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死亡于恶性肿瘤的20%~30%的病例有肺转移。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有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肝、甲状腺、乳腺、骨、软组织、皮肤的癌肿和肉瘤等。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3年内转移。本病常表现为咳血、痰血、呼吸困难,可通过化学药物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改善,本病预后较差。
肺部转移性肿瘤主要由原发性肿瘤的肿瘤细胞经过血液转移而侵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肺部;或肿瘤细胞组织向外扩散增长而导致。本病主要好发于结直肠癌者、肉瘤患者、黑色素瘤患者,可由吸烟、化学因素诱发。
其他部位癌症细胞通过直接蔓延、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等方式向肺部转移,而形成肺部转移性肿瘤。
烟含有尼古丁,长期吸烟易增加肺部转移性肿瘤发病率。
有机农药、硫芥等易诱发癌症。
据统计在死亡于恶性肿瘤的病例中,合并有20%~30%肺转移。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3年内转移。有的病例可以在原发肿瘤治疗后5年、10年以上才发生肺转移。少数病例,常见有肾癌和骨肉瘤,则在查出原发癌肿之前,先发现肺转移病变。
10%~25%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原发肿瘤时即可发现转移灶。有50%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某种形式的转移。2%~ 7%的结肠癌患者会发生孤立肺转移,直肠癌患者孤立肺转移发生率约为直肠癌的两倍。
25%~70%的局限性骨和软组织肉瘤患者会发生转移; 10%在原发肿瘤诊断时即发现转移灶。肉瘤患者在疾病进程中达20%会发生孤立肺转移。
2%~11%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会出现孤立肺转移,预后尤其差。
肺部转移性肿瘤患者,临床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在随访原发肿瘤时,常规行胸部CT检查时才被发现,少数肺部转移性肿瘤患者可有咯血和痰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唇和上肢发绀。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合并有癌性胸腔积液、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部分肺转移性肿瘤患者可见咳嗽痰多、痰中带血甚至咯血。
当患者出现肺转移引起胸腔积液时,可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
当患者肿瘤压迫上腔静脉时,严重还可出现口唇和上肢发绀、声嘶及Horner综合征。
由于肿瘤细胞浸润胸膜表面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而形成的胸腔积液称为周围性胸腔积液;因肿瘤阻塞淋巴管、静脉,造成脏层胸膜静水压增高形成的胸腔积液称中心性胸腔积液。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患侧胸部叩诊有浊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目前90%以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恶性肿瘤所致,其中肺癌为70%左右,可见呼吸困难、面部水肿、躯干和上肢水肿是最多见的症状,有时还会产生胸痛、咳嗽及吞咽困难。患者呼吸急促,颜面和球结膜水肿,颈、胸部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出现口唇和上肢发绀、声嘶及Horner综合征。
肿瘤病史的患者如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颈胸部肿胀或合并有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淋漓的症状时需要及时到胸外科、肿瘤科或急诊科就诊,通过做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确诊。本病需要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应定期复诊,一旦体检中发现肺转移需要立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颈胸部肿胀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呼吸急促、咯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淋漓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急诊就诊。
多数患者先考虑去呼吸内科、胸外科就诊。
若患者有原发肿瘤,伴有咳嗽咯血等症状应前往肿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应立即送往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什么时候感觉到不适?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痰中带血、咯血、呼吸急促)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史?
有没有做过相应检查?
