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恶性淋巴瘤是一类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骨骼的淋巴组织,病因并不明确。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疼痛、肿胀,严重时还伴有发热、四肢无力的全身衰竭症状。一般采用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一般不太严重,在医生的正规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治愈率较高。
继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一般多为晚期肿瘤,治愈可能性比较低。本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寿命会明显缩短。
根据资料显示,骨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证实。本病好发人群为20~40岁的人、霍奇金淋巴瘤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骨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一般占恶性骨肿瘤的3%~7%。
发病年龄多见20~40岁,1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少见。
一般男性的发病率稍稍高于女性的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6:1。
20~40的人患艾滋病的可能性较大,而艾滋病患者中骨恶性淋巴瘤侵犯较为常见。
继发性骨恶性淋巴瘤常来源于霍奇金淋巴瘤原发病灶的转移。
继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也常来源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病灶的转移。
骨恶性淋巴瘤的典型症状是病变骨组织出现疼痛、肿胀的现象。最开始是表现为钝痛和胀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感会加剧,身体开始出现局部的肿胀,皮肤温度变高,严重时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身体出现四肢乏力、体重变轻等症状,有时还会并发病理性骨折等疾病。
疼痛主要发生在病变骨组织,主要表现为胀痛和钝痛。
肿瘤组织侵袭到神经时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肿瘤恶化时,会导致周围的软组织出现局部肿胀,有压痛感。
患者皮肤温度会明显变高,人会出现发热现象。
患者病情加重时,由于骨恶性淋巴瘤对身体的消耗,导致身体出现衰竭的症状,患者出现身体消瘦、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四肢无力等现象。
病理性骨折是骨骼因病变导致骨强度降低,在无外力或者轻微的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骨折。该病并不常见,一般都看作是原发病变的并发症,多以治疗原发病变为主。临床多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等,会对运动功能造成损伤,一般采用放化疗和手术进行治疗。
神经脊髓损伤是由于外力间接或者直接作用在脊髓时造成的损伤,临床多表现为感觉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异常和运动功能异常等,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放疗或者化疗,要及时对病情进行控制。
晚期恶性淋巴瘤多会扩散至肺部,有的患者可能侵犯至肺门和淋巴结。
当患者出现身体骨组织局部疼痛、肿胀时,应及时就诊骨科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可以进行X射线检查、淋巴结活检和旁边软组织的活检确诊,并需要与骨髓瘤、骨肉瘤等疾病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肿胀、体重明显变轻、身体反复发热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昏迷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确诊患者可前往肿瘤科就诊。
出现的疼痛肿胀症状多久了?
肿块是否有疼痛感?剧烈吗?
最近体重是否减轻了?
身体是否还出现了其他的症状?
家族中有同样患有骨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吗?
最近是否前往医院做过检查?
体格检查一般作为确认是否患有骨恶性淋巴瘤的初步条件,一般会对患者疼痛的部位、周围组织是否有水肿进行检查,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的判断。
通过X射线的检查可以对肿瘤部位进行进一步了解,便于医生进一步诊断。
CT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和受伤程度,可以观察到肿瘤是否转移,该检查用来帮助医生确诊疾病。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性质和来源,便于医生进一步诊治。
血、尿、便常规检查是一些最常规的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便于医生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较CT检查更能进一步观察病变位置的侵犯程度,利于疾病的诊治。
对早期发现疾病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疾病的最终确诊,并且可对疾病的性质、类型等进行诊断。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足,通过淋巴结活检和肿瘤组织的活检,显示骨恶性淋巴瘤才能明确诊断。
骨髓瘤和骨淋巴瘤虽然都会出现局部疼痛、发热、消瘦等症状。但是骨髓瘤很少有淋巴结转移,好发于脊柱和长管骨状的骨干,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骨肉瘤症状是肿瘤部位的疼痛以及肿块,与骨恶性淋巴瘤症状相似,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骨恶性淋巴瘤主要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需要长期持续性的治疗,一般需要住院治疗4~8个月,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持续住院治疗16个月以上。
泼尼松、长春新碱等属于化学药物,化学药物的治疗通常用来抑制骨恶性淋巴瘤的增殖、生长和转移,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如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对于没有出现转移现象的患者,可将肿瘤的部位完全切除,不仅仅切除肿块,也将原发性肿块及其淋巴结一同切除,是一种肿瘤扩大的切除术,效果较好。
针对肿瘤体积大的患者,适当的放疗可以减小体积,减小细胞的活性,提高恢复的概率。
对于贫血的患者,可以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改善出血、贫血和感染的症状。
当患者的病情到了晚期的时候,姑息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遵医嘱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有头孢他啶、美洛西林等。
骨恶性淋巴瘤接受治疗后,大多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患者都可以延长生命,5年存活率为80%。继发性骨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晚期肿瘤,治疗效果不好,难以治愈,死亡率较高。骨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后,需要3~6个月复查一次X射线和MRI检查。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通过积极治疗5年存活率较高,继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一般无法治愈,预后不良,死亡率高。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延长生命,5年存活率为80%。继发性骨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晚期肿瘤,治疗效果不好,死亡率较高。
患者手术后一个月,应该遵医嘱去医院进行X射线和MRI检查,观察是否复发和转移。
若局部残留有较小的肿瘤,手术后还要进行放疗。
若病情恢复较好,需要3~6个月复查一次。
患者要遵医嘱进食,合理安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健康。进行了手术的患者,一般手术后8~12小时禁食,患者清醒后吃流食再过渡至半流食,便于咀嚼和消化,然后逐步开始正常饮食,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可提升营养。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无饮食上的特殊要求,正常饮食即可。
宜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例如牛奶、豆制品等。
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提高营养。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保持正常排便。
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日常护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身体锻炼。如果进行了放疗手术、化学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保护隔离,防止感染和避免高强度运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身体锻炼,手术患者手术后卧床期间稍微活动一下四肢,是否下床要遵从医生的建议,非手术患者要注意不能剧烈运动,避免骨折。
如果进行了放疗手术,要进行针对性的保护隔离,防止感染。
如果进行了化学药物治疗,要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血小板过低导致的出血。
由于骨恶性淋巴瘤病因不确定,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是患有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防止发生病变,中青年人群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患有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人群,应积极治疗。
注意天气变化,保护好自身健康。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230点赞
[1]曾益新.肿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93-498.
[2]黄俊辉,钟美佐,曹培国.临床肿瘤诊断与治疗学[M].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112-116,342-3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