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侵犯食管所导致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本病临床上不常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少数有低热、盗汗的中毒症状。一般以抗结核治疗为主,病情严重,发生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治疗后预后较好。
主要侵及黏膜下及浅肌层,病情进展时,肉芽肿内的结核菌与浸润细胞坏死形成干酪样病灶,向管腔溃破形成溃疡。
以位于黏膜层及肌层大量增生的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为特,征呈瘤样凸向管腔,可造成食管狭窄。
颗粒型症状较轻,有时较严重者也可出现吞咽困难。
食管结核常见的病因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有食管疾患、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结核病史的患者易感染,有结核感染史或可诱发本病。
食管结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数量多,菌株毒力强。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食管结核。
食管结核可发生于晚期肺结核、纵膈结核的患者,结核杆菌直接或间接侵入食管壁而引起。
食管结核很少见,占胃肠道结核的0.2%~1%,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食管结核,临床常见的是继发性食管结核,继发性食管结核相对常见。食管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于中年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2.3:1~2.6:1。
此类患者食管防御能力低,易感染结核病菌,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狭窄等。
恶性肿瘤患者、结核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机体防御能力低,易患食管结核。
指痰液中可排出大量结核杆菌的患者。
食管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骨后疼痛不适和吞咽困难,少数还会出现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病灶侵蚀食管、气管、主动脉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和食管溃疡等。
食管结核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结核病变浸润食管壁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
疼痛位于胸骨后,呈持续性,吞咽时疼痛加重。
由于食管特殊的解剖及生理特性,结核杆菌不易在此大量繁殖,仅有少数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食管结核患者的食管黏膜层及肌层存在大量增生的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呈瘤样凸向管腔,可造成食管狭窄。
食管结核的溃疡型主要侵及黏膜下及浅肌层,病情发展时,肉芽肿内的结核菌与浸润细胞坏死形成干酪样病灶,向管腔破溃形成食管溃疡。食管溃疡较深者可发生食管穿孔、瘘道形成。
普通人群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困难、胸骨后疼痛甚至呕血时,应到医院就诊,因常不伴有结核中毒症状,极易误诊、漏诊。有过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更要警惕,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是食管结核,还应注意本病需与食管癌等相鉴别。
普通人群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困难、胸骨后疼痛,甚至呕血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过结核病史的人群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应立即就诊。
患者优先到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
目前有什么症状?(是否有胸骨后疼痛、发热等症状?)
出现症状多久了?
是否有吞咽困难的感觉?
有过结核病史吗?
接受过什么治疗吗?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增高,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阳性。
食管结核多位于食管中段,部分位于食管下段,上段较少见。内镜下多次活检或活检深取溃疡底可提高阳性率,必要时也可行碘染或淋巴结活检。
表现为壁内占位或全层增厚,病变内部回声不均匀且边界不清楚,占位可浸润至壁外,常伴纵隔肿大钙化淋巴结。CT提示食管壁增厚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可合并肺结核。
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食管充盈缺损、龛影、狭窄,黏膜紊乱、破坏等表现。
几乎很难查见典型的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即使是非干酪样肉芽肿也仅见于10%~30%患者。抗酸染色、组织结核杆菌PCR及组织送结核培养有助于进一步诊断。
对于脊椎破坏、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纵隔瘘引起的纵隔炎和纵隔脓肿的显示有帮助,明确有无其他病灶。
血清学检查血清凝集素试验滴度大于1:160,对食管结核有诊断价值。
可明确患者是否处于重症和急性进展期。
大致明确患者发热原因,可协助了解病情。
食管结核通过临床表现、特殊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可确诊:
临床表现无特异,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痛,伴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体重减轻。
特殊病史: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结核证据。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增高,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阳性。
内镜检查:食管结核多位于食管中段,部分位于食管下段,上段较少见。内镜下多次活检或活检取深溃疡底可提高阳性率,必要时也可行碘染或淋巴结活检。
