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腹膜间皮瘤是唯一原发于腹腔浆膜的间皮和间皮下层细胞的肿瘤,十分罕见,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石棉接触、猿猴病毒40感染等。腹膜间皮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无典型临床特征,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水和腹部包块。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或放疗后,良性腹膜间皮瘤预后较好,恶性腹膜间皮瘤预后较差。
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常位于盆腔内并可侵及腹膜外,轻至中度异型,可呈乳头状增生或化生,恶性程度低,甚至认为是良性肿瘤。
肿瘤呈单个或多个分散生长,同时累及脏层和壁层腹膜,按形态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局限性恶性程度较低,弥漫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及时治疗能改善预后。
多见于局限性间皮瘤,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呈长梭形,伴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
最多见于弥漫性间皮瘤中,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呈不同的分化形态,可形成高分化管状或乳头状结构。也可呈未分化的片块状瘤组织,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呈实性,为结缔组织所包绕。
又称双向分化的间皮瘤,在同一个肿瘤内伴有纤维及上皮两种成分。混合性间皮瘤肿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及肉瘤样成分组成,形态类似滑膜肉瘤。
老年腹膜间皮瘤好发于石棉接触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中老年人等,氟石接触、结核性疤痕、慢性炎症刺激、放射性物质、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等因素都可以诱发本病。
大约80%的腹膜间皮瘤患者有石棉接触史,直径0.5~50微米的石棉粉尘可进入呼吸道。再经横隔淋巴组织网或血液进入腹腔并沉积在腹膜,进而通过直接作用于间皮细胞,或通过自由基与生长因子间接发挥作用导致腹膜间皮瘤的发生。这个过程较长,从石棉接触到肿瘤发生一般为20~40年。
猿猴病毒40是一种DNA肿瘤病毒,能够诱发人原发间皮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被猿猴病毒40感染的间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增加,使得间皮细胞不易凋亡,更容易形成间皮瘤。
氟石接触、结核性疤痕、慢性炎症刺激、放射性物质、遗传倾向、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等因素,均能诱发腹膜间皮瘤的发生,且对腹膜间皮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此外,具有霍奇金病史的患者,发生腹膜间皮瘤的危险性增加。但是这些因素均来自于流行病学研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老年腹膜间皮瘤十分罕见,约占所有间皮瘤病例的20%,多发于40~65岁的中老年人,但一般男性多见。腹膜间皮瘤国外发病率高于国内,可能与石棉相关工业发达有关,接触石棉者容易发生老年腹膜间皮瘤。
石棉接触是腹膜间皮瘤的主要病因,从事石棉工业长期接触石棉、暴露于石棉粉尘的人患腹膜间皮瘤的风险极高,尤其是接触青石棉者,风险最高,接触铁石棉和温石棉者患病风险更低。
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被猿猴病毒40感染,也容易患慢期炎症、受放射性物质的影响,发生腹膜间皮瘤的风险较高。
老年腹膜间皮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并累及胃、肠等腹腔内脏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和消瘦等,少数患者有贫血、乏力、低血糖等症状。
是腹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持续性隐痛、胀痛、疼痛部位常为上腹部。在病程中腹痛性质和部位可发生变化,造成腹痛的主要原因是壁层腹膜受侵犯、肿瘤与胃肠道粘连造成肠梗阻、大量的腹水和腹部包块产生占位效应。
腹胀的程度取决于患者腹水的多少以及肿块的大小,如果患者继发消化不良或肠梗阻会加重腹胀的程度,严重者会影响进食甚至呼吸困难。
腹水一般为草黄色或血性,含丰富透明质酸和大量肿瘤脱落细胞,量多少不一,晚期脏壁层腹膜粘连,易形成包裹性积液,腹水的产生主要与肿瘤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透明质酸功能有关。
是腹膜间皮瘤的常见症状之一,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质地偏硬或硬,压之有痛感。
多见于晚期腹膜间皮瘤患者,肿瘤累及胃肠道,长久的病程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及消瘦。
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腹膜间皮瘤累及胃肠道,出现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此时腹膜间皮瘤多已处于中晚期。
一些晚期患者由于腹膜间皮瘤对胃肠道的影响,长期消化吸收不良,使得患者营养不良,出现贫血、乏力、低血糖等全身症状。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与胃肠道粘连导致肠梗阻,使得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进而引起腹痛、便秘、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腹部间皮瘤晚期腹腔脏壁层、胃肠腔广泛粘连,除引起肠梗阻外,长期的病变浸润胃、肠等空脏脏器深部,使得胃肠道发生溃疡或穿孔,引起腹部疼痛。
严重患者可并发肠梗阻、胃肠道溃疡或穿孔等疾病。
老年人发现有腹胀感,腹部肿胀有腹水,表面可见腹部包块且按之即痛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学检查、B超和CT扫描等检查,以判断是否为老年腹膜间皮瘤。本病需要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转移性肿瘤等进行鉴别。
