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而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多数药物属于化学毒物,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元的轴浆运输,导致远端为主的轴突萎缩和变性,即所谓逆死性神经元变性。可以急性或者慢性起病,目前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是有调查估计,使用药物或接触毒素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的概率为年4%左右。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有可能同时存在肝肾功能受损及血液系统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而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多有周围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的药物,多见于饮酒及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而长期化疗的患者也易引起周围神经病。
治疗肿瘤的多种化疗药物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常见的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碱、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
抗感染药物(呋喃唑酮和异烟肼等),心血管药物(如胺碘酮、洋地黄等药物)可引起周围神经病。
一些重金属如砷、锰、汞及铊等中毒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
少数药物如氯喹、马来酸哌克昔林,可损害施万(雪旺)细胞,导致脱髓鞘周围神经病。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毒害作用。饮酒后服用药物更加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危害。
化疗的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另外长期使用某些化疗药物也容易引起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常见病,目前暂无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
长期服用具有对周围神经损害的药物的患者。
长期酗酒者体内酒精浓度过高,体内维生素B12减少,逐渐对周围神经有损害,加之服用药物更易对周围神经产生损害。
很多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碱等可引发患者药物中毒,损害周围神经。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局部麻木、灼痛、刺痛。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有些出现局部水肿、挛缩。
双下肢出现弛缓性瘫痪,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
患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迟钝。 查体可见手套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深浅感觉均受累。在感觉障碍发生之后或同时,可出现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和腱反射减退,极少数可表现为单纯运动神经病。
自主神经受累时可有远端皮肤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粗糙、菲薄,肢端发凉、指甲变脆,失去正常的光泽。
很多人出现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或凹陷性水肿,根据分布范围,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肿时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根据水肿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水肿。
亦称为痉挛,特别是骨骼肌不伴有传播性动作电位的持续性收缩。挛缩是由于各种药物(如黎芦碱、咖啡因等生物碱,氯仿、乙醚、乙醇等麻醉药及酸碱等)和K+、Ba2+、Ca2+等电解质离子的作用而引起的。长时间的药物作用,可使挛缩成为不可逆的状态。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患者出现麻木、感觉过敏、手足烧灼感时,首先应该至神经内科积极就诊,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早诊断。对于确诊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停用药物及遵医嘱服用药物等治疗。
患者出现麻木、感觉过敏、手足烧灼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皮肤粗糙、菲薄,肢端发凉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如视觉障碍、听力损害、脊髓损害,可以到眼科、耳鼻喉科就诊。
因为哪里不舒服来就诊的?
最近受凉或者饮酒没?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肌肉萎缩,局部麻木、灼痛、刺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头晕、肢体麻木、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既往有无服用大量药物的病史?具体服用哪些药物?服用药物的剂量?
医生主要是询问患者有无其他疾病病史、长期服药史、短期内不规范服药史,通过病史询问可明确患者基本情况,有助于疾病诊断。
医生主要会检查有无肢体运动障碍等,初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
如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尿常规可见尿中出现药物的代谢产物。
可表现为运动单位减少,有短程低幅的多相电位,偶见肌纤维震颤及正性尖波。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常表现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助于鉴别诊断。
通过典型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症状(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可反映有髓神经纤维功能;有明确的服用药物史可诊断本病。
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是指周围神经的滋养血管发生炎症性闭塞,造成一个或多个神经的梗死或缺血性病变。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可见于多种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有时周围神经症状可能是原发疾病的唯一临床表现。而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一般由药物中毒引起,两者病因不同。
周围神经病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和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痛温觉丧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阳萎、出汗异常、膀胱功能障碍)。体检时可见四肢远端感觉丧失。神经传导检查和肌电图改变符合轴索性神经病,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异常。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皮肤粗糙、菲薄、肢端发凉、指甲变脆,失去正常的光泽。这一点可显着鉴别两者。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经过停止药物或者更换药物症状会逐渐恢复,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康复治疗应贯穿始终。
B族维生素对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对于神经痛的病人,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但该药易产生皮疹或剥脱性皮炎损害危及生命,可去医院找神经科专家选择更能对症的药物解除疼痛。
严重的关节挛缩可行关节松解术,对于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出现挛缩并发症时,可以用关节松解术可以使受累的关节功能恢复重建。
神经性疼痛可行神经切断术,药物中毒性周围病的患者,感觉神经疼痛药物治疗无效,可以使用神经切断术减轻患者的疼痛。
康复治疗无论在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与恢复期还是在手术治疗前后均应进行。康复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预防与解除肌肉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最终恢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一般认为化疗药物耗气伤血、气血乏源则血行不畅,瘀滞经脉,引起四肢麻木疼痛不适,而针刺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功效。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可以治愈,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从而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及时停药预后良好,多数症状可部分缓解或自行消失。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肝肾功能等项目。
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多数症状可缓解或自行消失。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如果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若患者不接受治疗,可出现难以忍受的神经疼痛等症状,生活难以自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服用卡马西平药物治疗刚开始,至少每1个月复查一次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达到治疗目标,可3个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检查及视力检查,因为卡马西平会出现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表现,最危险的是剥脱性皮炎中国人种发生率高,但也有个体化差异。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注意膳食均衡,多食用含量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等。手术患者术后应按照“流食-半流食-普食”来进食,非手术患者饮食应注意清淡。
膳食均衡,合理补充营养,选择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鸡蛋、瘦肉等。限制饮酒。
有感觉障碍应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对于刚行手术后的患者,全麻苏醒后4~6小时可以饮水、进食流食、半流食、易消化的食物,待可以下床活动,进食高蛋白、高钙等食品,如鸡蛋、瘦肉等。而对于非手术患者,注意清淡饮食、多服用增强免疫力的食物,营养均衡即可。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等神经功能的恢复为主。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注意在专业认识的指导下行关节功能恢复锻炼,而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应该监测服用药物过程是否出现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药物,如出现严重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对于性关节松解术的患者,术后应卧床休息,术后2天需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避免关节粘连,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锻炼。在锻炼期间,应该注意关节出现发硬等情况;对于神经切断术患者,运动不受限制。对于非手术患者,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适量运动,多做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很多药物重度会引起少尿、尿血、无尿等表现,故应该及时监测,因为很多药物都会通过肝脏代谢,会引起肝功损害。患者还应注意有无皮疹出现。
严格遵医嘱用药,在服药期间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若出现头晕、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他,感觉障碍的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烫伤或冻伤,不熬夜,戒烟、戒酒。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重在预防,尽量少使用对神经系统损伤强的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对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服用卡马西平、长春新碱、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抗抑郁药物等应该及时监测血常规等检查。
避免用无感觉的部位接触危险物品,如有感觉障碍应注意避免烫伤、压伤等。
应主动了解药物相关知识,如需服用药物,应积极咨询医生,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4088点赞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中华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1:92-100.
[2]洪晓军主编.神经内科学[M].高级医师进阶.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16.1(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253-25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