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汗腺腺瘤是指来源于大汗腺、肛门生殖器部位的乳腺样结构的皮肤肿瘤。乳头状汗腺腺瘤是一种少见病,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结节、肿物,一般没有并发症。本病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乳头状汗腺腺瘤的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好发于有家族史者、中青年女性、黑人等人群。此外,反复刺激、不良嗜好、炎症感染都可能诱发乳头状汗腺腺瘤。
乳头状汗腺腺瘤可能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率较高,且有家族聚集趋势,但目前遗传机制尚不明确,与局部汗腺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局部的反复摩擦、刺激导致局部上皮细胞改变,诱发乳头状汗腺腺瘤。
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油炸食物等不良生活嗜好,导致局部上皮细胞改变,诱发乳头状汗腺腺瘤。
长期接触放射源、刺激性物质导致炎症感染,刺激导致局部细胞变异,诱发乳头状汗腺腺瘤。
乳头状汗腺腺瘤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发病率尚无准确的流行病统计数字,有报道称黑人的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
乳头状汗腺腺瘤属于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者发病率较高。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中青年人发病率较高。
黑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先天汗腺发育异常有关。
乳头状汗腺腺瘤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结节、肿物,多数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其他症状,偶有患者出现破溃,极少发生恶变,一般没有并发症。
多数发生于女阴部,最多见于大阴唇,少数在小阴唇,极少数发生于腋、乳房或肛门。一般无自觉症状,表现为单发、隆起性结节,常呈淡红色或棕色,质地略硬,病变表面皮肤光滑,偶有破溃,有时有触痛或出血。
肿瘤呈圆形,常高起可自由移动,性质坚实、柔软或呈囊性,大小约1~40mm。偶尔表面形成溃疡,外翻成红褐色乳头状肿块而怀疑为恶性肿瘤。
当患者发现皮肤结节、肿物的症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行体格检查、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为乳头状汗腺腺瘤,还需注意与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扁平疣、疣状痣相鉴别。
当发现单发、隆起性、淡红色或棕色结节、圆形肿物时,需要及时就医。
当肿物突然生长变大、出现疼痛,甚至肿物破溃、出血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结节、肿物)
这些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吗?
饮食有什么偏好吗?
既往有其他疾病吗?
直系亲属有类似症状吗?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结节或肿物的位置、大小、颜色,表面有无破溃和出血,触诊肿物的质地、硬度、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以及有无疼痛。
肿物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由纤维性包膜包绕。在大多数病例中与其上的表皮不连接,瘤内见导管和囊腔结构,乳头状皱褶,突入囊腔,囊腔衬以单排柱状细胞,胞核呈卵圆形,淡染,有如见于大汗腺分泌细胞活跃期分泌,周围有一层具有深嗜碱性胞核的小立方形细胞为肌上皮细胞,组织化学上囊腔细胞含有如同见于大汗腺细胞中的PAS(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耐淀粉酶大颗粒。
乳头状汗腺腺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好发于女阴部的单发、隆起性、淡红色或棕色结节、圆形肿物等典型症状,结合病理学可见大汗腺分泌细胞的特点,组织病理见肿瘤位于真皮层或黏膜固有层,边界清楚,由纤维性假包膜包绕,与表皮不粘连。瘤内可见导管和囊腔结构,腔内有多数交织和吻合的乳头状突起,囊腔衬以单排柱状细胞,胞核呈卵圆形、淡染,可见大汗腺分泌细胞活跃期分泌。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多发于头皮,皮损为单个乳头瘤状结节、斑块,表面有渗出、结痂。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不同程度的乳头瘤样增生,并不规则地向真皮内陷形成乳头状囊腔。乳头状汗腺腺瘤多发于女阴部,组织病理可见肿瘤位于真皮层或黏膜固有层,边界清楚,由纤维性假包膜包绕,与表皮不粘连。瘤内可见导管和囊腔结构,腔内有多数交织和吻合的乳头状突起,囊腔衬以单排柱状细胞,胞核呈卵圆形、淡染。
扁平疣主要见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面部,但下睑非好发部位,除面部外,也可见于手背,表面光滑、质硬,粉红、淡黄、浅褐或正常肤色的芝麻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散在或成群分布。一般无症状,偶有疼痛感,可自行消失。乳头状汗腺腺瘤多发于女阴部,有单发、隆起性、淡红色或棕色结节以及圆形肿物,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有触痛或出血。
疣状痣的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为淡黄色或棕黑色疣状丘疹,表面角化过度,粗糙,多呈线状分布。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基底层黑素增多,但无疣细胞。乳头状汗腺腺瘤多发于女阴部,有单发、隆起性、淡红色或棕色结节以及圆形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肿瘤位于真皮层或黏膜固有层,边界清楚,由纤维性假包膜包绕,与表皮不粘连。瘤内可见导管和囊腔结构,腔内有多数交织和吻合的乳头状突起,囊腔衬以单排柱状细胞,胞核呈卵圆形、淡染。
乳头状汗腺腺瘤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彻底切除一般不会复发和恶变,通常一经发现应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乳头状汗腺腺瘤暂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乳头状汗腺腺瘤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肿物完全切除,手术创伤小,术后一般不会复发。
乳头状汗腺腺瘤属于良性疾病,几乎不会恶变,一般都能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且无后遗症。乳头状汗腺腺瘤患者术后一周复查体格检查,治愈后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即可。
乳头状汗腺腺瘤一般都能治愈,预后较好,经过治疗后,很少患者会恶化以及复发。
乳头状汗腺腺瘤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乳头状汗腺腺瘤患者术后一周复查体格检查,治愈后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明确原先部位有无复发即可。
乳头状汗腺腺瘤患者的饮食一般无需特殊注意,健康饮食即可,若为术后患者,需以清淡营养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发湿、动血、动气食物,忌吃补养类食物。
乳头状汗腺腺瘤的护理需要注意伤口清洁、皮肤护理和规律作息,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患处皮肤状态,有无肿物或结节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乳头状汗腺腺瘤术后注意伤口周围消毒换药避免感染,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出血。
洗澡时以淋浴为佳,不要用热水烫洗或过度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洗澡后要擦干身体。尽量穿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避免易致敏的人造纤维及毛皮衣物,避免长期摩擦刺激患处。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患处皮肤状态,看肿物或结节等症状有无缓解消退,术后伤口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均及时告知医生。
在生活中,患者家属要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乳头状汗腺腺瘤因病因不明,目前没有特异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诱发因素进行预防,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刺激皮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式减少该病的发生,有家族史者应该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
对于有家族史者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日常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选择柔软的衣物和温和的皮肤清洁剂,避免长期刺激皮肤。
4670点赞
[1]冯真,杨华,刘坤等.乳头状汗腺腺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016(006):517-520.
[2]胡之华.肛门巨大乳头状汗腺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06):56-57.
[3]范宜娟,杨滢瑜,陈荣等.肛门乳头状汗腺瘤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023):3769-377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