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唇炎是指病理为肉芽肿改变的唇部反复发作的慢性肿胀,病因不明。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迟发性超敏反应,是对口腔感染灶、脂膜炎的特发性反应,或机体对皮下脂肪变性发生的一种异物反应。有人认为与龋齿填料及矽、硅有关,或与内分泌、运动神经障碍、局部血管炎、淋巴管炎有关。因在病理检查中可见到结核或结节样改变而认为可能与结核或结节病有关,也可能与螺旋体感染有关系。以唇肥厚、肿胀为主要特点,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遗传性和过敏性肉芽肿性唇炎。上下唇均可发病,但上唇较多。
链球菌、分枝杆菌、单纯疱疹病毒等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变,约占35%。
遗传因素引起的肉芽肿性唇炎,约占12%。
对钴、桂皮、可可、香旱芹油精等的过敏反应引起的病变,约占15%。
肉芽肿性唇炎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过敏和遗传因素相关。肉芽肿性唇炎常好发于有家族史者、易过敏者、免疫力低下者。此外,慢性根尖周病、鼻咽部炎症、女性月经周期有可能诱发肉芽肿性唇炎。
链球菌、分枝杆菌、单纯疱疹病毒等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导致肉芽肿性唇炎。
对钴、桂皮、可可、香旱芹油精等的过敏引起肉芽肿性唇炎。
父母直系亲属患病,子女发病率升高。
慢性根尖周病是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感染蔓延至唇部可能诱发肉芽肿性唇炎。
鼻咽部炎症感染蔓延至唇部可能诱发肉芽肿性唇炎。
女性月经周期会使部分人免疫力下降易被感染,诱发肉芽肿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在临床中不多见,大多在青年或中年发病,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我国尚无其流行病学数据。
肉芽肿性唇炎与遗传有关,父母直系亲属患病,子女发病率升高。
过敏反应可能引起肉芽肿性唇炎。
免疫力低下易被细菌、病毒感染导致肉芽肿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唇部肿胀、唇部变色、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因唇部肿胀严重可能会出现进食、说话、呼吸困难,合并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等症状。肉芽肿性唇炎常见并发症有口唇水疱、脓毒血症、巨唇等。
一般先从唇的一侧开始,肿胀局部柔软,有垫褥感。唇部肿胀一般无痛、无瘙痒、压之无凹陷性。初期肿胀可以完全消退,但多次复发后则不会完全消退。严重时唇可肿至平常的2~3倍,形成巨唇。
初期唇红黏膜正常色,肿胀严重后唇红区呈紫红色。
后期肿胀可蔓延至全唇并波及邻近皮肤,肿胀区皮肤开始发色淡红,反复发作后转为暗红色。面部肿胀严重时出现左右对称的纵行裂沟,呈瓦楞状,裂沟中可有渗出液。面部的其他部位,如颊、鼻、颌、眶周组织等亦可以出现肿胀。牙、舌、龈、颊黏膜大致正常。
头颈部淋巴结可肿大。
部分患者因唇部肿胀严重可能会出现进食、说话、呼吸困难,合并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等症状。
唇部肿胀,皮肤黏膜变薄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水疱。
唇部感染,若毒素入血繁殖可出现脓毒血症,可出现全身高热、谵妄等症状。
肉芽肿性唇炎反复发作导致嘴唇肿大,易合并巨唇。
当出现唇部肿胀、唇部变色、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口腔科。行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病理学检查、口腔检查等明确诊断。注意要和干燥脱屑型唇炎、湿疹糜烂型唇炎、腺形唇炎等疾病鉴别。
当出现唇部肿胀、唇部变色、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肉芽肿性唇炎反复发作,唇部、面部均出现肿大应及时就医。
肉芽肿性唇炎患者感染导致脓毒血症出现全身高热、谵妄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近期都有吃哪些食物呢?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唇部肿胀、唇部变色、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
唇部肿胀出现多久了?
