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感染风疹病毒引起的,在发病前期会有低烧,流鼻涕和鼻塞等普通感冒的症状,过后患儿会出现皮疹和淋巴结肿大。风疹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由于孕期的风疹感染可经胎盘感染宫内的胚胎和胎儿,引起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该病不常见,病症较轻,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以自愈,预后较好。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因是感染风疹病毒,主要是通过母体、呼吸道、接触等方式导致新生儿感染风疹病毒,风疹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只对人和猴有致病力,感染人体后能够在敏感细胞的胞浆中复制,体外生存力弱,易被紫外线和脂溶剂灭活。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为风疹病人,其上呼吸道分泌物在出疹前一周至出疹后五天均有传染性,以出疹当日和出疹前一天传染性最强,其发病率目前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及孕妇感染后经胎盘垂直传播。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好发于接触了风疹病毒患者的新生儿,母亲感染了风疹病毒的新生儿。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全身斑丘疹,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很多都是亚临床感染或无皮疹,可有枕部和耳后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疾病。
低到中度的发热,在出现皮疹前。
发热1~2天后全身出现散在细点状淡红色丘疹;皮疹特点为躯干较多,面部有皮疹,而手掌,足底无皮疹;皮疹约3天后消退。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耳后及枕部明显。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可伴随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病人在咽部和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疾病较轻,但也应该引起重视,因此,患儿出现皮肤红疹、发热等症状时需要积极就医,医生根据患儿的症状结合血清学、病原学检查可以确诊。
新生儿皮肤出现红疹并有发热时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出现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鼻出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患儿优先选择儿科就诊。
出现皮肤丘疹可以去皮肤科就诊。
患儿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患儿在患病前接触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家长有没有皮肤出现红疹的?
之前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做了什么检查?
触诊前有没有发热、精神不好?吃奶怎么样?
医生视诊可发现患儿出现皮疹,触诊发现枕下和耳后淋巴结肿大,但是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猩红热、玫瑰疹、麻疹也可表现为相同的临床症状。
鉴别诊断的方法,风疹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不升高,如果升高,提示可能是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
确诊的检查方法,用RT-PCR检测血液和鼻咽分泌物中是否有风疹病毒,阳性可以确诊,阴性不能排除。
急性期血清标本中IgM抗体阳性,或者恢复期血清标本中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可确诊。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可通过新生儿有风疹病毒感染患者接触史,临床出现皮肤红疹、发热并伴有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等症状,结合病原学检查通过RT-PCR检测血液和鼻咽分泌物中有风疹病毒,急性期血清标本中IgM抗体阳性可明确诊断。
猩红热是指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猩红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x10^9/L;培养咽拭子或脓液培养,有A族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可作为确诊依据。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临床出现皮肤红疹、发热并伴有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风疹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不升高,检测血液和鼻咽分泌物中有风疹病毒。
麻疹是指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早期可在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为特征,咽拭子标本提示麻疹病毒核酸阳性,尿液中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临床可出现皮肤红疹、发热,但口腔黏膜一般正常,没有麻疹黏膜斑,检测血液和鼻咽分泌物中有风疹病毒。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复方硼酸溶液、糖皮质激素等。
患儿应注意休息,对高热、头痛、咳嗽给与对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或必要时输送新鲜血或血小板控制出血。
该药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减轻风疹病毒引起的高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不良反应偶见荨麻疹、皮疹,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具有消炎止痛作用,适用于口腔炎、咽喉炎及扁桃体炎等症的口腔消毒,复方硼砂溶液是一种外用复方制剂,口味清淡,可用于风疹病毒引起的咽痛。
有紫癜和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
本病暂无手术治疗。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患儿通过一般的对症治疗可以治愈,很少发生并发症,预后较好。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的患儿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可以治愈。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一般不影响患儿的自然寿命
风疹病毒感染后可以获得免疫力,一次感染,终身免疫,因此一般不需要复诊。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无特殊的饮食调理,保持正常饮食即可,建议母乳喂养。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患儿的家长应注意患儿的日常护理和用药护理,减少皮肤摩擦,遵医嘱用药,感染期间应对患儿其进行有效隔离。
用药期间家长要严格遵医嘱给小儿喂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家长应看护好患儿,尽量保持患儿身边时刻有人,避免患儿搔抓患处。
应给患儿穿舒适纯棉的衣服,尽量宽松,不要过于束缚。
注意患儿个人卫生,保持干净清洁。
如果发现新生儿有风疹病毒感染应对其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为出疹开始至出疹后5天。
新生儿风疹病毒感染属于传染性疾病,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即避免接触风疹病毒感染人群,及时有效的进行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也对该病的预防有一定的帮助。
风疹流行期间,应少带易感新生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不与风疹感染患者接触。
风疹疫苗是比较安全又有效的,目前风疹疫苗已经纳入了我国的计划免疫中,可对满8月龄以上的新生儿实施免疫接种,也可以对患有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接种,对于风疹感染病例密切接触的新生儿可进行应急接种。
新生儿建议母乳喂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
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感冒导致免疫力低下。
4289点赞
[1]中华医学会编着.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6.
[2](美)丹尼斯·L卡斯铂,(美)安东尼·S福西着.胡必杰,潘珏,高晓东主译.哈里森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5:85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