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性白内障实际上是一种外伤性内障,因受雷电打击或身体上通过高压电所致。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组织的电解有关,在受伤后可在囊下皮质部分有局限性混浊。触电一天后晶体前皮质有水泡,排成环状,水泡逐步消失,代之以许多灰白线条,线条扩大,形成棉花状白色混浊。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可以通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治愈。
电击性白内障的主要病因为电击伤,包括来自雷电及高压电的电击伤。电击性白内障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电工,无确切诱发因素。
眼部的高压电触电或雷电损伤是因为电流通过时产生电解及电热作用而引起,电流对眼部的损伤以晶状体变化为最常见。雷电、触电,甚至用电流进行休克治疗,都可能发生电击性白内障。
电击伤性白内障由急性电击伤引起,无确切诱发因素。
电击性白内障属临床少见病,缺乏具体发病率的统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负责检修电网的工人因职业性质出现电击伤意外的风险较高,易出现电击伤白内障。
电击性白内障主要为晶体混浊,典型症状为视力的减退,但发生的时间长短不一,可为数日或数年。
创伤后早期,患者的视力多无改变,出现晶状体混浊时,视力可出现减退。
雷电伤白内障多为双眼受累,触电性白内障多为单眼受累,发生在触电的一侧,也有在触电的对侧或双眼发生者。
电击常为前囊及前囊下皮质混浊,混浊可继续进行,但大多局限不再发展。如出现晶状体完全混浊,则可出现失明。
患者常因在电击伤后出现眼部视力下降等不适而就诊于眼科,通过行裂隙灯眼底检查、前房角镜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测定等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史确诊电击性白内障。
患者在被电击后出现视力下降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电击伤后出现眼球剧痛、视力一过性丧失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可因出现视力下降等眼部不适而就诊于眼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诊?(视物有黑影)
发病前有无确切外伤史?
既往有什么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晶体前囊下有大小空泡,经几天或几周后即消失而代以不规则的线状改变。前皮质层浅层出现片状灰色混浊,后囊下也可见空泡及小混浊点,晶体内可见大量晶体形成,混浊发展较快,数月或1~2年以上则晶体全混浊。
前房角指的是角膜后壁终点和虹膜根部之间的夹角,为具有房水滤过功能的小梁网所在部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为了排除青光眼或确定青光眼的类型、剥脱综合征、房角新生血管、房角异物等,需要进行前房角镜的检查。
视力是患者来眼科就诊最先检查的项目,视力又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两种,通常应用的是远视力检查。
眼压即为眼内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及内容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压力。正常人眼压值是1.3~2.8kPa(10~21mmHg)。白内障术前要常规进行眼压检查,眼压检查是排除各种类型青光眼,以及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根据患者的电击伤病史、临床表现及眼科检查的结果确诊:
有雷电打击或接触高压导体史,触电者可在伤后一至数日或数周发病。
雷电打击引起者大多为双侧性,但也可单眼发生,接触高压导体所引起者多为单侧,且多为电流接触的一侧。
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复视、视物有光晕等表现。
眼底检查见:晶体混浊常位于囊下皮质,色淡,呈较致密的点状、线状或海绵状。前囊下皮质混浊可伴有小水泡,后囊下皮质混浊常呈多色反光。
白内障的过熟期应与葡萄膜炎相鉴别。前者眼部检查可见前房内游离晶状体皮质,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无瞳孔变小,虹膜无后粘连,晶状体缩小,核下沉,晶状体前囊膜破裂。葡萄膜炎晶状体形态完整,以此鉴别。
电击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通常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激光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若不合并其他眼病,手术效果好。患者通常只需短期手术治疗即可痊愈。
电击性白内障无特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逆转晶状体混浊没有确切的效果,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此为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切口不超过3mm,无须缝合,手术散光更少,术后视力恢复快。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用激光替代超声波,作为新技术具有更微创、安全、快速的手术效果,逐渐在临床中应用。
即把白内障连同囊袋一起取出来,由于不能植入常规人工晶状体,目前这已经不是常规手术方式,仅适用于晶状体脱位的患者。
电击性白内障患者的预后较好,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恢复发病前的正常生活质量,患者一般无后遗症,也不会危及生命,患者术后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
电击性白内障的患者可以通过白内障手术治愈。
电击性白内障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电击性白内障的患者术后1周内根据医嘱门诊复诊,以后视病情而定,如手术眼出现疼痛,伴充血、视力突然下降等应及时就诊。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避免低头弯腰的动作,防止人工晶状体脱位。
患者行白内障手术要注意术后应选择质地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出院后注意适当补充营养,禁食辛辣刺激的食品。
白内障术后3~5天以半流质饮食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少食坚硬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出院后应被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以促进机体的恢复,但忌食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及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患者宜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
电击性白内障患者的日常生活应注意眼部护理,家属应注意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眼部的情况,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安抚,患者应注意外出时的眼部保护,以及避免大量运动,或腹泻引发脱水加剧病情。
术后按手术类型采用仰卧位或健侧卧位,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卧床2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行走要避免跌倒,避免低头及头部晃动,控制咳嗽、喷嚏、呕吐。避免用力挤眼,不揉、按压术眼,不用力排便,避免大声说笑。避免眼内压突然增高的动作,如用力闭眼、用力屏气、咳嗽和弯腰提重物等。
避免人工晶状体移位时,手术眼戴金属眼罩保护1个月,包括睡觉时,嘱病人注意休息,合理用眼。
眼部护理时注意手卫生,嘱病人不用手揉眼睛。洗脸时闭眼,洗头、洗澡时防止污水入眼。每日清洗眼罩,保证清洁干燥,儿童病人应注意双手制动,勿抓伤术眼。
术后第2日视力逐渐恢复,但仍要禁止洗脸、洗发、沐浴,2周后可沐浴。
病人突然出现眼部疼痛或视力下降、眼部充血、眼睑肿胀不断加剧、畏光、流泪、有较多分泌物时立即联系医师,及时处理;如出现眼部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为眼压升高的症状,也应及时处理。
家属应和电击性白内障患者共同学习白内障的相关预后知识,以减轻患者对于病情的担心、焦虑;家属应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
术前使用的矫正视力的眼镜,在术后不能再配戴,手术1个月后视力稳定可验光配镜。
外出时戴深色眼镜或有檐帽,避免紫外线损伤。
避免腹泻或长时间大量出汗而引起脱水、代谢紊乱,产生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体,加剧病情。
电击伤白内障的预防重点在于尽量避免电击伤,出现电击伤之后应注意及时进行眼科检查来早期筛查有无形成白内障。
负责检修电网的工人是本病的高发人群,出现电击伤后应及时到院就诊,可以通过眼底检查来进行电击性白内障的早期筛查。
电工在日常作业时要注意作业安全,尽量避免电击伤。
雷雨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远离树丛,以免出现雷电击伤。
4418点赞
[1]杨亚男编著.现代眼科学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242.
[2]吴欣娟.中华医学百科全书2临床医学护理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8:315.
[3]魏秀芝主编.临床诊疗与护理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3:22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