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口周红斑是一种在面部出现红斑,后伴有褐红色色素沉着并向周围发展的脂溢性皮炎,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太清楚,可能与对化妆品的某一成分(香料)的光毒反应有关,常见于有皮脂溢出和酒渣鼻倾向的妇女。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口周部位的红斑和弥漫性褐色或褐红色的色素沉着,皮损虽在口周最明显,但也可超出颊部并沿鼻唇沟扩展。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效果较差。
色素性口周红斑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化妆品某一成分的光毒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脂溢性皮炎等因素有关。本病常见于有皮脂溢出和酒渣鼻倾向的妇女。
人体中的5-羟色胺过低,会使人爱饮酒、情绪低落、抑郁,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低落的情绪会在我们的面部上有一个体现,从而导致色素性口周红斑。
光敏物质会使皮肤受损,当使用的化妆品中含有含光敏物质,并且长期使用频繁且杂乱,会使皮肤变得敏感,对紫外线的抵抗变弱,紫外线使患色素性口周红斑的几大大增加。
维生素的摄入过少、饮食油腻,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会发生慢性炎症,容易产生色素性口周红斑。
色素性口周红斑多发生于成年妇女,无具体流行病学数据。
色素性口周红斑好发于有皮脂溢出、酒渣鼻倾向、化妆品使用频繁且杂乱的妇女。
色素性口周红斑多见于中年妇女,亦可见于男性,主要是口周呈弥漫性红斑,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和并发疾病。
最初损害为红斑,好发于面中部,大致对称,尤其是颏和口周。
反复发作数月直至数年后,渐呈现为弥漫性的褐红色色素沉着斑,可逐渐蔓延到额部、颞额部、鼻翼皱褶及下颏等部,个别患者仅限于口角和下颌角,但与口唇间常有一狭窄的正常皮肤带,境界明显。
损害可连续多年不变,但皮损颜色的深浅可有波动,并常出现有面颈部的血管性潮红现象,无自觉症状。炎症消退后,色素沉着通常持续时间较久,除去病因后方可逐渐消退。
部分患者可伴有Civatte皮肤异色病(西瓦特皮肤异色病),出现网状色素沉着斑。
当患者的口部和脸部出现皮肤的异常变化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用来诊断色素性口周红斑。此外,本病临床还应与口周皮炎进行鉴别。
如患者的口周或脸部出现红斑以及弥漫性褐色、褐红色的色素沉着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患者应就诊于皮肤科。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除了口周,其他地方还有这个症状吗?
最近化妆了吗?
患处是否接触过什么化学物品?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食物过敏吗?
体格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方法,指医生利用视觉、触觉等,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大致的诊断,并判断诊断的方向,如医生发现患者的口周皮肤损害的形体特点符合色素性口周红斑的临床表现特点,即可进一步确诊。
组织病学检查是诊断器质性病变及皮肤病变的金标准,对于此病也是一样。切取皮肤损害的局部,送去检验科检查,若结果符合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即可进行最终的确诊。
皮肤镜不止可以将表面的皮肤结构放大,而且可以看到表皮稍深的地方,可观察到肉眼看不到部分,因此又称为表皮透光镜。可清晰的观察患者口周的病变皮肤的情况,适用于此病的检查。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为色素性口周红斑。
口周或脸部出现皮损呈红斑、弥漫性褐色、褐红色的色素沉着等症状。
结果符合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如真皮乳头层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可见噬黑素细胞增多,并有较多的黑素体。
口周皮炎的皮损为分散的1~2mm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红或融合成片,亦可见分散的小丘脓疱疹,有轻度鳞屑,病程呈周期性发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乳头水肿,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色素性口周红斑一般无鳞屑以及脓疱,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乳头层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可见噬黑素细胞增多,并有较多的黑素体。
色素性口周红斑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效果较差,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常用药物可外涂5%硫磺霜及5%过氧化苯酰乳剂,也可试用醋酸地塞米松等。
具有抗菌消炎,抑制霉菌生长,杀灭皮肤寄生虫,溶解皮肤角质层,制止皮脂溢漏等功效,适用于此病,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具有杀菌和角质溶解的作用,对此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本品过敏者禁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局限性搔痒症、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慢性湿疹。对于此病的疗效不确切,可试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不宜大面积、长期使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患处已破溃、化脓或有明显渗出者禁用。病毒感染者(如有疱疹、水痘)禁用。
病情较严重、多次发作伴有色素沉着,可使用熊果苷软膏涂于皮损处,可抑制酪氨酸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减少色素沉着。
可使用缓和的镇静剂,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情绪,常用的如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氯硝安定等。
对于停经妇女,可尝试用雌激素调节,使体内激素水平达到相对平衡。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色素性口周红斑的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很难治愈,但是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建议患者1个月进行复诊一次。
色素性口周红斑难以彻底治愈,易复发。
色素性口周红斑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建议患者1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皮肤镜检查等,复诊时携带过往检查证明或病历本。
色素性口周红斑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改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含有光敏物质的食物,同时注重营养搭配。
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抗光敏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木瓜、空心菜、番石榴、奇异果、草莓等。
限制脂肪饮食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肥肉等食物的摄入。
少吃含光敏物质多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莴苣、油菜、菠菜、小白菜、紫云英、芥菜、马兰头、无花果、柠檬、芒果、菠萝等。
避免饮酒、喝浓茶、浓咖啡,少喝碳酸饮料,不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
色素性口周红斑容易反复发作,科学的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皮肤护理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相关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不可擅自增减药量。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定期用温水和温和洗漱用品清洗。洗脸时,不要烫洗和搔抓,不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擦洗,最好用温和不刺激的洁面产品。洗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日后需要减少化妆品率,减少带妆时间。
急性期避免风吹日晒,进行自我防晒处理,如涂防晒霜、打遮阳伞、戴太阳镜、遮阳帽。
患者的毛巾、浴巾需要使用开水烫洗,放在太阳下暴晒。
注意作息规律,睡眠充足,适当增加锻炼,增强抵抗力。
患者应注意观察皮损变化,如出现红斑等症状加重,范围扩大,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过程中,若出现满月脸、高血压、皮肤变薄或感染加重等情况;服用镇静剂若出现过度嗜睡、头晕、乏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色素性口周红斑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太阳照射,以防加重病情。
色素性口周红斑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无法做到早期筛查,可通过避免滥用化妆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保证睡眠等方式进行有效预防。
避免滥用化妆品,长时间带妆或经常化妆,使用温和的产品,避免使用含光敏物质的化妆品,减少使用强刺激性的洗护用品,并注意皮肤清洁。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情绪低落的时候学会转移注意力。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
4883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460.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76.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1):324-3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