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大多继发于肺结核,也可由鼻、咽、骨、关节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结核杆菌可经咽鼓管或循血管、淋巴管进入中耳,首先侵犯鼓室黏膜,其次为骨膜,最后侵入骨质,形成结核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耳腔内会出现大量肉芽组织,当中耳被大量肉芽组织阻塞,患者会出现耳痛,部分患者听力下降、鼓膜穿孔、面神经麻痹等表现。患者需要抗结核治疗,必要时需要手术去除病灶。
按照病理分为以下三种:
许多大小一致的粟粒状致密阴影,直径均在1~2mm,多呈圆形、椭圆型,边界清晰,广泛而均匀的分布于中耳乳突,粟粒阴影密集时可遮盖正常组织,使正常的组织不易辨认或因遮盖而消失,影像学显示:粟粒状阴影大小均匀、分布均匀、阴影密度均匀。
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
组织破坏较广泛,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大多继发于肺结核,也可由鼻、咽、骨、关节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
大多继发于肺结核,也可由鼻、咽、骨、关节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
结核杆菌可经咽鼓管进或循血管、淋巴管入中耳,首先侵犯鼓室黏膜,其次为骨膜,最后侵入骨质。
新生儿因饮用消毒不严的牛乳,可感染牛结核杆菌。
机体免疫力下降、疲劳、劳累、长期消耗性疾病、恶病质等人群接触结核人群而诱发。
近20年来由于有效的抗痨药物的问世,肺结核发病率已明显降低,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现已很少见到。
飞沫传播、血行传播、淋巴传播。
在小儿较多见,多继发于肺结核病,也可由鼻、咽、骨、关节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老年人等兔疫力低下,都是结核的易感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患者出现无痛性耳内流水、听力下降、耳鸣,有时可伴有面瘫、耳后瘘管、乳突骨质破坏、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
起病隐匿,在患严重肺结核空洞时发现耳内无痛性流水,随后继发感染而变成稠脓,可黄色或淡红色(混有血液),早期很少耳鸣、耳聋。听力下降初为传导性耳聋、听力可下降至50~60dB,如病变侵袭内耳则为混合性听力损失。鼓膜表面灰白水肿,紧张部糜烂坏死,呈多发性小穿孔,之后融合成大穿孔,松弛部很少累及。流脓久则听骨坏死,听力很快丧失并常发生面瘫和耳后瘘管、乳突骨质破坏。
听力很快丧失并常发生面瘫和耳后瘘管、乳突骨质破坏。颅内并发症并不多见,偶可并发结核性脑膜炎。
多为周围性面瘫,大部分是伴有胆脂瘤的中耳炎,胆脂瘤具有破坏性,不仅可以侵犯面神经,还可以破坏听骨及脑板,造成面瘫、听力下降、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治疗合并有胆脂瘤的中耳乳突炎,首先需要对面神经进行充分的评估,若是胆脂瘤引起的面瘫,需立刻进行胆脂瘤病灶的清除。也可出现损伤性面瘫,因解剖不熟,操作技术不当和先天性面神经解剖异常所致,可造成部分或完全性损伤,80%位于鼓室段。
耳源性耳后瘘管是指并发于化脓性乳突炎的瘘管,用探针探查时可通入乳突,或可触及粗糙的骨质甚至死骨。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差、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后期可出现脑神经、脑实质受累表现,如复视、肢体瘫、昏迷、癫痫发作、脑疝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胸部X片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感染证据。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耳溢液,听力下降,耳鸣需及时就诊,查找原因,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耳溢液,听力下降,耳鸣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伴有咳嗽、咳痰、低热、乏力、夜间盗汗时需及时就诊,考虑合并肺结核,结核病具有传染性,一经发现,立即就医。
出现耳内流水、听力下降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
出现头晕、面瘫等症状去急诊科。
出现咳嗽、咳痰、伴有低热、乏力、盗汗等症状去感染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耳内流水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耳部是否疼痛、听力情况、是否伴有耳鸣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晕、面部麻木感、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查看患者耳内及鼓膜情况。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累计内耳时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甚至混合性耳聋。
耳分泌物涂片可查到结核杆菌。
中耳乳突区可见密度不均匀的高密度影,骨质不连续,破坏听骨及脑板等。
结核表现,可确诊。
显示结核阳性。
患者有结核病史,耳内可有无痛性流水,随后继发感染而变成稠脓,鼓膜穿孔,流脓久则听骨坏死,听力很快丧失。耳镜检查早期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中期可见鼓膜弥漫性充血,伴肿胀,向外膨出,初见于后上部。晚期可见鼓膜穿孔前,局部先出现小黄点。
有不洁的性交史或父母有性病史,听力损害严重,先天性梅毒出生后可为聋哑。梅毒三期可发生化脓性炎症、骨迷路腔完全骨化、骨壁不规则或外淋巴间隙纤维化等病变。血清学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RL试验和改良VDRL试验,可检查出梅毒病原体。病理可确诊。
中耳间断或持续性脓血性耳漏,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痛,侵犯颞肌、或直接侵犯颞颌关节所致出现张口困难、面瘫、眩晕等。CT下可见病变范围及骨质破坏程度,病理可确诊。
早期全身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结合手术治疗原则。根据病人的分类,决定疗程长短。
全身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和利福平等。
用于结核病,常与异烟肼或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口服,对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静注或静滴:对较重度浸润结核,肺外活动结核等。
于早饭前服,疗程半年左右。
死骨形成,耳后瘘管、局部引流不畅或合并面瘫者,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允许,应施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必要时作面神经减压术。若有条件作鼓室成形术,宜待次期进行。
本病经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足量、联合治疗,可以治愈,但流脓时间过长导致听骨坏死,听力逐渐丧失,将难以恢复。
及时治疗可治愈,但流脓久则听骨坏死,听力很快丧失。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用结核药期间需要每月复诊一次,耳镜检查,及时清理分泌物,肝肾功能检查。半年、一年复查需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如手术后,术后一周需要复查,一个月复查,三个月,半年,一年复查,必要时需耳部CT检查。
患者需增加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禁止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手术患者术后4~6小时应严格禁食,术后6小时如患者无恶心情况可给予半流食,如粥、鸡蛋羹等,术后24小时可正常饮食。
若为普通患者,需高热量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不食高脂肪、油腻食物。
日常需避免耳内进水,始终保持耳道清洁通畅,不要过分紧张,早期发现,早期积极配合治疗,疗效显著。
日常生活用品应与家人分开使用,注意通风,勤晒衣被,患者的分泌物及用物应焚毁或消毒。
告知患者不可随地吐痰,避免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外出需要戴口罩。
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避免耳道内进水,影响病情痊愈。
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减药、停药。
密切观察耳道内是否有流水、疼痛、听力下降等情况发生,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为预防本病,日常需增强抵抗力,适当运动,生活要规律、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造成多重感染。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耳内进水,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
日常需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防止感染。
4509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学(M).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