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小肠肿瘤是一种癌症,在临床上颇为罕见,一般发生于恶性肿瘤晚期或广泛转移者,大多数是来自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者。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腹腔内种植来用于侵犯小肠,其中以血行和腹腔内种植最为常见。患者常出现腹痛、肠道出血、肠梗阻等消化道症状。本病预后较差,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原发病灶主要来源于宫颈癌、大肠癌、卵巢癌、肾癌、胃癌、肺癌及皮肤癌等恶性肿瘤,通过淋巴、血道、腹腔内种植转移到小肠,引起小肠肿瘤。本病好发于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肿瘤全身转移患者、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诱发因素主要是免疫力低下。
恶性肿瘤转移主要来源于宫颈癌、大肠癌、卵巢癌、肾癌、胃癌、肺癌及皮肤癌等恶性肿瘤,可通过血道、淋巴、腹腔内种植将癌细胞转移到小肠,尤以血行和腹腔内种植较常见。
腹腔脏器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原发肿瘤脱落的癌细胞通过淋巴道循环进入小肠,形成转移性小肠肿瘤。
恶性肿瘤的癌细胞可通过肾静脉,门静脉及周围循环沟通,经肺、门脉或腔静脉进入循环,以肺癌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结肠癌、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
种植转移包括手术后种植转移,男性多来自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女性大多来自卵巢的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等。
免疫力低下,患者在原发癌症的影响下,免疫功能降低,肿瘤逐渐扩散,身体某些部位容易引发转移性肿瘤,例如小肠、肺等器官。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远较胃肠道部位者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5%,由于转移性小肠肿瘤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延误治疗。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因肿瘤脱落的癌细胞通过血道、淋巴等途径传播到小肠,易引起转移性小肠肿瘤。
肿瘤全身转移的患者,癌细胞在全身范围内扩散,容易播散到小肠。
老年人患有肿瘤的患者且免疫力低下,癌细胞可扩散只小肠,引起小肠肿瘤。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症状是腹痛、肠道出血、腹内肿块、肠穿孔等,转移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一种或几种症状。本病可出现肠梗阻、腹膜炎、类癌综合征等并发症。
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隐痛、胀痛乃至剧烈绞痛,当并发肠梗阻时,疼痛尤为剧烈。
常为间歇性排柏油样便或血便,或大出血,有的因为长期反复小量出血未被察觉,而表现为慢性贫血。
一般肿块活动度较大,位置多不固定。
多见于恶性转移性小肠肿瘤,急性穿孔导致腹膜炎,慢性穿孔则为肠瘘。
患者可因肠道刺激或小肠受累出现腹泻症状,起初大便呈糊状,每天排便4~5次,随病情发展大便次数增多。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贫血、腹胀、消瘦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引起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套叠,但极大多数为慢性复发性。肿瘤引起的肠腔狭窄和压迫邻近器官也是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亦可诱发肠扭转。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患者,因肿瘤侵犯小肠,导致肠腔破裂,肠腔内的食物进入腹腔内,引发腹膜炎。
类癌大多无症状,小部分病人出现类癌综合征,大多见于伴有肝转移的类癌病人。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好发人群出现腹痛、便血、腹内肿块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于消化内科等科室,通过X线钡餐检查、纤维十二指肠镜等检查确诊转移性小肠肿瘤,并与小肠溃疡与肠套叠相鉴别。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好发人群发现腹痛、便血、腹内肿块等症状,高度怀疑转移性小肠肿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转移性小肠肿瘤的患者,若见肠梗阻、腹膜炎、肠穿孔等并发症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肿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绞窄性肠梗阻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普通外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腹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肠道出血、腹内肿块、肠穿孔等)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X线钡餐检查为常用的检查手段,其显像可见液气平面,腹部平片还可见软组织块阴影,具体表现可有孤立性隆起性病变,充盈缺损,该检查对检出转移性小肠肿瘤有较重要价值。
对于诊断十二指肠内转移性肿瘤很有帮助,可在镜下直接观察到癌肿,或取肿瘤溃疡部位做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诊,近端空肠也可选用小肠镜,远端回肠可用结直肠镜检查。
由于转移性小肠肿瘤病人血中某些物质会升高,在尿检中可以检查出某些物质的降解产物,有助于确定转移性小肠肿瘤。
可发现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侵犯程度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有助于转移性小肠肿瘤的定位诊断,尤其是伴有出血者更具价值。
医生可直观的检查腹腔内病变,并可以取组织进行活检。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或肿瘤全身转移患者。
典型的转移性小肠肿瘤临床症状如腹痛、肠道出血、腹内肿块、肠穿孔。
在纤维肠镜下观察到肿瘤或溃疡,做病理活检后发现息肉样肿物向肠腔内突起,灰白色或灰红色不一,单发或多发性病灶,大小0.3~7cm不等,可伴溃疡,即可确诊。
也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症状,除以上表现外还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借助X线检查、动脉造影、纤维肠镜检加组织学检查未见肿瘤组织,以此鉴别。
