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从颈段脊髓发出后,穿过相应的椎间孔组成神经干而分布于上肢。由于臂丛神经受损而引起颈、肩、上臂、前臂和手的疼痛,称为臂神经痛。通常可将臂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种,以后者多见。继发性臂神经痛按其损伤部位可分为根性臂神经痛、丛性臂神经痛和干性臂神经痛,常见病因有颈椎病、臂丛神经炎等。
通常臂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后者多见。原发性臂神经痛无明确的病因;继发性臂神经痛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三类:
在颈部、肩部、上肢出现疼痛,有时沿神经放射,所属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障碍,肌力减弱与肌萎缩,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开始时疼痛部位在锁骨上、下窝的臂丛区域,继而扩展至肩后部,并向上臂、前臂放射,呈钝痛、刺痛或灼痛。
主要表现为上肢单神经病变,其中正中神经损害易引起疼痛。
引起臂神经痛的病因有多种,常继发于颈椎病变、颈脊髓脊膜病变、颈胸神经根炎症等,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体力劳动者等人群,常因感染或者劳累后,以及头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上肢高举及增加腹压时诱发。
首先是颈椎病,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关节,韧带退行性变,尤其是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是引起根性臂神经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如各种感染性脊椎炎、颈椎损伤、颈椎肿瘤及颈椎畸形等,亦均可导致该部神经根的继发性损害。
如颈髓肿瘤、脊髓空洞症、脊髓蛛网膜炎、硬脊膜周围炎等俱可在定的病程发展阶段上产生根性臂神经痛。
如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血清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感染、中毒或变态反应性炎症皆可累及颈胸神经根而致痛。至于较局限的原发性感染或中毒性颈胸神经根炎,可能极为少见。
头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上肢高举及增加腹压时,均可诱发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上呼吸道感染常诱发臂丛神经炎,使得一侧或两侧的颈臂部疼痛加重。
颈部活动加重,负重肩挑,过度劳累时均可以加重前斜角肌以及颈肋部的负担,从而引发或加重臂丛神经的疼痛。
在提重物或拉单杠等动作时,由于过度牵拉臂丛神经丛可起病。
臂丛神经损伤好发于20~39岁的青壮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部分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目前暂无较权威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病变刺激和压迫了臂丛神经根,而引起臂神经痛。
常常在劳累后出现症状,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向上臂、前臂、手指及前胸部放射,在持续性纯痛的基础上有阵发性的加剧。
臂神经痛的共同特点是肩部及上肢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为钝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可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夜间及活动上肢时疼痛更重。同时可伴有上肢的感觉减退、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沿上肢神经走行的方向可有压痛点存在。
所属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障碍,肌力减弱与肌萎缩,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头颈部活动受限,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时疼痛加重,下颈椎棘突、横突、锁骨上窝有压痛,呈神经牵拉征,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坐位低头试验均阳性。
开始时疼痛部位在锁骨上、下窝的臂丛区域,继而扩展至肩后部,并向上臂、前臂放射,呈钝痛、刺痛或灼痛。上肢活动,尤其做外展、上举等动作时加剧疼痛。
表现为第2、3、4手指麻木、刺痛、大鱼际肌群萎缩,手屈腕、握拳无力,拇指、食指不能对指,桡侧手掌及三个半手指的感觉障碍。
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这是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所致。
严重者可有患肢对痛、温觉、触觉的感知力减退,甚至是肌肉萎缩,急性发作期有头痛、发热、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当胸廓上口狭窄或劲肋横突过长时,臂丛神经受压则可出现手皮肤发冷,阵发性苍白及青紫。患肢过伸及外展时,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当出现上肢疼痛、触觉减退或有麻木感等相关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于神经内科,可通过X平片、颈段CT、MRI、椎管造影或臂丛神经根MRI检查诊断。与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踝炎以及心绞痛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的疼痛时,应注意疼痛的性质是钝痛、烧灼痛或刺痛,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断性,若疼痛逐渐加重要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疼痛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上肢有感觉障碍如触觉减退、麻木感等,上肢出现肌肉萎缩应立刻就诊,听从医生的指导做相应检查。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感冒、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可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疼痛的性质是钝痛、烧灼痛还是刺痛?
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断性?疼痛是否为逐渐加重?
上肢有没有感觉障碍(如触觉减退、麻木感等)?
上肢有没有肌肉萎缩?
