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是性质不一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易挥发,易燃,有特殊气味,极易溶于脂肪组织、易透过血脑屏障,能迅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失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严重者可抽搐及昏迷而死亡。汽油中毒轻度可以治愈,预后较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见于吸入和口服汽油。
长期皮肤接触及呼吸道吸入汽油蒸汽导致。
汽油如因设施故障、防护不周、或在高温情况下,空气中汽油浓度急剧上升,短时间内即可发生急性中毒;若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汽油亦可发生慢性中毒。偶因口吸阻塞的加油管,不慎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化学性肺炎。
汽油主要含脂肪族饱和烃类及不饱和烃类,混有少量芳香族烃类和硫化物,其成分含量随石油的产地及提炼方法而不同。汽油的毒性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的含量,含量愈多,毒性愈大。汽油中若混杂有苯铅,则同时又可以发生苯、铅中毒。汽油是良好的脂肪溶剂,其中毒的主要机制是它的去脂作用,可损害细胞膜,能使细胞内类脂平衡障碍。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多为功能性神经紊乱及多性周围神经炎。
汽油主要由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分布到各器官。汽油吸收后主要以原形很快从肺部呼出,因而对肺泡有直接烧灼刺激和腐蚀作用,造成肺泡充血、水肿和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亦可发生自发性气胸。汽油的气体能增强心肌的敏感性,可发生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部分吸收的汽油可经氧化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而解毒,故对肝肾亦有损害作用。口服者主要由于汽油或煤油的化学刺激和烧灼作用,可引起消化道黏膜的损害。
汽油不仅是动力燃料,也是有机溶剂,因此常作为机械、电机等除油污清洗剂,还经常被用于橡胶及制鞋等行业。汽油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吸入和口服汽油可引起急性汽油中毒。长期皮肤接触及呼吸道吸入汽油蒸汽可引起慢性汽油中毒。
目前暂无关于汽油中毒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包括汽车清洗工、油库保管员、汽车司机、石油工人、鞋厂工人、汽车加油站工人等。
儿童好奇心较强,容易误把汽油当做饮料饮用,继而导致机油中毒。
汽油中毒不同程度表现出不同症状,轻度中毒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重度中毒则可能出现昏迷或躁动不安,同时可能伴有吸入性肺炎、呼吸道异常等症状,慢性中毒者多表现为神经中枢的损害。
口服和吸入汽油导致急性中毒的症状略有不同
病人即刻感到口渴,咽及胃部有烧灼感,同时有腹绞痛、呕吐、排尿疼痛等。
如有大量吸收,则可出现嗜睡、青紫、呼吸浅表、心跳快速、脉搏细弱,出现蛋白尿等。
轻度可出现面红、兴奋、头痛、恶心、呕吐、幻视、幻听、耳鸣、神志恍惚、心悸、虚弱、步态蹒跚、肢体震颤、共济失调等。
严重者有谵妄或狂躁、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昏迷等。呼吸浅表而频数、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偶有体温调节障碍,体温先下降,后有高热。
肺部损害:吸入发生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寒战、发热、剧烈咳嗽、胸痛、咯血痰青紫、呼吸增快。可发生自发性气胸。
如为吸入高浓度汽油气体,可以发生极严重的中毒,由于高浓度的汽油气体能迅速达到中枢神经系统而使中枢抑制,立即出现知觉丧失,昏迷、呼吸衰竭而突然死亡、心室颤动、瞳孔扩大、动眼障碍等。
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手颤、肢体麻木、乏力、多汗、心悸等。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及无力,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伴有跟腱反射减弱。进一步发展出现肌力减退、腱反射消失及肌肉萎缩。严重者可致足下垂及肢体瘫痪。中毒性脑病,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及计算力丧失,以及类似精神分裂症状。
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
可见皮肤干燥、皲裂、角化、毛囊炎、慢性湿疹、指甲变厚和凹陷,严重者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长期接触汽油可引起白细胞等减少。
肺部感染,可因吸入导致的的化学肺炎。
当患者有长期的汽油接触史,并表现出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急诊科,进行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血液分析等检查,排除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判断是否为汽油中毒。
患者有长期的汽油接触史并表现出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患者误服大量汽油导致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就诊。
急性汽油中毒患者急诊科治疗。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等,可在消化内科或呼吸内科就诊。
是否已经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具体做法是什么?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吸入还是口服汽油?量多少?有无吸入伴有剧烈咳嗽?
