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节性脂膜炎是以反复发热和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全身性脂肪病变。其容易累及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内脏可分为皮肤型、全身型或系统型。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自身免疫反应及药物因素有关。结节性脂膜炎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发病者以青年女性为主,儿童虽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
病变只侵犯皮下脂肪组织,而不累及内脏,临床上以皮下结节为特征,皮下结节大小不等,直径一般为1~4cm,亦可大至10cm以上。在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群出现,呈对称分布,好发于股部与小腿,亦可累及上臂,偶见于躯干和面部。
除皮肤、关节病变外,还有内脏受累。内脏损害可与皮肤损害同时出现,也可出现在皮损后,少数病例广泛内脏受损先于皮损出现。各种脏器均可受累,包括肝、小肠、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后脂肪组织、骨髓、肺、胸膜、心肌、心包、脾、肾和肾上腺等。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的病因不明确,认为与脂肪代谢障碍、自身免疫反应及药物因素有关。另外,感染和外伤也可能引起本病的发生。患有胰腺疾病的人群,其发生本病的概率比其他人群更高。
本病与脂肪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异常有关,例如血清脂酶轻度增加,或在皮损中可测出具有活性的胰酶和脂酶。有的研究还发现本病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有关,但这种抗胰蛋白酶的缺乏并不能直接引起脂膜炎。
异常的免疫反应可由多种抗原的刺激所引起,如感染、创伤、饮物等。其均可通过引发机体变态反应导致该病,尤其是结核感染与本病关系密切。
对于卤素化合物,如碘、溴等药物,还有磺胺、奎宁和锑剂等,均可能诱发本病。
如全身性红斑狼疮、胰腺疾病、淋巴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会侵犯全身各个系统,导致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的出现。
细菌、真菌、病毒等的感染可通过引发机体变态反应,进而导致该病。
可通过引发机体变态反应,进而导致该病。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属于罕见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美国在1960~1998年仅发现了30例,男女比为1:2.5。
这些疾病会侵犯各个系统和器官,所以可能会导致小儿结节性腹膜炎的出现。
存在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所以会出现小儿结节性腹膜炎。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临床症状多样,主要特征为脂肪细胞的坏死和变性,并表现为成批反复发生的皮下结节。50%~70%患儿出现多脏器损害,可有淋巴结、肝脾、肠系膜、骨髓、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
主要为发热,多为弛张热型,并有周身不适、乏力、纳差、肌肉和关节酸痛等。
成批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样皮下结节和斑块,中等硬度,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小,有明显的触痛和自发痛,多对称分布于下肢,但上肢、躯干、面部也可见,可在几天或几周内自行消失。通常热退皮疹消失,皮下结节才逐渐消散,皮肤留下色素沉着,皮损处出现盘状凹陷。部分病例结节液化后流出油状液体,称之为液化性脂膜炎,儿童罕见。
本病可累及全身各主要脏器,累及消化系统可致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累及骨髓可致一过性骨质破坏,中度至重度贫血,甚至全血象降低;累及呼吸系统形成一过性肺内肿块;累及循环系统导致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力衰竭;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惊厥、神志障碍;累及肾脏可致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因此应与相应的疾病鉴别。另外,也有合并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的报告,应予以高度重视。
约45.5%~63.6%的患儿有关节痛或肌痛,常以四肢大关节为主,也有趾、指关节痛者。疼痛为持续性或反复性,且不游走、不留下关节畸形,常伴局部红肿。
50%~70%的患儿可出现内脏损害,可同时出现或在皮损前后。肝脏损害可出现右胁痛、肝肿大、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小肠受累可有脂肪痢和肠穿孔;肠系膜、大网膜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受累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和包块等;脂膜炎可累及心内膜、心外膜、心肌,临床上表现出心率不齐、心脏杂音、心包积液和心肌梗死等症状。呼吸道病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门影增浓、点片状阴影、胸腔积液等。此外,骨髓、胸膜、脾、肾和肾上腺等均可受累。
骨髓受侵犯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等。
本病侵犯内脏脂肪者少见,但预后严重。肝脏受损出现肝大、肝功能异常、黄疸、呕吐等。
在疾病晚期,治疗不当或感染严重时,可继发败血病,易危及患儿生命。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虽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在出现皮下结节时,应高度警惕,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在患儿臀部和下肢发现对称性的皮下结节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患儿出现持续性发热且热型不定时,应及时就医。
患儿出现关节痛、肌肉痛及多系统的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触诊发现整个下腹出现肿大的肝脏和脾脏,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儿突发癫痫,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时,需要立即就医,且拨打120。
大多数患者于儿科就诊。
当患儿有皮损时,也可就诊于皮肤科。
患儿有多系统的表现时,可于相应科室就诊。如出现关节痛时,可到风湿科就诊。
目前出现了什么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皮肤有没有异常改变?
