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神经位于踝管处浅部,是支配下肢屈肌和小腿后部、足底感觉的重要神经,对保持站立和行走有良好的姿势与功能起重要的作用。胫后神经损伤多因外伤所致,无特殊分期分型,神经损伤以后通常会表现为脚部感觉障碍,脚外翻或者脚趾呈爪状。
胫后神经损伤的主要病因是股骨髁上骨折、膝关节脱位、肌腱压迫等造成的挫伤或贯通伤,长时间站立、过度运动、先天性下肢骨骼发育异常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没有诱发因素。
挫伤是胫后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病因。挫伤导致膝关节处损伤等,常见的是膝关节损伤和股骨髁上骨折后导致的胫后神经损伤。
有物体误刺入足跟部,常伤及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神经。
如玻璃、刀、锐片割伤或手术损伤。
如骨折,瘢痕或重物挤压所致。
胫后神经损伤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会导致踝部和膝部的压力过大,时间长了会导致神经压迫,容易引起胫后神经损伤。
先天性骨骼异常可能会压迫胫后神经,导致胫后神经损伤。
长期的过度活动可能会导致患者脚部的肌肉拉伤,如症状较为严重的人群,可能会导致下肢发生神经损伤。
胫后神经损伤的典型症状是临床表现为小腿屈肌群和足底肌麻痹,肌肉萎缩导致膝屈曲无力(因脑绳肌等仍可屈膝),足不能跖屈、内收、内翻。足趾不能跖屈、内收、外展;呈仰趾足、高弓足畸形,足弓弹性与强度丧失,不能负重,不能用足尖站直,可出现爪状趾畸形;小腿后侧、足外侧缘、足跟外侧部、足底感觉障碍、皮肤干燥、营养障碍,易出现溃疡。个别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或灼性神经痛。
小腿后部及足底肌肉损伤后足不能跖屈和内翻,出现仰趾外翻畸形,行走时足跟离地困难,不能走快。足内肌瘫痪引起弓状足和爪状趾畸形。
感觉丧失区为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缘、足跟及各趾的跖侧和背侧,故称为拖鞋式麻痹区。
足底常有溃疡,足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常因溃疡不能走路,严重影响功能。
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引起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严重的患者引起皮肤溃疡,表现为局部皮肤缺损形成的创面,可以深达真皮层,它的底部常常有坏死的组织附着,边缘可凸起于皮肤表面。因为损伤较深,所以愈合较慢且留有瘢痕。
胫后神经损伤的典型症状是足背屈外翻呈钩状、脚趾呈爪状、小腿至脚皮肤感觉障碍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者神经外科就诊,依靠MRI检查、神经传导检查、针极肌电图等检查可以确诊,此病还应该注意和风湿病、静脉炎或骨折鉴别。
对于出现足背屈外翻呈钩状、脚趾呈爪状、小腿至脚皮肤感觉障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对于有外伤史的患者,应立即到骨科就医,进一步诊治
当患者症状较为严重的时候,如患者不能行走的时候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如果近期有外伤史,出现了足背屈外翻呈钩状、脚趾呈爪状、小腿至脚皮肤感觉障碍,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如果确诊的患者,如果症状加重,出现了皮肤破溃等,应该到骨科或者神经外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最近是否吃过影响神经的药物?
有什么症状?(如足背呈钩状、脚趾呈爪状)
是否在外力打击、过度运动后出现这些症状?
有没有感觉下肢越来越没力气,走路要拖行,足跟不能离地?
有没有感觉小腿到脚的感觉越来越不灵敏?
可以了解神经周围的解剖结构,如骨骼、关节、韧带等,从而判断神经损伤的具体位置和损伤程度。
可以明确是否有神经损伤及其程度。
这个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肌肉的电生理变化检查是否有肌肉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
当患者有外伤史,出现足背屈外翻呈钩状、脚趾呈爪状、小腿至脚皮肤感觉障碍等,怀疑是胫后神经损伤时,通常进行病史、体格检查、MRI检查,可能进一步通过神经传导检查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予以确诊。
有外伤史,或者长久站立史的患者,如果出现出现足背屈外翻呈钩状、脚趾呈爪状、小腿至脚皮肤感觉障碍等表现。
可以初步判断损伤的具体位置。
可以明确是否有神经损伤及其程度,从而确诊疾病。
主要表现是患肢大小关节均可累及以对称性关节痛居多晨僵和雷诺征,而免疫学检查可鉴别。
主要表现是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血清学检查和血脉造影可鉴别。
主要症状是骨折部位的疼痛感、异常活动,医生查体有骨擦音,做影像学检查便可鉴别。
胫后神经损伤的挫伤所致的胫后神经损伤可观察2~3月后视情况进行手术探查,若为贯通伤所致,需立即手术,神经损伤不严重的患者再2~3月后可以治愈。
可以营养神经、修复神经,但是具体的使用并不常见,效果有个体差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药物的部位局部疼痛等,孕妇及处于哺乳期的妇女谨慎使用本药。
有营养神经的作用。
适用于神经受周围组织压迫的患者。可以改善受损神经的血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恢复部分小腿及脚的感觉,主要是可以改善小腿至脚的功能及防止溃疡,是一种常用手术方式。
因神经缺损过多,采用屈曲关节、游离神经等方法仍不能克服缺损,对端吻合有明显张力时,应做神经转移术或移植术,但神经移植的效果总不如对端吻合满意。
从神经正常部位游离至断裂部位,注意勿损伤神经分枝,一般切除神经病变部位后,可因缺损而致缝合困难,克服办法是游离神经近远两段并屈曲关节,或改变神经位置,如将尺神经由肘后移至肘前,使神经两个断端接近。
比如针灸、热敷、按摩,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对神经的营养,促进神经的恢复,以及缓解小腿和足部的不适。
在恢复期逐渐增加小腿和足部的活动,进行抬起脚跟走路、仰趾训练,适当地进行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综合活动的锻炼,辅助改善小腿及足部功能疾病。
胫后神经损伤的患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或由贯通伤导致的胫后神经损伤,愈后较差,经过正规治疗后,挫伤导致的胫后神经损伤恢复尚可,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确诊的患者6月时定期复查行神经传导检查评估神经恢复情况。
胫后神经损伤的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胫后神经损伤一般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患者在治疗六个月后定期复查行神经传导检查评估神经恢复情况。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胫后神经损伤的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特别是术后护理,按时定期检查神经传导功能,观察恢复情况等,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经常锻炼身体,积极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遵守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按时复查,否则会影响病情的缓解。
如果是神经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恢复很慢,甚至预后不良,要耐心的进行功能训练。
石膏固定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程度,有无麻木感,石膏固定二十四小时内要经常检查足趾的背伸和跖屈情况,以判断腓总神经是否受压。只要怀疑神经受压,就应立即刨开石膏减压。
胫后神经损伤的患者的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防止外伤、车祸伤等,同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避免过早负重。
避免车祸损伤,谨慎驾驶。
从事高危作业的人群应注意防护等。
不要长时间进行运动,避免胫后神经损伤。
运动后可以适当放松小腿肌肉。
4066点赞
[1]丁文龙,刘学政,孙晋浩等.系统解剖学第9版[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90-291.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等.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01.
[3]陈清汉,陈德松,方有生等.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有关的应用解剖[J].中国解剖学杂志.2001,19(3):210-2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