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变是指因患者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进而导致患者脊髓、椎动脉、神经根、交感神经等附近组织也随之发生各种病变。颈椎退行性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患者多伴有头晕、肩痛、上肢麻木、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颈椎退行性变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的表现。相关调查显示,40~50岁范围内的人有50%开始发生颈椎退行性变,而60岁以上者几乎100%有颈椎退行性变。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退行性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颈椎退行性变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年龄的增长、颈椎长期超负荷使用和修复能力降低有关,患者会出现颈椎结构的衰变和机能的衰退。
骨质的合成-吸收均呈下降趋势,在长期不正确的体位、睡姿等应力作用下。导致颈椎发生微小骨折,这种经常性的骨折被过度修复则会引起骨质的增生。
患者长期低头,造成颈部的肌肉韧带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与正常体位内压相比,椎间盘的内压可超过其一倍以上。使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导致其它颈椎疾病的发生。
在外部原因导致颈椎病的患者中,约有半数的患者曾经受过外伤,例如交通意外、意外伤害等。另外半数的则是由于运动不当导致,例如翻筋斗、美式足球等超过颈部耐受值的运动可加重颈椎的负担,引发颈椎退行性变。
不良体位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统计表明,长期低头工作者的发病率,是非低头工作者的4~6倍,且发病年龄早,甚至20多岁即可出现症状。长期低头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高于正常体位,甚至可超过一倍以上,这极容易造成颈椎退行性变,继而发展成为严重的颈椎疾病。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疲劳、强健身体,但超过颈部耐受值的活动会加重颈椎的负荷,引发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病患者中约有50%的病例与外伤有直接关系。交通意外、运动损伤等都是颈椎退行性变的诱发因素。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增多,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就诊患者仍然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职业紧密相关,如会计、办公室人员、打字员、抄写者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长时间用笔记本电脑、低头玩手机人群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中老年人。
过度使用颈椎的人。
颈椎使用姿势不正确的人。
颈椎长期受压的人。
颈椎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颈背疼痛、活动受限,颈椎肌肉易出现酸胀、疼痛,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排泄障碍、吞咽障碍等。
颈部疼痛,活动不利,出现于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肉出现劳损。这一类病人主要是表现为颈椎有时候出现异响咔咔响,颈椎的活动不灵活。颈椎肌肉很容易出现酸胀、疼痛,容易出现疲劳,这是早期症状。
还可以表现为排泄障碍,如便秘、大小便失禁等。
部分患者感觉眼部不适,考虑颈椎退行性变的可能。
颈椎退行性变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有极少数颈椎退行性变患者有此表现。
颈椎退行性变尽早治疗,改变生活习惯可有效地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当出现颈部不适、疼痛、肢体无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出现颈部疼痛、活动不利、手臂麻木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突发性的四肢麻木无力、大小便无力甚至二便失禁,应及时就医。
出现颈部疼痛及活动不利,患者应到骨科进行就诊。
有什么症状,是否存在颈部疼痛和活动不利?
出现颈部症状的时间有多久?
有无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平时做什么工作,是否长期低头?
是否做过颈部X线、CT检查?
是否经过治疗和服用药物?
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颈椎曲度和是否有骨的破坏,观察有无骨刺、椎间盘是否狭窄以及颈椎后纵韧带是否骨化,且价格较低,经济实惠。
观察更加清晰,更能清楚的观察骨骼的健康程度。可以显示病变节段椎体是否有骨质增生以及是否存在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或者骨化情况,为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对颈椎软组织和椎管内的观察更为仔细,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及脊髓受压部位和内部形态改变。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怀疑本病,即颈部疼痛、活动不利、四肢麻木、头晕、恶心等。影像学检查检查发现颈椎曲度变直,椎体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钩韧带和韧带结构退变可确诊本病。
耳石症或美尼尔病综合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颈椎退行性变引起头晕,由于累及椎动脉所致,通常发生于突然运动之后。
颈椎退行性变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早期可采取牵引、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并配合患者的康复锻炼。比较严重者,如压迫到神经根或脊髓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颈椎退行性变的疼痛多数情况下以炎性疼痛为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有消炎、止痛功能。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可缓解颈部疼痛。
颈部疼痛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缓解疼痛,如乙哌立松、氯唑沙宗、氟吡汀、替扎尼定等。
可缓解颈椎压迫神经所导致的肢体麻木,有维生素B、甲钴胺等。
病情严重或伴有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者,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颈部运动可有效的预防和延缓颈部退行性变,例如两肩自然下垂,调整呼吸频率,缓缓向前低头。然后缓缓向后仰头,用力使左耳接触左肩,然后用右耳接触右肩,重复10次。
若出现颈部疼痛和活动不利,经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若出现肢体麻木、头晕、恶心等症状,说明影响到神经,预后稍差。若出现肢体瘫痪和二便失禁,预后差。
颈椎退行性变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
颈椎退行性变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定期复诊,遵从医嘱进行运动治疗及颈部锻炼。如遇持续性疼痛且保守治疗后仍不缓解,应该及时就医。
颈椎退行性变饮食上无特殊之处,只需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高蛋白、高钙食物,例如牛奶制品、鱼、牛肉、鸡肉、豆制品等;另外要多食用水果蔬菜。
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的颈部劳累,减少劳损是非常必要的,还需避免潮湿和意外伤害。
经常做颈部运动可有效的预防和延缓颈部退行性变,例如两肩自然下垂,调整呼吸频率,缓缓向前低头,然后缓缓向后仰头。用力使左耳接触左肩,然后用右耳接触右肩。此种运动方式在缓解颈部疲劳的同时,还能舒展韧带,使脊柱骨关节更加稳定。
颈椎患者的生活环境不易过于潮湿,因为潮湿的环境导致排汗功能障碍,引起人体内部代谢失调,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
避免乘坐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坐位睡觉,颈椎常因颠簸而不自主晃动。加之缺乏颈项肌肉的有效保护,容易使颈椎间盘、韧带、项背肌肉等组织受损。
伴随年龄增长,颈椎退行性变在所难免。但改变不良姿势、加强颈部锻炼对预防颈部退行性变具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是诱发和加重颈椎疾病的重要因素,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的动作。如读书、写字、使用计算机、开车及其他活动,以避免颈部肌肉劳损,加重或诱发症状。
减少颈肩部、腰部的直接抗抬劳动,避免颈肩部、腰部的意外创伤。
时常进行颈部运动能有效预防和延缓颈部退行性变,如有步骤地做颈部运动,有效缓解颈部疲劳,舒展韧带和锻炼关节,增加脊柱骨关节的稳定性。
4511点赞
[1]周爱华,李秀梅著.浅谈颈椎退行性变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100-101.
[2]李静,邢爱民,高鸾著.颈椎退行性变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6):432-433.
[3]赖尚导,季达峰,陈伟元著.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9):22-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