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点状角膜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角膜病变,是三种角膜上皮病变的总称,即点状上皮角膜炎、点状上皮糜烂和上皮下浸润。它们常同时存在,只是轻重和病变范围有所不同。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部分患者可能与佩戴角膜接触镜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畏光、轻度视力下降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失明。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炎症的发生,预后效果较好,但容易复发。
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尚未清楚,该病的发生与感染无关,可能与角膜损伤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与佩戴角膜接触镜有关。该病是角膜的活动性炎症,但不会诱发角膜新生血管。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是浅层点状角膜炎的一种,目前有部分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是宿主对慢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
任何可以造成角膜损伤的疾病均可引起该疾病,如干眼症、睑缘炎、倒睫、睑内翻或外翻、上睑板下异物、角膜外伤、化学烧伤等。
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发生该病的几率比正常人明显偏高,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患者不能对角膜接触镜进行有效的清洁;患者在佩戴角膜接触镜时进行水下活动;患者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时间过长;患者验配角膜接触镜时出现差错;患者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造成角膜损伤等。
患者患甲亢等疾病,眼球突出导致暴露性角结膜炎;患者长期使用化妆品等破坏泪膜导致角膜炎;患者使用药物不当导致角膜炎;患者眼部手术导致角膜炎;特殊作业时保护不当可能会导致角膜炎,如焊接时未佩戴墨镜等。
长期应用滴眼液等药物可能会导致角膜表皮糜烂,引起该疾病。
未按照说明使用角膜接触镜或佩戴的角膜接触镜不适合。
大多数学者认为浅层点状角膜炎的发病没有性别差异,本病多发生在24~36岁,平均29岁。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中青年患者中,常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容易患此病。此外,特殊职业者,如电焊工、化工从业者容易出现角膜损伤,故易患该病。
浅层点状角膜炎的典型症状是异物感、畏光和轻度视力下降,患者角膜可见有明显浑浊,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流泪等症状。
角膜的损伤和炎症是导致患者有异物感的主要原因。
患者角膜的炎症使角膜透光性改变,引起患者出现畏光的表现。
角膜有一定的屈光能力,角膜受损出现炎症时,屈光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
角膜可见有分散的、细小颗粒状、灰白色点样浑浊。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角膜新老病灶交替出现。角膜知觉一般正常。
部分患者出现疼痛、流泪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角膜炎症引起刺激所致。
本病无明显其他并发症。
患者在出现视物不清、畏光、眼部有异物感时应及时就医,遵照医嘱采取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当患者出现异物感、畏光、视力下降等情况时,要注意及时就医。
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者要注意定期检查角膜状况。
特殊职业者在工作时若发生角膜损伤要及时就医,防止角膜发生严重损害。
建议患者到眼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视物不清(畏光、异物感)的现象出现多久了?
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佩戴隐形眼镜?
是做什么职业的?在工作中是否有出现角膜损伤的情况?
是否有过眼科疾病?是否应用过滴眼液等接触眼睛的药物?
检查视力、屈光情况,确定视力下降的程度。
通过裂隙灯观察患者角膜及眼表,检查患者是否有角膜损伤及确定角膜损伤状况,检查患者眼睑情况,排除倒睫等其他引起角膜不适的因素。
测量角膜厚度,确定角膜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溃疡穿孔。
明确角膜受损面积、角膜受损程度以及眼表状况。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角膜荧光色素检查一般呈阴性。
主要检查泪膜破裂时间等,通过检查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确定患者是否有干眼症状导致的角膜损伤。
检查角膜接触镜是否出现破损,是否佩戴合适、是否有沉积物、边缘是否锐利、验配是否合理等。
患者出现明显的异物感、畏光、视力下降等浅层点状角膜炎症状,一般检查出现角膜损伤,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等因素,即可确诊。
常伴发慢性结膜炎,集中在角膜下,为针尖大小皮点状糜烂,呈极细的点状、椭圆或圆形高出上皮的浸润病灶。浅层点状角膜炎是非特异性炎症,一般不会伴发结膜炎。
多位于瞳孔区角膜上皮或上皮下呈点状浸润,大小不均。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炎症区域一般位于角膜上皮。
上皮下点状和线状浸润很快发展成树状。浅层点状角膜炎炎症区域较为局限,不会发展呈树状。
多发生于春季,点线状上皮剥脱满布于整个角膜上,浅层点状角膜炎一般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且浅层点状角膜炎的发病区域一般位于瞳孔区,不会满布于整个角膜。
位于角膜上端、沙眼血管翳末端的上皮及上皮下浸润、糜烂及浅溃疡。沙眼性角膜炎患者睑结膜表面会出现粗糙不平的现象,而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一般无此症状。
均匀分布在角膜全表面细点状浑浊,有用药点眼史。浅层点状角膜炎一般不会累及全角膜。
浅层点状角膜炎的治疗原则是针对潜在病因进行治疗,使用人工泪液减轻干眼及异物感,使用抗炎药物对抗炎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缓解眼部疼痛和畏光。
用于解除患者异物感。常用药物有玻璃酸钠、自体血清、羧甲基纤维素钠。禁止使用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用于对抗眼表炎症。常用药物有倍他米松、泼尼松龙、醋酸氢化可的松。出现角膜溃疡者严禁使用该类药物。
用于缓解患者畏光等不适感。常用药物有托吡卡胺、阿托品、环戊酮。青光眼患者严禁使用该类药物。
本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浅层点状角膜炎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不会影响视力,且角膜损伤不严重。但患者若未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即使能够自愈但容易反复发作。
本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较顽固。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在治愈后应于1~2周内复诊,检查角膜恢复情况,在1个月后应再次检查,防止复发。
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应当注意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喝水。平时多吃清肝明目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如柑橘类、青椒、黄瓜等,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对炎症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应多摄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动物性食品等,以促进角膜的恢复。
维生素A能促进角膜的生长。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植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部分蔬菜如胡萝卜等富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也应当多吃。
辛辣刺激性食物对角膜的恢复不利,使病程延长,应尽量避免食用。
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应当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角膜出现感染,用药时防止药品污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预防干眼症。
点眼时药品不可接触到皮肤、黏膜、睫毛等,防止药品感染。
不用手揉眼睛,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防止再次感染。
特殊职业者应注意佩戴保护设备,防止伤害到角膜。
复诊时注意观察角膜形态,防止再次复发。
未确诊前不建议患者自行用滴眼液点眼治疗,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
浅层点状角膜炎的发生与角膜损伤有一定关联,因此,预防该疾病可通过预防角膜损伤入手,此外,该疾病的发生也与佩戴角膜接触镜有一定联系,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也能预防该病的发生。
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验配,定期进行角膜检查。
特殊职业者应定期检查角膜情况,防止角膜损伤。
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应当在正规场所进行验配,选择质量好的角膜接触镜,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佩戴角膜接触镜,减少佩戴时间,在佩戴后认真清洁角膜接触镜,尽量选择日抛型角膜接触镜,定期更换角膜接触镜,定期检查角膜及眼表情况。
特殊职业者应注意用眼卫生,选择质量好的防护器具,确保作业安全。
4602点赞
[1]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1.
[2]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0
[3]刘琳,邓金印,易魁先,等.门诊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即临床特点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71-174
[4]邵毅,赵学英,刘毅.眼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M].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