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多毛症是由于某些原因女性体内雄性激素过多所导致的体毛增多症。由于卵巢和肾上腺合成和分泌的雄性激素太多,或外周组织皮肤上雄激素受体对雄性激素更为敏感所致。以唇周、面部、眉毛、胸部、乳头周围、下腹、四肢等部位的毛发呈男性化为症状,有些还伴有出现男性特征,如体型改变、声音较粗、痤疮、阴蒂肥大,还会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症状的发生。除了基础疾病外,多毛症本身会影响患者外貌,给患者带来不良心理影响,还会对女性生育能力造成影响,需要积极治疗。
妇女多毛症是由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紊乱,雄性激素异常增高所引起。这种雄激素水平的异常增高与许多原因有关,如肿瘤疾病、内分泌疾病、先天遗传因素等,与药物因素也有一定关联。
此病是多毛症最常见的病因,会引起患者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伴有内分泌紊乱,造成雄激素水平异常增高,进而出现毛发增多的现象。
肾上腺是能够分泌多种激素的内分泌腺,肾上腺肿瘤(尤其肾上腺皮质网状带肿瘤)会引起包括雄性激素在内的激素异常分泌;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排出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以促进女性性征的发育并维持。卵巢肿瘤的恶变同样会引起激素水平的紊乱,导致雄性激素升高,引起女性男性化等一系列特征。
是一种引起21-羟化酶和11β-羟化酶缺乏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两种酶的缺乏对合成皮质激素会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激素异常,引起患者男性化症状的产生。
苯妥英钠、米诺地尔等药物会增强体内雄激素敏感性,引起毛发增多。
特发多毛症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多毛始于青春期,以后数十年持续发展。实验室检查未能发现内分泌异常,但患者毛囊对正常水平的雄激素敏感性高,从而发生多毛。
接触辐射、吸烟等致癌因素或性生活紊乱者易发生内分泌相关肿瘤疾病,从而引起妇女多毛症的产生。
内分泌疾病的产生会对体内激素水平产生很大影响,若涉及到性腺激素,就可能会引起雄性激素的水平异常化,使皮肤对雄性激素敏感,引起以毛发的过度增长。
长时间服用含糖皮质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以及使用苯妥英钠、米诺地尔等,也可以诱发毛发增生。
妇女多毛症在各个年龄段均会发病,患病人群占生育期女性的5%~10%,其中由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比例约占70%~80%,少数为特发性遗传所致。
部分遗传疾病,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会引起21-羟化酶和11β-羟化酶的缺乏,对合成皮质激素会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激素异常,引起女性毛发非正常生长。
长期或频繁接触致癌物会诱发肿瘤疾病的产生,卵巢肿瘤和肾上腺瘤均会引起内分泌紊乱,造成毛发生长异常。
有些药物如苯妥英钠,会使皮肤对雄性激素敏感性增高,导致毛发呈男性化生长。
容易出现男性化特征,表现为毛发生长异常。
妇女多毛症主要以女性毛发异常生长和出现男性化特征为主要症状,并可能伴有基础疾病引起的症状产生。
女性雄激素依赖性区域毛发过度生长、变粗、变黑,以唇面部、胸部、乳房下腹等部位的毛发呈男性化为症状。
患者会产生如体型男性化改变、声音变粗、痤疮、阴蒂肥大等症状,还会伴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由于雄性激素增加,可以直接对抗雌激素,故造成子宫内膜的发育不全,月经紊乱,甚至停经。
由于失去了正常的女性内分泌周期,故患者常表现为无排卵,体温呈现单相改变,容易导致不孕。
妇女多毛症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外貌,排除诱发疾病极其重要。尤其对于因肿瘤等恶性疾病引发的多毛现象,尽早治疗利于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当出现明显体毛增多,或有男性化特征出现,以及月经紊乱等现象,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患者年龄?婚育状况如何?
体毛增多现象持续时间?
月经是否规律?
家中亲属是否有同样症状?
是否去别家医院就诊?有无做过相关检查?
病情是否有加重现象?
有无既往病史?