病理检查:结节样增生或瘘管,其他部位结核证据,病检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抗酸染色、结核PCR、PPD皮试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食管癌需要与食管结核进行鉴别,胃镜检查可确定诊断。食管结核较少见的临床表现有进食发噎史,X线检查可见病变部位缩窄、发僵,有较大溃疡,周围的充盈缺损及黏膜破坏。食管癌一般无进食发噎史,黏膜破坏明显。
食管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显示为与正常食管间界限清晰,基底部较宽,呈锐角或有环形征。内镜下观察,若结核未突破黏膜层,仅表现为黏膜下隆起,且表面光滑,突出明显,加之伴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则与平滑肌瘤难以区分。此时可行内镜超声检查,可发现食管结核病变边界不似平滑肌瘤边界呈类圆形,形状可不规则,层次结构不清,食管壁明显增厚,壁内见低回声病变,其内见点状高回声影,部分食管外膜中段和食管旁可有数个肿大淋巴结,其内可见钙化灶。
食管结核治疗周期一般为一个月,主要是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手术治疗切除病灶部位,如食管扩张疗法等。
异烟肼是一种全杀菌药,是单一抗结核药中杀菌力特别是早期杀菌力最强者,其对不断繁殖的结核菌A群作用最强。利福平也是一种全杀菌药,对A、B、C菌群均有作用。吡嗪酰胺为半杀菌药,能杀灭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是目前B菌群最佳的半杀菌药。链霉素为半杀菌药,主要杀灭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菌。乙胺丁醇为抑菌药,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可延缓其他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主要为多潘立酮,用于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减弱或阻止食管防御功能的破坏,降低发病风险。
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可中和胃酸、减少反流,保护食管功能,降低发病风险。
病情发生严重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切除病灶部位。
此疗法可改善患者咽下困难等症状,适用于存在食管狭窄的增殖型食管结核患者。
切除病灶部位,去除病因,适用于并发食管憩室、食管纵隔瘘、食管胸膜瘘、气管食管瘘的患者。
食管结核患者在经过正规治疗后,症状可以控制,不会威胁生命安全。出院后一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结核菌试验,逐渐可延长复诊时间。
本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控制,达到治愈的效果。
食管结核患者治疗及时,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复查一次结核菌试验,逐渐可延长复诊周期,不适随诊。
大多数食管结核患者因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而出现摄入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应保证营养素的摄入,根据患者的进食情况,提供充足营养,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避免食用粗糙的食物,防止损伤食管壁。
戒烟、酒,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食物。
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应多补充水果、蔬菜等维生素。
若进食有疼痛感者,可给予清淡、无刺激的食物。
食管结核患者出院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得到改善,进食情况是否得到好转,随时监测病情变化。使用抗结核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手术患者注意伤口恢复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
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出院后嘱患者多休息,症状较轻者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避免劳累。
严格遵医嘱用药,抗结核治疗强调规则、全程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手术治疗的患者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患者往往对吞咽困难感到焦虑不安,家属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实施心理疏导,尽可能减轻其不良的心理反应。
异烟肼避免与抗酸药同时服用,注意消化道反应、肢体远端感觉及精神状态。服用利福平后体液及分泌物会呈橘黄色,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利福平会加速口服避孕药、降糖药、茶碱类、抗凝血药物的排泄,使药效降低或失败。
抗结核药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可出现听力损害、眩晕、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停药就诊。
食管结核的预防主要是针对易感、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检查结核菌感染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病情发展,平时注意保护食管,减少食管感染。
对于有食管疾病的患者和有过结核病史的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结核菌试验、内镜超声检查监测结核感染情况。
禁止吸烟、饮酒,避免饮食粗糙刺激,防止损伤食管引起食管疾患,增加患食管结核的风险。
有过结核病史的患者要警惕,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早确诊、早治疗。
对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避免咽下含有结核杆菌的呼吸道分泌物。
4430点赞
[1]]段志军主编.消化内科学[M].第1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28.
[2]胥媚,唐琴,王玉芳.食管良性溃疡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884-887.
[3]杨莹莹,兰春慧,陈东风.食管结核的诊断进展及现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702-3704.
[4]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8-61.
[5]李乐之,路潜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58-3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