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好发于30~65岁,男性多见。该病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临床上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本病有很高的致残率。
根据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是继发于髋部外伤后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外伤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积累性损伤等。
是无外伤因素参与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饮酒,患有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痛风等。
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许多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分为创伤因素和非创伤因素。创伤因素包括有股骨颈囊内型骨折、股骨头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积累性损伤等。非创伤因素包括有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饮酒以及合并有其他疾病等。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积累性损伤等髋部外伤,可损伤供应股骨头血液的血管,阻止股骨头血供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强的松等,可能会导致脂肪栓塞、脂肪细胞肥大,导致骨内压升高、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骨质疏松等,从而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体内脂代谢异常,通过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造成股骨头坏死。合并有减压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痛风,等也会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肥胖会导致体内脂代谢异常,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频率增大。
吸烟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栓形成等降低髋关节局部的血供量。
因为气压发生剧烈的变化,氮气会在骨髓中大量堆积而引起骨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有750~1000万左右,每年新增病例高达30万。我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于广大农村、林区和矿山,这些地区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为5:1,女性发病率为11%~17%,我国双髋发病率为19.84%~64.71%。
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股骨内压增大、血液高凝、骨质疏松,从而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乙醇的摄入会增大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
髋关节创伤者,损伤了供应股骨头血液的血管,从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患免疫系统疾病的人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加大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
30~50岁为高发人群。
多见于中年男性,患病风险明显高于女性。
妊娠时体重增高,会增大骨头的承重负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进行性髋关节疼痛、跛行、下肢髋关节内旋或外展受限、鸭形步态。但早期表现不典型,中期髋关节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关节功能明显受限,出现跛行,腹股沟压痛明显,大转子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等。晚期疼痛可向膝部放射,持续性跛行,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早期疼痛不明显,中期疼痛逐渐加重,可出现腹股沟区压痛,大转子叩击痛,晚期髋关节持续性疼痛可向膝部放射。
中后期出现跛行,股四头肌、臀大肌肌肉萎缩,患肢短缩,出现鸭步,下肢髋关节内旋或外展受限。
部分患者骨盆代偿性倾斜,被迫拄拐行走。
骨性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表现出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期,因为髋部活动受限、剧烈疼痛,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如有髋关节创伤、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大量饮酒;患有减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要高度重视。如有髋关节疼痛不行功能障碍者,要及时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
对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大量饮酒、吸烟、有髋部外伤史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髋关节进行性疼痛、跛行、髋关节功能障碍、腹股沟压痛明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四头肌、臀大肌萎缩、患肢短缩者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骨科。
如年轻患者初步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到专门的关节外科或保髋门诊治疗。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髋关节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障碍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下肢短缩、骨盆倾斜等)
有无髋关节外伤史、服用激素史、饮酒史、原发病史的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髋关节的体格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髋关节疾病,中期表现为腹腹股沟压痛、大转子叩击痛、4字试验阳性、托马斯征试验阳性。屈膝并使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摆成“4”字形状放在对侧伸直下肢上,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另一手放在膝内侧手同时下压,引起臀髋疼痛时即为阳性。
虽然X线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股骨头坏死,但仍是中晚期患者确定病情,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股骨头内密度改变、骨小梁排列紊乱或稀疏,“新月征”,晚期则出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出现骨关节炎改变。
