否曾有过药物不良反应、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并存疾病(如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和药物费用问题,因此不能标准化。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发生率高,在多种药物联用的基础上加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处于高分泌状态,对这些患者应用螺内酯安全并有持久的降压效果。
顽固性高血压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经皮射频消融去除肾交感神经技术是通过切断顽固性高血压状态下存在的交感神经,使其无法被激活,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Rheos压力反射高血压治疗系统是一种可植入装置,通过电刺激激活颈动脉窦压力反射,进而激活患者自身血压调节系统,从而控制血压。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基础。多数患者积极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目前临床上缺乏彻底根治顽固性高血压的手段,但通过长期、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使血压达标。延缓其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因此,患者应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以改善预后。
顽固性高血压通过长期、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膳食多样化、少油少盐,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
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宜吃钙含量丰富食物。
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控制热能,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少吃或不吃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
减少烹调用盐量,少吃酱菜等盐腌类食品。
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控制动物脑子、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
忌饮酒过量。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改变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注意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控制体重:避免过于肥胖。
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理想盐量应低于4g/d,老年、肥胖、慢性肾病患者限盐更为获益。
戒烟限酒:增加体育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使BP下降3-4mmHg)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如出现不适,可随时就诊。
在平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高脂肪患者高胆固醇饮食,适当运动,顽固性高血压早期一般都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进行预防的。
养成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的饮食原则为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富含纤维素,富含蛋白质的一些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服用一些降压的药物,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戒烟、戒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少喝或不喝。
肥胖的患者应该要注意适当的减肥,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
4441点赞
[1]卢新政,陈秀梅.顽固性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
[2]伍勇,龚开政,杜林.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9).
[3]佟牧虹,齐跃,宋捷.老年健康之道 “三高”防治300问[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8:12.
[4]郑琼莉,祝炜.实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M].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1:14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