是否长期暴露于汽油环境?有无防护措施?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肝功能升高。慢性中毒患者可有白细胞下降。
慢性中毒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急性吸入性中毒患者,肺部可见片状或致密团块阴影。
因汽油可损害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该检查主要为明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可根据以下几点明确诊断:
患者有汽油接触、或是汽油误服史。
患者存在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幻视、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肺部吸入者肺部X线检查可见片状或致密团块阴影,实验室检查发现急性患者存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加。慢性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
急性汽油中毒应注意与常见精神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
均躁动不安、乱说乱动,急性汽油中毒常因大量食入汽油或吸入高浓度的汽油蒸气,有明确的发病史和接触史,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有间歇性和复发性,且不会自行改善。
中枢神经系统均表现异常,但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其脑脊液异常,并可检查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慢性汽油中毒应与神经官能症鉴别,神经官能症是一组心因性精神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慢性中毒的致病主要因素是长期汽油接触史。
汽油中毒患者的治疗原则是迅速脱离污染环境,减轻毒物继续吸收尤为重要,在救治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根据症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急性中毒者要迅速移离现场,清除皮肤污染及安静休息。静卧在空气新鲜处,将患者腰带、纽扣松开,保持呼吸道畅通,用肥皂及清水清洗皮肤、头发等。眼睛污染者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硼酸眼药水滴眼。误服汽油者可灌入牛奶或植物油,然后催吐、洗胃、导泻。
对呼吸停止者,应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提供有效供氧,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使用呼吸兴奋剂。
对心搏骤停者可行心脏复苏术,禁用肾上腺素,以免引起心室颤动。
患者发生呼吸停止应及时应用该药物,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
患者发生晕厥时,应及时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
该药物为一种选择性作用在肾上腺素α受体的激动剂,可升高血压,适用于发生血压下降的患者。
汽油中毒之后发生皮肤红肿、水泡者可应用该药物。
患者因汽油中毒引起皮肤角化、皲裂等,可应用100%尿素软膏。
汽油中毒无需手术治疗。
汽油的中毒致死量是随其所含成分而定。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患者治愈后还需根据医嘱进行复查,以观察病情变化。
急性中毒轻度患者可以治愈,并可恢复原工作。重度中毒患者据病情而定,但应避免职业再次接触。部分患者可合并肺部感染,继而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导致预后不良。
若空气中汽油浓度极高时,能迅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立即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的呼吸停止,而致“闪电式”死亡。在室内汽油浓度较高情况下,长时间经呼吸道吸入也可致中毒死亡。
汽油中毒的患者出院之后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主要复查X线等检查。
汽油中毒患者应注意给予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高营养。
建议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建议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清和牛奶,在体内可与汽油结合减轻汽油毒性,保护胃肠道黏膜。
忌饮酒,减少血管的刺激,避免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
汽油中毒患者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通畅,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做出合适的护理方法,同时应注意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让中毒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室内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解开衣扣并注意保暖。
皮肤护理,给予定时更换体位,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和衣物,保持床单清洁整齐,无皱折。
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各做口腔护理1次,餐后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咳嗽、咳痰的护理,根据病情督促患者定时更换体位,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患者呈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以利痰液咳出。
呼吸困难的护理,坐位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家属应认真倾听患者的叙述,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和关注,通过真诚的交谈和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调动患者自我潜能,改善患者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若发现有人因汽油急性中毒晕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尽快送医院急救。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呼救并行心肺复苏。
驾驶员等经常与汽油接触的人员,若不注意,如经常用嘴吸汽油、用汽油洗手洗衣服或手上汽油未冲洗干净就吃东西等,汽油中的有毒物质便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引起汽油中毒,对此必须引起注意。
加强对石油的采炼、贮、运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防止跑、胃、滴、漏造成的中毒事故。
工作中必须与汽油接触时,应穿上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口置,尽量避免身体皮肤与汽油直接接触、同时应站在上风口工作,防止汽油蒸气直接吸入呼吸道。在用汽油做溶剂的工业生产中,除选用沸点较高的汽油外,还应采用密闭排毒措施,做好厂房通风和汽油回收工作。
驾驶员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思想认识上应将汽油看成是一种有毒物质。抽取汽油要用抽油工具,严禁用嘴直接吮吸,以防汽油蒸气或汽油液体吸入肺部和肠胃。
家庭使用煤油或汽油,应放置小儿不易取得之处,以免擅自取用或误服。
4296点赞
[1]闵利,刘丽容,贺思位.急性重度汽油中毒1例救治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5):2422-2423.
[2]张明清,高树坤,谢红霞.急性汽油中毒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93-193,194.
[3]史晓骞.汽油中毒死亡2例分析[J].刑事技术,2008(04):68-69.
[4]疏泽民.驾驶员应预防汽油中毒[J].农村机械化,2000(06):28.
[5]苟玉会,狄燕玲,韩家旭.职业性汽油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5):111,114.
[6]郑心主编.中西医结合职业病学[M].2017:30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