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装癖是指反复出现穿戴异性装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通过穿戴异性服装而激发和满足性欲。多初发于5~14岁,通过着异性服装同时伴有手淫行为来加强性兴奋的程度,患者多为异性恋者,且一般有正常的异性性生活或性欲稍低。该疾病主要通过精神分析治疗进行改善,根据患者治疗接受程度有不同的预后效果。
异装癖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以及迷信思想因素有关。该疾病主要是男性好发,初发年龄一般在5~14岁,可能由家庭环境、自身因素、没有得到正确的性引导、遭到了性侵犯诱发。
有的患者对两性关系有一种惧怕和忧患的心理,在不穿异性服装的情况下,性交时会出现明显的阳痿症状,而穿了异性服装则无此性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异性装扮解除了患者潜意识中对性活动的忧虑情绪或罪恶感的结果。
患者在幼年时本身性别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本来想要个女孩,却偏偏生了个男孩,或者相反。为了填补心理上的缺憾,便把孩子打扮成异性,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抚。
有些父母总认为女孩子温顺听话,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总爱把男孩当女孩对待,并常以女孩做榜样进行教育,或者相反,把女孩当男孩来教育。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养成异性化的气质性格。
有些家长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总爱向算命先生问卦,为求孩子平安长大,便将孩子打扮成异性形象,取异性名字。
父母是异装癖患者,孩子看不到正常的性爱状态,产生误导。
心理上的发育不健全,接触两性话题时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
通过很多途径接触到不正常的性行为图片或视频,其中就包括异装视频。
利用异装掩饰心理层面的创伤。
异装癖多发于青春发育期儿童,以男性多见。一般始于童年后期,且至少在初期与产生性唤起有关,目前缺乏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男性,多初发于5~14岁。异装癖患者一般在5~14岁之间开始萌生对异性装束的兴趣。
异装癖患者喜欢异性着装,但是并不期望自己变为异性,并且他们的行为也不同于同性恋者用于取悦性伙伴、表达自己性取向的异装行为。
患者反复出现穿戴异性装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通常不会仅穿着异性一种衣物,而是把自己完全打扮成异性的模样,如穿裙子、女式内裤、乳罩、高跟鞋,甚至戴假发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性兴奋和性高潮。同时,当性高潮过后,便会脱去异性服饰。
该患者的正常性活动通常会受到严重影响,当他们的异装行为受到阻止时,可引起明显的焦虑情绪、罪恶感或羞耻感等。
如存在异装癖倾向或已出现此类症状和确诊的患者要及时到精神心理科或其他相应科室就诊,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精神状况评定量表确诊。该疾病需要与易性癖、同性恋进行鉴别。
学龄期儿童的体检是有必要增加心理测试的,一旦在测试中发现异装癖的倾向,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穿戴异性装饰的症状,高度怀疑异装癖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异装癖,临床症状明显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成瘾医学科、精神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症状是否反复出现?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穿裙子、女式内裤、乳罩、高跟鞋甚至戴假发等)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也是拟定治疗计划和具体治疗措施的依据。精神症状有时可能是躯体疾病的症状或者伴发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粪三大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血糖测定等检查,有利于检查患者是否患有器质性疾病。
通过脑电图检查可查看患者的脑电波是否存在异常。
可帮助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的脑部原发病,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精神行为,有利于鉴别异装症。
抑郁障碍患者的皮质诱发电位有异常改变,可以通过脑诱发电位检查来查看患者的皮质诱发电位有无异常。
能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其发生、发展过程与严重程度等。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及相关的检查可以确诊。
为异性恋者,反复出现穿戴异性装饰的欲望和行为,通过穿异装引起性兴奋。
不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而穿异装。
反复出现此种行为半年以上,行为受抑制则引起明显的焦虑不安。
异装癖着异装的时间较易性癖长。异装癖自儿童早年开始,而易性癖多在年长性别意识巩固建立后才出现。异装癖穿异性服饰的目的是获取性兴奋,且不要求改变自身的性别解剖生理特征,而易性癖着异装纯系基于对其女性性别的喜爱。
同性恋属于性取向异常,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患者。通常同性恋患者穿异性服装、做异性打扮,只是为了取悦性对象,和异装癖能明确区别。
恋物癖与异装癖是不一样的,虽然恋物癖者有时也有穿异装的行为,并能因此而引起性兴奋,但这种行为不普遍,也不一定经常穿。同时恋物癖者不仅仅限于异性的服装,还包括其他许多性用品,不会自己去选择合身的异性服装或讲究打扮。他们感兴趣的是除妻子以外所有异性穿用过的内衣物品,而对异性本身没有兴趣,对性交行为反感。异装癖患者则普遍而经常地穿异装,而且对性交行为有兴趣。
异装癖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临床上据患者的意愿常用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厌恶疗法、婚姻疗法等。此疾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该疾病无需通过药物治疗。
该疾病无需通过手术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恐惧、害怕的心境,给予解释、疏导等支持疗法。
运用动力学理论,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寻找目前病态行为的早期原因,使患者最终领悟到其变态行为的幼稚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厌恶刺激与变态观念和行为反复结合,以期达到消除变态观念和行为的目的。
据不同类型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婚姻疗法等。
异装癖目前不能通过治疗完全治愈,但若积极接受治疗,可有效的改善症状,此疾病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异装癖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复诊。
该疾病暂时不能完全治愈,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的话,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此病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该疾病无明确复诊周期,可遵医嘱定期复诊。
异装癖无需进行特殊的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异装癖患者日常可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和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家属也要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恢复疾病的信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异装癖患者需要减轻心理压力,如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
可通过加强锻炼,如进行跑步、游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严格执行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家属要鼓励患者表达,充分理解和支持患者,给予患者恢复疾病的信心。
异装癖患者平时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对于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父母多鼓励孩子,培养其自信心,正确引导建立异性关系及成婚,是预防异装癖的主要措施。
学龄期儿童的体检是有必要增加心理测试的,以早期发现异装癖,早期治疗。
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培养正确的性别观念,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给孩子进行异性装扮。
在青春期,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有些地区会有一些迷信风俗导致孩子从小需要异性装扮,家长一定要避免这些情况出现。
4227点赞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37-438.
[2]唐宏宇,方贻儒.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64-966.
[3]元高超.新编临床精神病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383-38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