是否出现多毛症状,观察女性是否有喉结、阴蒂肥大等男性化表现。
首先检查血中的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有条件者进行游离睾酮(FT)、17-羟孕酮检查,以判断性激素情况。
B超检查基本可以发现卵巢病变,能够初步确诊卵巢肿瘤和多囊卵巢疾病,但对肾上腺疾患的诊断率较低。
反应增强者有库欣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无反应者有肾上腺肿瘤。
正常人小量皮质激素可抑制类固醇从尿中排泄,大量才能抑制者为肾上腺增生而非肾上腺肿瘤。不能抑制者为肾上腺肿瘤或卵巢肿瘤。
有女性雄激素依赖性区域毛发过度生长、变粗、变黑,以唇面部、胸部、乳房下腹等部位的毛发呈男性化等典型表现。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疾病。
激素水平有异常。
应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癌、卵巢肿瘤及异位ACTH综合征等鉴别诊断。如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会有肥胖、闭经、不孕、阴蒂肥大、痤疮、乳房发育不良及多毛症等症状与体征。如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性多毛症,会有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痤疮、闭经、多血质、皮肤紫纹、满月脸及骨质疏松等,且皮质醇水平升高,尿17-KS及17-OHCS升高及尿皮质醇升高等均可以鉴别诊断。比较少见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有两性畸形者比较容易识别。而迟发型与隐型患者多在青春期后发病,有等位基因的突变,临床仅表现多毛和阴蒂轻度肥大,很不容易与特发性多毛症鉴别诊断。
应区别于毛发过多,毛发过多是指体表毛发增多,大多数有家属性毛发过多史,没有什么男性化的表现。无生理异常,不需治疗。
妇女多毛症主要以抗雄性激素治疗为主,由于多毛症会对患者外貌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往往联合脱毛治疗。若因肿瘤或肾上腺等疾病所引起,还可能需要手术以及放化疗治疗。
如避孕药(醋酸环丙孕酮和炔雌醇)中含有炔雌醇,达英35等能够抑制患者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和抗雄激素作用,从而减少毛发产生,是治疗的首选方案。
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有螺内酯、环丙孕酮、屈螺酮、非那雄胺和氟他胺。主要是通过拮抗雄激素受体,来减少雄性激素分泌水平。
盐酸依氟鸟氨酸乳膏是一种面部局部使用的毛发生长抑制剂,持续使用可使70%的患者面部毛发生长减慢,改善面部多毛症患者的心理负担。
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如因为肾上腺和卵巢肿瘤引起的,切除肾上腺和卵巢肿瘤后,可以减轻症状。
主要以局部脱毛法为主,具体方法如下:
简单,效率高,副作用很小,但无法根治。
适用于体毛较多的患者,但疼痛感较强,容易引发毛囊感染和损伤。
可以根治,但是容易形成瘢痕。
可以快速出去多余体毛,但需要定期脱毛,由于是化学成分,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
使黑色毛发变白产生美容效果,但同样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
适用于大面积脱毛,效果较好。
毛发过多通常影响美观,长期持续多毛症状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但合理美容手段基本可以达到去除毛发以及建立患者良好自信心的目的。对于其诱发疾病,大多预后良好,不会威胁生命。肿瘤疾病尽早发现,预后效果同样良好,但任其发展至晚期,往往预后不佳。
遗传因素导致的多毛症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通过美容手段去除多余毛发;其他因素在去除诱因后,使体内激素水平正常化即可恢复。
除由于肿瘤因素引起的多毛症外,其他疾病很少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肿瘤若不及时治疗,发展至晚期会严重威胁生命,且预后较差。
服用药物期间,遵医嘱定期复查体内激素水平,及时对药量进行调整。
妇女多毛症患者无特殊饮食注意事项,保持营养均衡即可,勿食用过油过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避免食用高热量食物。
妇女多毛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选用适合方式脱毛,并合理护肤。
了解激素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患者遵医嘱正确服用。
合理选择适合的脱毛方式,切记不要过于频繁。对皮肤进行适当护理,合理使用护理皮肤和毛发的洗护用品,避免毛囊炎的发生。
服药期间定期去医院检测激素水平,及时调整药量,并对诱发疾病积极进行检查,合理治疗。
妇女多毛症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无特殊预防措施。但其有较多诱发因素,且该疾病症状较为明显,可以预防这些诱发因素,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以及早发现、早治疗本病。
定期做针对肾上腺、卵巢的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后尽早就医。
若家族中有亲属出现类似疾病,应积极就诊,进行个体评估。
若毛发出现异常变化,或有其他男性化等症状的出现,应尽早就医。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避免服用增强雄性激素敏感性的药物。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
4900点赞
[1]王志新,肖新华.女性多毛症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J].药品评价,2013,10(07):32-35.
[2]魏姝玥主编,实用临床皮肤性病学(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5:2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