有助于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对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确定股骨头坏死灶的位置和范围有极大价值。
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表现为关节面下方见一带状低信号,均匀一致,边界清楚,有时可延伸至股骨颈。
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等检验结果有助于排除其它髋关节炎性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有创操作,能够最终证实诊断。
有髋关节外伤史,长期服用激素史、饮酒史,原发病史以及遗传、发育、代谢等病史。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症状是进行性髋关节疼痛、跛行、髋关节功能障碍。早期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中期可出现疼痛逐渐加重、跛行、腹股沟压痛明显、大转子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晚期疼痛持续性加重,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4字试验和托马斯征试验阳性,X线股骨头内密度改变、骨小梁排列紊乱或稀疏,“新月征”。CT检查显示轮廓清晰的坏死灶、软骨下骨折。核磁共振检查外侧低信号带为增生硬化骨质,内侧高信号带为肉芽纤维组织修复。
早期疼痛,晚期关节僵直和畸形均于股骨头坏死相似。但其发病特点是多发性、对称性,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间隙先变宽后变窄,CT扫描多可进行鉴别。
可通过X线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鉴别,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X线片提示髋臼发育浅,股骨头包容不全,关节间隙变窄。
常见于青少年男性,双侧骶髂关节一般最先受累及,股骨头关节间隙变窄,可以此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鉴别。
孤立性病灶可发生在股骨头内,CT扫描示不规则的溶骨性破坏,可以此与股骨头坏死鉴别。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较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其分期、坏死体积、关节功能、患者年龄和职业,以及对保守关节治疗的依从性。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目标在于预防股骨头塌陷,尽可能长时间地保留生物型髋关节。
停止服用激素、戒酒,进行保护性负重。
使用高压氧治疗提高氧分压,改善骨细胞缺氧。
通过适当能量标准的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可刺激血管再生及骨重建。
具有抑制破骨和增加成骨的作用,视坏死情况使用,也可配合保髋手术应用。食道狭窄、严重肾损害、骨软化症患者禁用。
应用该药物有抗凝作用,但有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者禁用。
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主要用于缓解髋关节疼痛。对本药过敏、心功能不全,患有高血压、出血性疾病、消化性溃疡等禁用。
目的是为早期患者降低骨内压,使股骨头重新获得血液灌注,改善血液供应。
包括游离植骨和带蒂植骨,防止股骨头塌陷和增加股骨头血供。
对重建股骨头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作用。
为治疗晚期患者的常用方法,包括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近期疗效较好,属于不可逆手术,对年轻患者慎用。
适用于年老多病,不能做关节大手术的晚期患者,是一种姑息疗法,起到减轻疼痛、缓解症状的作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预后取决于能否去除病因和坏死后修复的结果。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如治疗合理,疾病多能控制,最终不致残或轻度功能障碍,预后良好。
目前尚无方法彻底根治,但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疾病进展。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少数会有功能障碍。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定期复诊,医生会给予患者X线检查或者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做出诊断和治疗。保守治疗复诊时通过辅助检查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并做相应的治疗。手术治疗后复诊时查看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情况,做相应的指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饮食上要进食清淡、富含钙质、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油腻肥厚、辛辣的食物。
建议进食清淡、富含钙质、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猪瘦肉、牛奶、鸡蛋、芹菜、胡萝卜、西兰花、莲藕、燕麦等。
避免进食油腻肥厚、辛辣的食物,如烧烤、肥肉、辣椒、酒等。这些食物会使体内血脂增高,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通不畅,不利于股骨头的修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应尽量减少负重,辅以拐杖行走,患者家属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患者获得充分的休息并保证足够的睡眠,同时注意保暖。
了解阿仑膦酸钠、低分子肝素、布洛芬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限制酒精摄入,戒烟,减少饮酒和吸烟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
控制体重和血脂,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适当活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针对病因预防,有髋关节外伤史应避免剧烈运动,不过度饮酒、吸烟,减少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积极治疗其他原发疾病,平时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患者若曾有髋部外伤史,要定期复查,避免过度劳累及过重的体力活动。
如果因其它疾病不得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尽量服用最小剂量,定期门诊行髋关节MRI复查。
如患有减压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痛风等病,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减轻这些疾病对股骨头的影响。
平时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宜高脂饮食,避免脂肪阻塞血管及影响骨及软骨的血供。
不要过度吸烟、饮酒。
4670点赞
[1]陈卫衡,刘道兵,张洪美等.股骨头坏死的三期四型辨证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012):51-52.
[2]李克,周波,龚琳琳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健康之路,2015,000(001):122-12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