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便秘时疼痛有没有加重?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颈椎、锁骨、肩及上肢的X片,可发现骨折脱位,尤其是颈椎正侧位和斜位有助于诊断颈椎骨质增生、颈肋横突过长或椎间盘变性。
可了解颈椎管腔是否通畅及脑脊液成份改变,对颈段肿瘤、椎间盘突出、蛛网膜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可以除外蛛网膜病变引起的臂神经痛。
对颈段脊髓压迫症,如肿瘤、蛛网膜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等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通常无明显改变,在严重病例,可出现失神经现象和传导速度减慢,可协助确定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颈根部(根性)、锁骨上、下窝(丛性)疼痛,向肩部或肩后部、上臂、前臂及手放散,或正中神经等(干性)受损表现。
下颈椎棘突、横突以及锁骨上、下窝,肩脚岗上方或上肢周围神经干等处有压痛。
神经牵拉征阳性。
通过CT、X线平片、腰穿、肌电图等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或原发病。
疼痛局限于肩关节周围,肩关节运动,尤其外展、外旋运动受限较着,压痛点在肩关节周围可鉴别。
疼痛局限于肱骨外上踝处,旋转前臂、屈腕,如拧毛巾、握拳等动作时加剧或诱发疼痛,肱骨外上踝,尤其内下方压痛较显着,通过体格检查可鉴别。
疼痛多始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继后才向肩部及上肢尺侧放散,常伴窒息及恐惧感。心电图多有异常,服硝酸甘油类药物使疼痛减轻或缓解,通过心电图可鉴别。
臂神经痛主要原则是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诱因,缓解疼痛,急性期采用适量止痛药、抗炎药、镇静剂来减轻痛苦。缓解期注意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尤其要避免负重劳累。
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尤其要避免负重,可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使神经受压和水肿减轻,有助于加速症状的缓解。
若为颈椎病引起的臂神经痛,应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平卧时枕头不宜过高,必要时应用颈托以减少颈部活动。夜间睡眠时可采用中式圆枕。
急性期可行普鲁卡因离子透入、超短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改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视病因而采用不同的方法,颈椎病可作牵引治疗,症状缓解后可用颈托以巩固疗效,视情况可择期手术。脊蛛网膜炎也应依可能病因,选用相应的抗炎药物,颈肋和颈段脊髓肿瘤应行手术切除。
可以进行神经封闭治疗,按解剖部位或于颈臂部压痛点刺入,用空针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则可注入0.5%~1%普鲁卡因及地塞米松混合液。
出现并发症臂丛神经炎,急性期有明确感染者,尤其是神经根炎,抗感染消除炎症为主,如考虑病毒感染,可用病毒唑、无环鸟苷等。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臂神经痛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受累和强力劳作后会反复发作或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在治疗后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定期复诊,观察疾病恢复情况。
臂神经痛能治愈,部分患者受累和强力劳作后会反复发作或加重病情。
臂神经痛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急性发作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应积极到医院复诊,慢性长期发作的患者应在治疗一个月后到院复诊。
患者的饮食护理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缓解疼痛为主,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宜高营养且B族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多食鱼类、瘦肉、牛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且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1,如玉米、小米、薏苡仁、燕麦、荞麦、豆类等食物,有助于营养神经,促其恢复。
忌烟酒,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故要当禁忌,同样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
臂神经痛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工作,减轻患肢活动。因臂神经痛的病因很多,所以患者应对因进行生活管理,如为颈椎病引起,患者平卧时枕头不宜过高。如出现臂部的疼痛时,尤其疼痛持续或逐渐加时,应及时就诊。
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尤其要避免负重,可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使神经受压和水肿减轻,有助于加速症状的缓解。
若为颈椎病引起的臂神经痛,应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平卧时枕头不宜过高,夜间睡眠时可采用中式圆枕。
臂神经痛的病因很多,因此出现肩臂部的疼痛时,尤其疼痛持续或逐渐加,或伴有感觉障碍或肌肉萎缩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切不可仅在家中自行服用药物,而致延误了诊断及治的有利时机。
臂丛神经痛急性期发作多由于劳累工作以及受凉、感染,因此日常生活要注意休息,避免患肢的负重肩挑,注意保暖。有颈椎病的患者要避免颈部的过度活动,平时注意加强锻炼。
对初次发生肩臂部疼痛并且疼痛逐渐加重的病者,应及时到院就诊,听医生建议做相应的检查。
预防本病应从年轻时开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冷暖,防止颈椎的骨质增生。
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尤其要避免负重。
颈椎病患者平卧时枕头不宜过高,必要时应用颈托以减少颈部活动。
4792点赞
[1]吕传真.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91.
[2]高维滨.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疗法[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274.
[3]赵宇,王洁.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4:272-275.
[4]李义凯.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1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