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非上皮来源的膀胱良性肿瘤。主要是胚源性因素、内分泌因素、炎症刺激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可有血尿、尿频、尿急、盆腔肿块等表现,一般通过手术等方法来治疗,预后良好。
根据肿瘤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病理学上分为膀胱黏膜下平滑肌瘤、膀胱壁间平滑肌瘤和膀胱浆膜下平滑肌瘤三型,其中以膀胱黏膜下型最为常见,约占63%,其次为浆膜下型,约占30%,膀胱壁间型占7%。
膀胱平滑肌瘤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胚源性因素、内分泌因素、炎症刺激因素、家族史因素等相关。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亲属有患膀胱平滑肌瘤的群体、有膀胱血管周围炎或膀胱肌层感染的群体。
膀胱平滑肌瘤的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残留的胚胎组织或可定植于膀胱肌层继而发展成肿瘤。
有学者在患者的瘤体组织中发现了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提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有关。
膀胱周围的血管炎或可致使膀胱组织出现化生继而发展成平滑肌瘤。
家族亲属中有膀胱平滑肌瘤病史者发病风险更高。
膀胱平滑肌瘤是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30%~50%。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数患者年龄在30~40岁。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为1:1.5~2。
亲属有患膀胱平滑肌瘤的群体,此类群体发病风险较高。
有膀胱血管周围炎或膀胱肌层感染的群体,血管周围炎及肌层感染与平滑肌瘤发病相关。
膀胱平滑肌瘤临床表现不一,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以及大小。黏膜下、壁间型者多产生膀胱刺激症状、血尿,体积较大或位于尿道口者多产生排尿困难,浆膜下型者则以盆腔肿块为主要表现。膀胱平滑肌瘤可出现肾脏、输尿管积水等并发症。
膀胱平滑肌瘤在膀胱内各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膀胱三角区和两侧壁。单发或多发,肿瘤大小不一,差别很大。肿块常向膀胱腔内突起,表面覆有完整的膀胱黏膜上皮。
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肿瘤较大或位于尿道内口附近时,可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可因肿瘤阻塞尿道或从尿道脱出而发生急性尿潴留。
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时突入膀胱腔亦可致血尿、尿频或排尿困难。
则以盆腔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
肿瘤体积较大时也可出现压迫症状,出现下腹痛、排便困难等表现。
肿瘤增大可逐渐堵塞输尿管,引发肾脏、输尿管积水,如果肾积水长期得不到治疗,就可导致输尿管中的病菌大量滋生,引起尿路感染、肾脏萎缩等情况。
膀胱平滑肌瘤患者常因出现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而就诊于泌尿外科,可通过膀胱镜检查、超声、CT、核磁共振等检查来确诊。
出现尿频、尿急、血尿、排尿困难者应注意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就诊于泌尿外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诊?(如血尿、尿频、尿急等)
症状持续了多久?
既往有什么泌尿系的病史?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典型的膀胱平滑肌瘤在膀胱镜下表现为膀胱表面被覆正常黏膜、瘤基部宽的实性肿块。平滑肌瘤在膀胱内各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膀胱三角区和两侧壁。
可判定肿瘤的大小、部位和范围,对诊断膀胱平滑肌瘤是最经济、实用的检查方法,可经腹或直肠进行,通常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肿瘤表面膀胱黏膜为强回声,黏膜光滑、连续,瘤体内可检出血流信号。
表现为膀胱壁的实质性肿瘤,肿瘤较大时可见肿瘤中心有坏死区。
可通过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确定肿瘤的大小、部位和范围,也可了解邻近脏器的情况。
可提示膀胱內充盈缺损的情況,同时也判断肿瘤对上尿路的功能是否存在影响。
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确诊膀胱平滑肌瘤。
临床表现,可出现血尿、尿频、尿急、盆腔肿块等症状。
典型的膀胱平滑肌瘤在膀胱镜下表现为膀胱内表面被覆正常黏膜、瘤基部宽的实性肿块。B超和CT检查显示肿瘤位于膀胱壁内,这些特点均有别于膀胱肿瘤。
可以有排尿时头痛、心悸、血压升高及血尿表现,内分泌检查提示24h尿儿茶酚胺升高,I-MIBG显像阳性,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下黄色瘤体,以此鉴别。
常有肉眼血尿,CT上常表现为带蒂或广基的肿块,向腔内突出,部分伴有膀胱壁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膀胱镜检查可见肿物呈菜花样或肿块型,表面可有出血、坏死。膀胱肉瘤生长迅速,CT上可见侵袭性生长,鉴别需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
膀胱平滑肌瘤属良性肿瘤,治疗应以保存膀胱为原则。小的肿瘤可经尿道切除,肿瘤较大或壁间型或浆膜下型者可行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多经短期治疗痊愈。
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膀胱平滑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手术方式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机器人手术切除、腹腔镜联合膀胱镜切除和开放手术切除术等。较小的黏膜下型肿瘤可行经尿道切除或剜除,大于4cm的膀胱底部的黏膜下型肿瘤可行气膀胱腹腔镜切除,浆膜下型肿瘤可行腹腔镜下切除,壁间型肿瘤根据内凸或外凸程度选择经尿道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巨大膀胱平滑肌瘤仍需开放手术切除。
膀胱平滑肌瘤属于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国内外尚未见该病复发和恶变的报道,但术后应积极随访。
膀胱平滑肌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极少复发和恶变。
膀胱平滑肌瘤属良性肿瘤,一般不危及寿命。
膀胱平滑肌瘤术后患者应3~6个月进行一次复诊,复诊检查项目包括尿细胞学及B超检查,对检测肿瘤是否复发及有无并发泌尿系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膀胱平滑肌瘤患者应注意保持饮食清淡,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注意营养的补充,宜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患者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于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纠正贫血,改善一般状态,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纠正营养失调的状态。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流质饮食。行膀胱全切者,应严格禁食、水,保证胃管通畅,防止腹胀,肠蠕动恢复前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患者宜多饮水,饮水量每日3000mL以上。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增加盆腔压力而致出血,同时术后坚持戒烟。
膀胱平滑肌瘤患者术后需注意休息,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意识的变化,同时注意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可给予半卧位或侧卧位,利于引流,定时协助翻身、叩背、按摩下肢,防止肺部并发症、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3个月之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活动,防止发生继发出血,3个月后可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术后注意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以避免继发感染。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膀胱平滑肌瘤病因不明确,无确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5021点赞
[1]施国伟主编.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防治咨询[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05:97.
[2]何家扬主编.现代泌尿外科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07:244.
[3]胡军武,张树桐主编.疾病检查比较影像技术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0:421.
[4]涂响安,孙祥宙,邓春华主编.泌尿男科罕少见病[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01:13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