胸部X线片简便易行、费用便宜、普及度广,被临床医生作为疑诊肺癌时首选的影像筛检方法,但胸部X线片对于肺癌检出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都低于CT扫描,容易漏诊小病变。胸部X线片也是监测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终身随诊的最基础影像检查手段。
肺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主要是依据肺部CT出现结节状阴影,结合原发肿瘤的病史作出诊断。多数表现为两肺的多发性病灶,大小不一,密度均匀;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单肺的多发性病灶,或者肺部只有单个转移病灶。
MRI是CT扫描的补充手段,怀疑或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时,MRI是首选方法;对局灶性可疑骨转移,X线、CT及骨扫描无法定性时,MRI有利于诊断。
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分期比较全面准确,对于肺癌疗效观察和早期检出治疗后残留及复发肿瘤也有重要价值。对肺转移性肿瘤可以评估原发病灶有无复发,有无其它部位的转移。
某些器官或组织肿瘤既没有自然脱落细胞,内镜检查又无法达到,可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肺脏深部组织的肿块,需要在超声引导、X线或CT定位下进行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
该检查可以协助判断原发肿瘤来源以及疾病的控制情况。
结合患者原发肿瘤的病史,或根据肿瘤标记物检查判断原发肿瘤,依据肺部CT出现结节状阴影,可进行判断。
大部分肺部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块影,但少数可呈毛刺、分叶状改变,与原发的周围型肺癌较难鉴别。鉴别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原发肿瘤的症状和体征,部分肿瘤标记物可协助鉴别。肺转移癌一般很少出现呼吸道症状和痰血,痰细胞学检查不易找到癌细胞。穿刺标本或者手术切除的标本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两者影像学都可见类圆形块影。肺部肿瘤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病程长 影像学表现为,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边界清楚,多无分叶或毛刺。肺转移癌少数可见毛刺、分叶状改变,轮廓不齐,鉴别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原发肿瘤的症状和体征,部分肿瘤标记物可协助鉴别。
肺部转移性肿瘤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常用的术式包括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部分患者可通过热消融治疗改善。
本病无需一般药物治疗。
肺部转移性肿瘤是否应手术治疗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原发肿瘤首次治疗的疗效。孤立性肺转移,无其他部位转移,转移灶除手术外无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而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者,可考虑行转移灶切除术。肺转移癌手术需要具备以下四项条件:
原发肿瘤已得到比较彻底的治疗或控制。
身体其他部位没有转移。
肺部转移瘤能被全部切除。
病人可耐受相应的手术。
具体的术式有:
肺楔形切除术,为局部切除术,将肺部孤立性病灶的两侧钳夹后呈三角形切除。
肺段切除术,在肿瘤较大,或靠近肺门时可以考虑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但全肺切除术应特别慎重。双侧病变可考虑同期或分期手术。
在手术前对局部晚期肿瘤进行放射治疗,降低局部肿瘤分期,将不易彻底切除,或不能切除的病灶转化成可手术切除的病灶。
异环磷酰胺适用于睾丸癌、卵巢癌、乳腺癌、肉瘤、恶性淋巴瘤以及肺癌等。抗瘤谱广,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
表柔比星适用于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肝癌、胃癌、软组织肉瘤、胰腺癌、食管癌、直肠癌、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可用于原发肿瘤的治疗。
适应证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无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适应证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无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热消融治疗操作过程就是将热消融电极,在CT引导下通过皮肤直接穿刺人靶组织中进行热消融。
肺部转移性肿瘤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但可提高生存质量,一般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可达27%~63%,患者需要在术后定期进行胸部增强CT复查。
因本病属于癌症晚期,转移导致,故不能完全治愈,但及时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27%~63%。
患者术后应定期复诊,前3个月每个月复查一次胸部增强CT,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部增强CT或PET-CT和肿瘤标记物。
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应摄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营养,同时需要多饮水,多吃水果,少量多餐,避免饮食辛辣刺激食物。
忌辛辣食品,如酸、辣椒、花椒等病情加重刺激。
忌油炸、熏制食物,含有致癌物质,易增加癌症复发率。
忌烟酒、尼古丁易诱发癌症尤其是肺癌,加重病情。
宜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宜多食用高维生素水果、蔬菜,例如苹果、菠菜等,有助于分解体内致癌物质。
肺转移性肿瘤患者应注意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及时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产生,本病患者抑郁期,需要家属的陪伴。
疼痛较轻者,可通过安置舒适体位,分散注意力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来减轻疼痛。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
了解化疗、放疗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充分休息,适当活动。
在抑郁期,应安排家属多陪伴患者,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肺转移性肿瘤是由于原发肿瘤血行转移或淋巴转移而导致,因此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减少诱发因素,早期需要进行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进行肿瘤筛查,有助于及时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肿瘤、戒烟、戒酒。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
5500点赞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微创治疗分会.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专家共识[J].中国肺癌杂志, 2017,20:435-436.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15-1416.
[3]路潜,韩斌如.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91-92.
[4]尹晓玲.呼吸内科疾病.诊断及处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9.340-34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