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Ⅵ型又称肝磷酸化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于PYCL基因编码的肝磷酸化酶缺陷,从而出现相应症状。糖原累积病Ⅵ型主要症状为肝肿大、肝酶升高、低血糖,部分有生长退缓表现。代偿期亦可不出现明显临床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严重时可出现肝硬化、高脂血症、易激惹、觉醒障碍,甚至昏迷等。
糖原累积病Ⅵ型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是由于14号染色体上的PYGL基因突变使肝脏中的磷酸化酶缺乏,肝糖原分解受阻,糖原蓄积在肝脏内,从而导致相应症状。
糖原累积病Ⅵ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缓慢起病。可在代偿期内不易发现,发病率约1/60000~1/85000。
糖原累积病Ⅵ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直系亲属有相同的病史,其发病风险会上升,导致疾病的发生概率会提高。
近亲结婚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要避免近亲结婚。
糖原累积病Ⅵ型多在婴幼儿期出现临床症状,大部分患儿有肝脏肿大和肝脏转氨酶增高。典型者还有肥胖、低血糖表现,部分会出现生长退缓表现,严重者还有可能并发肝硬化,甚至昏迷。
常为首发表现,肝磷酸化酶缺陷导致肝脏为受累组织,但可在成年后发生肝脏的回缩表现。
常见,肝磷酸化酶缺陷导致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糖原累积病Ⅵ型患者肝糖原分解受阻,糖原蓄积在肝脏内,导致脂肪合成增多,出现肥胖的表现,表现为血脂升高。
糖原累积病Ⅵ型的典型表现之一,肝磷酸化酶缺陷导致肝糖原分解受阻,出现血糖的降低,导致发生低血糖,临床症状可不严重。
部分患者可从2岁左右开始有临床表现,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
糖原累积病Ⅵ型患者肝部受损严重,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表现为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常提示病变预后不佳,需警惕。
患者严重时可因低血糖出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表现,严重者可昏迷。
糖原累积病Ⅵ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体检中出现肝脏转氨酶增高、肝脏肿大,日常有肥胖、低血压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基因检测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的表现可对本病进行诊断。
对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应重视产前检查,发现肝脏肿大、肝脏转氨酶增高时需要进一步检查。
日常出现异常肥胖、生长缓慢、低血压表现,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者在体检或其他情况发现肝脏肿大、肝酶升高时,可考虑到内分泌科就诊。
之前有没有出现肝区不适的表现?
目前有什么症状?
生长发育有没有较正常儿童缓慢?
家里有无相类似的患者呢?
可观察患者血细胞情况,判断患者有无贫血表现和低血糖的发生。
患者的血中酶活性检测下降,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转氨酶值可增高,乳酸和尿酸可升高或正常。
腹部彩超可以显示肝的范围,判断有无增大和腹水的出现。
病理表现均符合典型糖原累积病的主要表现,肝细胞弥漫性肿大变形,呈窗格样排列,可有肝脏脂肪变性。PAS及DPAS染色显示肝细胞内糖原凝块形成。光镜下可有肝脏小叶结构紊乱,局部假小叶形成,电镜下可见肝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胞浆内充满糖原颗粒和大小不等脂滴,网状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门管区广泛纤维化形成,提示肝硬化。
可显示PYGL的基因突变,具体类型和突变类型因人而异,其中对应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均多见。
患儿多在婴幼儿时起病,有该病家族史,体检发现肝肿大和肝脏转氨酶增高。可出现异常肥胖、生长缓慢、低血压等临床特征,进行肝脏活检表现肝细胞弥漫性肿大变形,呈窗格样排列,可有肝脏脂肪变性,初步考虑为糖原累积病。
确诊属于糖原累积病的哪一型需进行基因分析,显示为PYGL的基因突变,可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Ⅵ型。
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酸中毒、低血糖的症状。但糖尿病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可无明显的肝肿大和肝酶升高表现。糖原累积病Ⅵ型体检可发现明显的肝脏肿大、肝脏转氨酶增高,有事还可伴有肥胖。
糖原累积病Ⅵ型患者无明确的基因治疗,仅可对患者出现的相应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口服生玉米淀粉和补充蛋白质治疗。一般无需用药物进行干预,但仍需进行观察,谨防肝硬化出现。
糖原累积病Ⅵ型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糖原累积病Ⅵ型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饮食治疗,服用生玉米淀粉,不但改善患者的生长发育,减少矮小的发生,使肝功能恢复正常,而且对于改善患者的肝肿大及肝纤维化也是有效的。
本病预后良好,患儿无法达到治愈,但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不会影响自然寿命。糖原累积病Ⅵ型一旦发现,则需长时间进行复查,谨防患者出现肝硬化。
糖原累积病Ⅵ型经过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但不可治愈。
糖原累积病Ⅵ型预后良好,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糖原累积病Ⅵ型一经发现则需长期观察,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着重观察肝脏情况和肝酶水平。
糖原累积病Ⅵ型患者的饮食,在婴幼儿及儿童期应主要选择生玉米淀粉为主的饮食治疗,同时需营养丰富均衡,增强体质。
糖原累积病Ⅵ型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空腹饥饿。此外应定时监测血压,避免低血压出现。
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建立乐观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度的锻炼,并长期坚持,但需注意不宜空腹。
因为低血糖的发生并不可预知,很多低血糖可能没有症状。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原累积病Ⅵ型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因此对于患儿没有较好的预防措施。可以通过孕妇的防护,减少基因突变的可能以及产前筛查、减少有该基因突变患儿的出生进行预防。
对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应进行产前筛查,可进行羊水穿刺进行基因分析,判断有无致病基因的突变。
已知糖原累积病Ⅵ型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孕妇应避免接受放射线,慎用化学药物、避免病毒感染,以免引发基因突变。
糖原累积病Ⅵ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所以可以进行家族调查及遗传咨询。如果发现有遗传因素存在,需要谨慎怀孕,必要时可接受人工受孕。
4367点赞
[1]牛丰南,常蕾蕾,黎琪,陈骏,刘卓,赵燕,徐运.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电生理、骨骼肌和肝脏病理及基因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0,33(02):91-97.
[2]熊倩倩,漆学良.糖原累积病的诊疗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10):957-96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