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早期很少有自觉症状,局部表现为皮下结节、质硬、与皮肤不粘连。本病好发于50~70岁老年人,发病人群逐年增多,易复发转移。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方法,临床疗效较差。
目前对于睑板腺癌的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睑板腺癌发病可能与种族和基因有关,同时导致癌变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睑板腺癌发生的可能病因。
nm23基因、癌基因、Bcl-2基因的过量表达,证实与睑板腺癌的发生有关。
睑板出口阻塞易导致睑板分泌物潴留,潴留物质长期刺激易导致睑板腺癌发生。
长时间紫外线刺激易导致睑板腺癌的发生。
是引发睑板腺癌的诱因,起初患者可表现为睑板腺囊肿。
免疫力低下时,机体对肿瘤清除能力减弱,会导致肿瘤细胞趁虚生长。
近年来睑板腺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睑板腺癌占眼睑恶性肿瘤的38.6%。
睑板腺癌好发于50~70岁老年人,女性多见,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
睑板腺癌好发于50~70岁人群,以女性多见。
睑板腺癌的主要表现为眼睑部淡黄色、境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质地较硬。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睑部弥漫性病变,界限不清。严重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睑部溃疡,较少见。
多发生于上睑部过睑缘部位,肿块多为单发,质地较硬。
睑板腺癌常存在网状细胞增生症,眼睑部存在一个以上不连续病灶,界限不清。
少数患者眼睑部可形成溃疡。
晚期睑板腺癌患者可出现周围组织或眼眶侵袭,甚至出现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
肿瘤在早期时位于睑板以内,表面呈现局部结节,而且其特点为边界清楚、质硬,不与皮肤粘连。
肿瘤由早期的睑板内向深部发展,可侵犯到眼眶内部软组织。这时肿物较为固定,当眼球向上或下移动时可受限。
顽固性的单侧结膜炎、睑缘炎、睑腺炎以及睑结膜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在发病多年后其临床症状体征才完全展现出来。
睑板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到相应器官,可经淋巴和血液转移,易沿局部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至耳前、腮腺、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晚期可沿血液转移至肝肺、骨、脑。
由于角膜暴露或眼球受到侵犯后,导致视力丧失。
当40岁以上人群眼睑部出现局限性肿块、结膜充血等表现时,患者应积极就诊。早期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此病的金标准,且临床应注意与结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眼睑部出现局限性肿块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眼睑部炎症迁延不愈,应及时就医。
眼睑部溃疡形成,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
出现眼部肿块症状,部分患者考虑去头颈肿瘤外科。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眼睑部肿块有无疼痛、瘙痒等不适?
肿块有无增大?
有无口服过抗生素类药物?效果怎么样?
有无于医院就诊做过相关检查?
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原发灶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术中和术后病理学诊断。对于怀疑Pagetoid样病变的患者,医生会建议术前穿刺行病理学检查。
对于怀疑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建议行胸部X线或CT、腹部B超检查。对于怀疑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还可完善淋巴结B超检查。
临床检查怀疑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有条件者还可遵医嘱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检查。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病理学检查结果,可对该病确诊。原发病灶的诊断基于以下临床特点:
中老年人眼睑出现局限性肿块,位于睑缘、睑结膜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部分患者局限于皮下,质地较硬。
病灶不连续或周围局限性结膜充血,类似结膜炎。
反复发作的睑板腺囊肿。
病灶表面乳头状隆起或溃疡形成。
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若怀疑睑板腺癌合并转移,需通过CT、B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定。临床检查怀疑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局部淋巴结进行穿刺活体检查。
结膜炎患者可表现为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但结膜炎病程较短,治疗效果好。对于一侧有难以治愈的结膜炎表现患者,应高度怀疑睑板腺癌,尽早送病理检查,以求确诊,避免误诊,导致癌细胞扩散。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50~60岁男性,好发于下睑内眦部,组织来源为表皮基底细胞层或皮肤附件。大体上似湿疹或乳头状瘤或色素痣,可形成浅在性溃疡,即侵蚀性溃疡。睑板腺癌多见于50~70岁女性,好发于上睑,基底细胞型的组织来源为睑板腺侧导管。
睑板腺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和转移,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其次化疗、放疗、冷冻治疗、生物治疗也起到一定作用。
手术切除是睑板腺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及早完整切除对于患者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切除术后会造成脸板缺损,影响美观,眼睑重建也是睑板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术后医生会建议联合放疗、化疗,以免肿瘤复发或转移。
化学药物治疗,可考虑选用5-氟尿嘧啶等。
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只限于特定阶段的病例,处于辅助地位。
是目前新兴的治疗方法,未来需要更多的数据证明其疗效。
睑板腺癌恶性程度高、破坏力强,容易复发和转移。早期若能手术彻底切除,一般很少复发,若就诊时合并远处转移,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患者预后较差。
及早完整切除肿瘤对睑板腺癌的预后起重要的作用,早期患者术后一般不易复发。
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其生存期长。
睑板缺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是仍然不能和自体睑板结膜相比。
患者术后1、3、6、12、18个月以及2、3、4、5年进行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转移等主要指标,以及患者眼部情况和外观等指标。
睑板腺癌患者应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油炸、油腻食物,不宜长期摄入过量高蛋白食物,需要多补充富含维生素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及油炸食物,食物应尽量保持新鲜,多吃蔬菜、水果、纤维性食物。
少食高脂肪、高糖食物,坚持低脂肪饮食,多食瘦肉、鸡蛋等食物,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及热量的摄入。
睑板腺癌患者家属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疼痛护理,遵医嘱按时给患者应用眼药水,注意眼部卫生,定期带患者到门诊复查。
家属应做好患者卫生等生活护理,同时注意监督患者应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术后出现疼痛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对疼痛难以控制的患者,家属应遵医嘱给药。
患者平日要勤洗脸,保证眼睑干净,且勿反复揉、搓,以免持续刺激局部,引起炎症。若出现炎症,要及时采取措施或者到医院进行检查。
睑板腺癌患者需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观察眼部情况和外观等指标。
患者术后发生系列心理变化,家属应密切观察,做好沟通。
患者要放松心情,学会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疼痛,不要过分紧张,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睑板腺癌发展缓慢,起初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对40岁以上或在原部位反复发生睑板腺囊肿,以及一侧有难以治愈的结膜炎等患者,应高度怀疑睑板腺癌,及时就诊。
若眼睑部出现肿块、溃疡或结膜炎,症状迁延不愈应及时就医。
日常注意保持眼睑干浄、清洁,勿反复揉、擦、抠,注意避免长时间被紫外线、射线等照射。
4975点赞
[1]我国睑板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J].2017.53(6):413.
[2]田琴,周善壁.睑板腺癌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J].2012.30(9):1036-103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