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是由抗透明带抗体与卵母细胞透明带结合后,通过阻止精卵结合及阻止受精卵着床导致的免疫性不孕。透明带是一层包绕着卵母细胞及着床前孕卵的糖蛋白膜,在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精卵识别、结合、穿透和阻止多精子入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情况下机体可产生抗透明带抗体,通过阻止精卵结合和受精卵着床影响怀孕。该病的诊断主要通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不孕结合抗透明带抗体的检测来确诊。其发生率低,无明确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抑制免疫的方法治疗。
透明带是一层包绕着卵母细胞及着床前孕卵的糖蛋白膜,在一定情况下机体可产生抗透明带抗体,通过阻止精卵结合和受精卵着床影响怀孕,这是造成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的原因。
生育年龄妇女在排卵过程中反复透明带破裂和吸收,透明带成为一种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而产生抗原。当机体受到与透明带有交叉抗原的刺激或各种致病因子造成透明带蛋白结构明显以及体内免疫识别功能障碍时,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透明带抗体,影响受精及孕卵着床,造成不孕。
透明带是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结构,主要化学成分是糖蛋白,包括ZP1、ZP2和ZP3。ZP1和ZP3均参与精卵结合,其中ZP3是维持透明带形态完整所必需的,具有抗原性,可透发精子顶体反应并作为精子受体与精子结合。抗透明带抗体与透明带上的精子受体结合,阻止精卵结合。
抗透明带抗体使透明带变硬,即使受精发生,也可能因透明带不能从孕卵表面脱落而干扰着床。
另外,如果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也可以阻止精子通过透明带引起不孕。
免疫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的10%左右,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约20%以上的不孕妇女体内含有抗透明带抗体,其中原发性不孕组血清中抗透明带抗体阳性率约为24.49%,继发性不孕组抗透明带抗体阳性率约为24.13%。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好发于免疫系统紊乱的育龄期女性。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一般除不孕外无其他症状,如果并发卵巢早衰,可表现为月经改变以及相关低雌激素症状。
本病典型症状是不孕,是指患者夫妻双方有未避孕的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不怀孕,内分泌、B超检查及输卵管检查可无异常。
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攻击子宫内膜、卵巢等地方时可有月经改变以及潮热、焦虑等低雌激素症状。
炎性细胞细胞直接作用于卵巢组织或通过抗体、细胞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使卵巢细胞损伤,使卵泡过度闭锁,发生不育及卵巢早衰。表现为垂体促性腺水平升高,卵母细胞数减少,卵泡发育失常、闭锁,黄体功能不全等。
免疫因子攻击子宫内膜可导致复发性流产。
患者如果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以上不孕要及时去生殖科或妇科就诊,经过性激素检查、B超检查以及输卵管检查和男方检查后确诊不孕原因,如为免疫性不孕可进行抗免疫治疗。
如果出现未采取避孕措施一年没有怀孕的情况,要及时去妇科或生殖科就诊。
患者优先考虑生殖科就诊,必要时可以去妇产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备孕多长时间?之前是否生育?
年龄多大?是否有过宫腔操作史?是否有盆腔炎病史?
是否做过输卵管检查?
是否有其他免疫性疾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抗透明带抗体,当女性机体因各种致病因子或交叉抗原刺激而引发透明带抗原变性时,患者体内辅助细胞会自动进行识别,避免损伤性免疫的出现。这种状况下,抗透明带抗体于透明带机构有稳定作用,能阻止精子透过透明带进而阻碍胚胎着床,抗透明带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
目前通过无创方式诊断不孕症主要靠输卵管X线下造影术。输卵管通而不畅,表现为全程显影较慢,医师在推注造影剂时有较大阻力,粗细不均且走行扭曲;输卵管阻塞,表现为推注造影剂时阻力明显增大,部分输卵管完全不显影,临床在治疗时比前两者难度较大。
患者在早卵泡期,即来月经2~3天查内分泌六项。可通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判断卵巢功能,通过催乳素判断患者是否有高泌乳素血症。如无以上异常,则排除内分泌因素导致的不孕。
患者可进行妇科B超观察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状态。通过监测排卵还可得知患者是否有正常排卵,观测子宫情况可得知患者知否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如果一切正常,则排除卵巢和子宫导致的不孕。
检查男方是否有少精、弱精、畸精的情况,排除男方精液相关的不孕因素。
夫妻双方有正常性生活一年未孕。
患者性激素、B超、输卵管均无异常表现。
患者血清抗透明带抗体阳性。
满足以上三条则诊断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
不孕有多种原因,如输卵管因素和卵巢因素,需做性激素检查、B超检查及输卵管检查来鉴别免疫性不孕和其他原因导致的不孕。
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卵巢抗体、抗滋养层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均可导致不孕,可做血清免疫性抗体检查来鉴别。
目前对于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均在研究探讨阶段,临床上主要的方法为免疫抑制治疗,也可选择辅助生殖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常用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氢化可的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过度活跃状态,如NK数量及毒性升高、Th1为主导的促炎状态等。但目前糖皮质激素对妊娠率的治疗效果在不同的研究中结果不一致,这有可能与免疫检测指标的单一性、诊断不明确、治疗人群不一致等有关,因此后续仍需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
环孢素A是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其主要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的钙离子转运进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激活。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免疫过度活跃患者,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值得商榷。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血液制品,其价格昂贵且存在感染和过敏等风险,因此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作为调节免疫的常规用药,需用药时应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和签署相应的治疗知情同意书。
本病无手术治疗。
患者由于不孕遭受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治疗,通过定期组织健康宣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认知度,纠正错误认知,从而能够缓解一定心理压力。
随着现代科技和人类意识的进步,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孕不育的领域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存在价格昂贵的缺点。
本病预后良好,经过免疫抑制治疗或辅助生殖治疗后成功受孕,不影响健康寿命,应复查抗透明带抗体转阴率和治疗一年之后的妊娠率。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可治愈,患者可成功妊娠。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不影响正常寿命。
患者经过三个疗程治疗之后,复查抗透明带抗体转阴率和治疗一年之后的妊娠率。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均衡、丰富即可。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由于效果不良,多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故应着重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其他护理无特殊之处,注意锻炼及饮食。
心理干预通过定期组织健康宣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认知度,纠正错误认知,从而能够缓解一定心理压力。心理护理对不孕症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压力,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适度锻炼、合理饮食、合理作息,将机体调整在合适的受孕状态。
免疫性不孕常导致复发性流产,故怀孕后也应对免疫性抗体引起重视,可查相关免疫性抗体,如抗子宫内膜抗体等。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血液制品,其价格昂贵且存在感染和过敏等风险,不做常规治疗,必要时使用,同时监测病情。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病因不明,无法从病因角度预防。可针对其早发现、早治疗来进行预防,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有免疫性疾病史的患者备孕期间查免疫性抗体。
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健康作息,调整身体到合适受孕状态。
4130点赞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61-363.
[2]常兴隆,赵慧萍.抗透明带抗体与免疫性不孕症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151-153.
[3]林蓉,曾勇.免疫性不孕的诊疗思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5):261-2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