亦可出现腹痛、肠道出血、腹内肿块、肠穿孔,患者可出现剧烈的腹痛,超声检查可见靶环征、腊肠征、肾形征等直接征象,而转移性小肠肿瘤可见肿瘤形态,以此鉴别。
转移性小肠肿瘤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如果是转移性肿瘤且原发肿瘤已至晚期,一般不做切除。单发或较局限的病灶则可做病变肠段切除吻合术,维持消化道畅通,解除梗阻,此手术并不能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治疗还是以治疗原发肿瘤为主,必要时可行肠外造口等手术。
了解原发病的分期,确定原发肿瘤的部位,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积极进行化疗或放射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细胞毒性药物可有效杀伤免疫细胞并抑制其增殖的药物,在细胞层面上,防止肿瘤体积继续增大,造成肠梗阻等并发症,如紫杉醇、长春瑞宾、多西他塞。
患者由于已进入癌症晚期,且转移性小肠肿瘤可出现较剧烈的腹痛,非阿片类止痛药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如对乙酰氨基酚。
抗组胺类药物及氢化可的松可改善类癌综合征并发症的症状,如左旋西替利嗪、非索非那丁。
转移性小肠肿瘤小的或带蒂的肿瘤可连同周围肠壁组织一并做局部切除。较大的的或局部多发的肿瘤做肠段切除吻合术,术后根据分期情况,选用化疗等治疗,如肿瘤已与周围组织浸润固定,无法切除,并有梗阻者,则可做短路手术,以缓解肠梗阻。
利用放射线治疗,以减缓病情进一步发展。
有助于通过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顺铂。
一般转移性小肠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已进入晚期,全身扩散严重,只能进行化疗和放疗,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心情。
转移性小肠肿瘤预后较差,极少数能治愈,大部分病人已无法治愈,无法解决肿瘤病灶的问题,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检查。
转移性小肠肿瘤极少数能治愈,大部分病人已无法治愈。
转移性小肠肿瘤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的治疗情况,一般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可存活六个月到一年。
患者手术切除转移性小肠肿瘤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每六个月到医院复查1次,主要复查胸腹部CT、胃肠镜等项目。
转移性小肠肿瘤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辣椒、饮酒等,减轻刺激性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同时应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加强营养支持。
尽量不要饮酒。
忌油炸、熏烤、辛辣、刺激及腌制的食物,如辣椒,这些食物对肠道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肠穿孔、肠溃疡等症状。
宜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代替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热量的食物,尽量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有助于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减轻患者症状。
转移性小肠肿瘤患者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减轻患者疼痛,因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无法吸收营养,及时补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极为重要,接受放疗和化疗的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
转移性小肠肿瘤的患者一般无法进食吸收营养,无法进食的病人可以行肠外营养,另一方面,部分患者由于肠梗阻无法排出粪便,需要进行肠造口。
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三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根据身体情况決定活动的强度,术后一周左右患者可恢复正常活动。
接受放疗的患者,可能放疗部位的皮肤会出现肿胀、破溃等不良反应,患者可遵医嘱用药。
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乏力等不良反应,患者一般可以忍受。若实在难以忍受,或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转移性小肠肿瘤无法通过早期筛查进行预防,但积极治疗原发肿瘤是预防转移性小肠肿瘤的重要措施,防止肿瘤全身扩散尤为重要,且酒精、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不应该食用,其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可能会诱发肠道溃疡等症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对腌制品、高盐食物,保证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
对原发肿瘤积极治疗,消除病根,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有身体不适情况及时就诊治疗,及早发现。
平时生活中要吃水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接触各类致癌物质,避免接触辐射等。
注意多进行体育锻炼,经常运动,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转移性小肠肿瘤的发生。
4088点赞
[1]廖谦和,夏康,徐丹.小肠转移性肿瘤临床和病理特点一附4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484-485.
[2]王彬,孙洪月,杨尹默,等.转移性小肠肿瘤的超声图像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01):33-35.
[3]郑裕隆,赵乾元.转移性小肠肿瘤(附3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1990(2).
[4]初兆毅,唐镇,李忠民.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31例临床报告[J].基层医学论坛,2005,9(005):390-391.
[5]张仁亚.转移性小肠肿瘤六例临床病理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50-51.
[6]王勇,周纯武,张蕊,邹霜梅,刘鹏,李琳,郝玉芝.转移性小肠肿瘤的超声表现[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21-2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