有没有发热、关节痛、肌痛等表现?
有没有在其它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进行过什么治疗?效果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常呈轻度贫血,白细胞轻度增高、血沉显著增高。
判断患者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患儿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常阴性。
肝功能异常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肝大等。
皮肤活检可见弥漫性脂肪小叶炎性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变性,有助于明确诊断。
可以通过该检查观察到患者肾脏或者肝脏的情况,可以排除是否存在器官的病变。
当患者肝、肾受累时,可以观察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这些检查数值升高。
不明原因发热伴皮肤结节病变。
皮下结节为浸润性,有或无触痛,且分批出现。消退后出现盘状凹陷,留下色素沉着。
皮下结节液化,流出油状液体。
急性期可伴有关节痛、肌痛。
急性期伴多系统病变。
有脂代谢异常现象。
皮肤结节活检呈脂肪组织炎症、变性、坏死。
春秋季好发。结节多数局限于小腿伸侧,对称分布,不破溃。经3~4周后自行消退,消退处局部呈凹陷萎缩。无内脏损害,全身症状轻微。
结节呈暗红色,位于小腿屈侧中下部,破溃后形成穿凿性溃疡。组织病理为结核性肉芽肿。
本病结节消退后无萎缩性凹陷遗留。无全身症状,有自愈倾向。
部分淋巴瘤、麻风和外伤性或异物引起的皮下脂肪坏死等,均需与结节性脂膜炎相鉴别。本病结节有疼痛感和显著触痛,大多数发作时伴发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在急性期或有高热情况下,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有明显效果。
常用药物为吲哚美辛,可以控制患儿的发热、关节痛及肌肉痛等。
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炎症反应以及免疫细胞的功能,对于全血细胞减少的患儿,可以促进白细胞增加,减少血小板破坏。国内外均有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获满意疗效的报告,一般用2~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中小剂量的泼尼松。
常用药物为环孢菌素、羟氯喹等。可用于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抗炎药无效的病例,可以起到调节自身免疫的作用。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加口服环孢霉素A治疗严重复发患者,会有满意效果。
对于单发的、独立的皮肤型结节性脂膜炎,可行局部手术切除,可以根除皮肤损害。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预后较成人差,儿童病例死亡率达33.3%,婴儿达44.9%。经正规治疗后可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容易反复发作,只能控制病情,尽可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但不能治愈。
本病若仅发生在皮肤上,不会危及患儿生命;若累及全身,如内脏也有损害,病情可能会进行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会反复发作,需定期复诊,可每半年复诊一次。
对于小儿结节性脂膜炎患者,目前无具体针对性饮食宜忌,但平时应注意饮食管理,可利于疾病的恢复。需要患者避免暴饮暴食,且保持规律饮食习惯。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需低钠、低糖、高蛋白饮食,有助于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多饮水,增加尿量,加快药物代谢产物的排出。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且每顿饭不能吃过饱。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的患者应加强护理,以防皮下结节破损,引起感染,可改善患者预后。另外,患者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以提高其肌肉和心肺功能。
药物管理,家长指导患儿正确服用药物,需要注意避免空腹服用吲哚美辛。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
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自身免疫力降低,应注意预防感染。即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外伤。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等。
床旁加床档,以免患儿坠床。
保证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如游泳、跑步等,以不劳累为宜。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可累及全身器官,应密切观察有无其它器官的损害。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坏死、青光眼等情况的发生。
注意预防患儿感染,以防加重病情。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虽病因不明,但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可进行针对预防。如积极治疗基础原发病、注意保暖、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等。
积极治疗原发病,小儿结节性脂膜炎与胰腺、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肿瘤等疾病有关。
做好防护措施,预防患儿感染。若患儿有发热、咳嗽症状,应及时接受治疗,防治疾病进展。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应谨慎用药,避免使用磺胺、奎宁和锑剂等药物。而且也要避免以美容为目的的进行药物注射。
尽可能避免创伤,注意安全防护和保暖。
4458点赞
[1]李国华.小儿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80-381.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0:1141-1143.
[3]李隽,徐丽敏,纪华安,孙兆伟.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1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01):56-57.
[4]刘环.婴儿结节性脂膜炎1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25(05):284-2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