有无家族史和过敏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明确有无病原体感染,有助于确诊病因。若存在感染做血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有助于指导用药。
检查有无过敏,有助于明确病因。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以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特征。多位于固有层和黏膜下,有时可见于腺体及肌层内。慢性炎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至肌层黏膜腺、血管、淋巴管周围,胶原肿胀,基质水肿,血管扩张增厚。有的标本可无特征性肉芽肿,只有间质和血管改变。
检查有无口腔内感染、龋坏的牙齿,有助于排除诊断。
肉芽肿性唇炎的典型症状:唇部肿胀、唇部变色、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
病理学检查见到肉芽肿性唇炎典型表现。
本型唇炎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下唇多于上唇,也有双唇并发者。主要表现在唇红部分呈弥漫潮红,其上附有干燥糠秕样鳞屑。脱屑为其主征,患者自觉局部干燥、灼热不适,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可以与肉芽肿性唇炎鉴别。
临床表现也是以糜烂为主,亦好发于下唇,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可以与肉芽肿性唇炎鉴别。
多见于下唇,以40岁以上男女较为多见。常见下唇轻重不等地肿胀、外翻。由于小涎腺肥大,触诊可触及粟粒状或小结节状腺体,翻开下唇挤压时可见透明黏液溢出,呈露珠状。感染时亦可溢出脓液,此时或可查见有的腺管开口呈脐凹状小孔。患者自觉局部木胀不适,由于化脓或分泌减少,可使上下唇粘连,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可以与肉芽肿性唇炎鉴别。
其引起的唇肿有明显的病灶牙及感染炎症。
可表现为上唇肿胀,组织学上也表现为肉芽肿性结节,一般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史。还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可进一步作直肠镜检查及活检。
该病为突然发生,消退后唇能恢复正常外形,一般伴有荨麻疹或其他部位的水肿,常有家族史。
肉芽肿性唇炎易反复发作,因此需要长时间持续性治疗。本病通常为药物治疗,对于形成巨唇者可以手术治疗,即唇缺损修复术。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肉芽肿性唇炎的主要药物,常用泼尼松、可的松、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治疗。但副作用较多,有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失眠、水分滞留、情绪不稳定、易怒或者烦躁不安。口服类固醇三个月以上可以引起以下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症、血压增高、糖尿病、体重增加、容易发生感染,容易发生白内障和青光眼,皮肤容易受到损伤,如发生淤伤、肌肉无力。
氯法齐明对多种分枝杆菌有强大的抑制活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及鱼鳞病样改变。多在用药后2~3个月出现,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厌食、腹痛、便秘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合并感染的患者可以用抗生素,米诺环素最常用。米诺环素有广泛的抗菌谱,具有抑菌活性。孕妇不宜选用,因可能出现肝损害。8岁以下儿童不宜选用,因可引起前囱隆起及牙齿黄染等。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减退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应用时需密切注意二重感染的发生。
手术治疗可在反复发作形成巨唇后考虑,修复唇部外形,但复发率较高。手术在原则上,组织瓣应尽量包括剩余而能利用的所有唇以及鼻唇沟组织。垂直全层切开,即形成二个长方形带蒂唇瓣。将两唇瓣向中线旋转推进转移缝合,即可恢复上唇中部缺损,缝合后张力较大,可使用唇弓以减少张力。
肉芽肿性唇炎易反复发作,预后较差。轻症患者可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部分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能出现唇部疤痕,每年要定期复查血象和口腔科检查。
肉芽肿性唇炎轻症患者可治愈。
肉芽肿性唇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肉芽肿性唇炎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能出现唇部疤痕。
每年要定期复查血象和口腔科检查。
肉芽肿性唇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避免过敏,注意补充水分为主。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鱼虾、浓茶、咖啡、烟酒等。
忌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油、肥肉、鸡油。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
忌吃腥发的食物如羊肉、鲢鱼、鲤鱼。
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肉芽肿性唇炎的患者护理应注意日常补水和药物的使用以及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观察唇面部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心理疏导。
了解日常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对于合并感染溃疡的唇部,注意消毒避免毒素入血。出现唇部干裂者可以涂润唇膏,唇部术后患者注意高卧位,定期换药。
定期观察唇面部肿胀、颜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在生活中,患者家属应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服用激素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也不要突然的停止服药。这是因为在病人服用激素期间,自身身体里的激素产生量是有所减少的。如果突然的停药,身体将会由于激素不足而无法正常的工作,可发生由于突然停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肉芽肿性唇炎的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早期进行基因检测。平时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细菌或病毒感染,易过敏人群可以做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易过敏人群可以做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平时注意多运动、补充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细菌或病毒感染。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早期进行基因检测。
易过敏人群可以做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紧张、焦虑不适,易诱发疾病。
4900点赞
[1]郭玉,王甲一,曾昕等.肉芽肿性唇炎的治疗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024(012):755-756.
[2]常建民,鲍迎秋.肉芽肿性唇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036(007):411-412.
[3]李艳杰,陈瑞扬,张乐.肉芽肿性唇炎与牙源性感染病灶的关系[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