老年人发现腹部持续性隐痛或胀痛,怀疑早期腹膜间皮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老年人发现有腹胀感,腹部肿胀有腹水,表面可见腹部包块且按之即痛,怀疑进展期腹膜间皮瘤时,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发现体重下降、人变消瘦,伴有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肿瘤科就诊,也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血等,可去胃肠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肠梗阻、胃穿孔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腹痛、腹胀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体重下降及消瘦、恶心、呕吐等症状)
多大年龄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对血液进行实验室分析,老年腹膜间皮瘤的病人一般可见血小板增多、红细胞减少、低血糖、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此外,腹膜间皮瘤无特异性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部分患者出现CA125和CA153升高,但是不具备诊断意义。
通过B超和CT扫描结果可了解肿瘤的具体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判断腹水的多少。常见腹水、腹膜不规则增厚、多发结节、肠系膜增厚和广泛粘连,形成类似饼状的大网膜。
常利用细针从患者腹部抽取腹水,腹水一般呈黄色或血性,通过检测腹水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可作为腹膜间皮瘤诊断的特征指标,一般认为每升腹水中透明质酸含量大于0.8克具有诊断意义。此外,对腹水进行细胞学检查,若能发现肿瘤细胞或异型的间皮细胞,也具有诊断意义,但是在腹水中找到肿瘤细胞的概率较低,多呈阴性。
利用腹腔镜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镜下可见腹膜壁层及脏层、大网膜弥漫分布的结节、斑块、肿物。此外,还可在镜下于壁层和脏层腹膜、大网膜病变处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活检。但是大量腹水、腹腔内病变广泛,与脏器粘连明显者,腹腔镜的检查受到一定的限制。
通常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利用胸膜活检针采取液体或组织进行检验,简便易行,对大量腹水、身体状态差、不适宜做腹腔镜及手术的患者,也适合该检查。
对可疑恶性腹膜间皮瘤,无论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若无手术禁忌,均应剖腹探查。一般肉眼可见脏层腹膜被致密白色的肿瘤组织覆盖,使脏器变成“冰冻”状态,肿瘤组织与腹腔脏器特别是消化道相互粘连成一体。此外,还可取得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出现腹膜间皮瘤典型症状,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便秘等,晚期老年腹膜间皮瘤患者体重下降及消瘦。
B超和CT扫描、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均发现肿瘤病变,腹水检查发现透明质酸含量每升腹水大于0.8克。腹水中检出活体细胞,最重要的是对所取组织进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呈阳性,可确诊老年腹膜间皮瘤。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比男性多见。结核性腹膜炎除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等症状外,常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多数增快,以此可鉴别。
CT可表现为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可呈结节状、肿块状、“饼”状及“污垢”状增厚,与老年腹膜间皮瘤表现类似,但前者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多见,且有原发肿瘤灶,以此可鉴别。
是一种继发于阑尾、卵巢、胃肠道等部位肿瘤的病变,典型表现为腹、盆腔内游离积液或多囊性液性包块伴多发线样分隔,或者局限性或弥漫性类软组织样病变而无腹腔积液改变,增强CT表现为轻度环形、分隔状或“花边”样强化明,可与老年腹膜间皮瘤的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及增强CT后明显强化相鉴别。
腹膜间皮瘤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肿瘤分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有手术、放疗、化疗及几种治疗手段联合等方式,现多采用综合治疗。
患者通常无一般药物治疗。
按照肿瘤分布的位置,尽可能去除可见的肿瘤,最多需要六种腹膜剥离手术,使得所有腹内表面肿瘤得到切除或剥离。Ⅰ期和Ⅱ期患者应优先考虑此手术,局限性老年腹膜间皮瘤无论良恶性均应首选手术切除。
细胞减灭术指全腹膜切除术,适合年龄小于75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无肝脏或远处转移、术前评估预计能行完整的细胞减灭术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完成细胞减灭术后再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通过灌注导管将化疗药液加热后灌注进入腹腔。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延长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满足条件的患者应该进行该手术治疗。
分为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和术后长期常温灌注化疗,适用于无腹外转移或肝实质转移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可杀灭术后残余的微小瘤灶,且腹腔局部用药可增加腹膜肿瘤部位的化疗药物浓度,减少化疗药物的全身副作用,能够延长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一般不单独使用,多配合其他治疗方案综合治疗,多用于晚期腹膜间皮瘤患者。放疗适用于手术切除不彻底或无法切除的病例,依病变范围决定全腹照射或局部照射,可帮助减少晚期癌症的症状和体征。
通过破坏细胞内叶酸依赖性的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癌作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是腹膜间皮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有严重培美曲塞过敏史的患者和孕妇禁用。
具有细胞毒性,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发挥抗癌作用,多与培美曲塞联用治疗腹膜间皮瘤。
广谱抗癌药,通过抑制DNA和RNA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使用者若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血性腹泻或便血应立即停止用药。此外,该药能抑制骨髓使血小板下降、白细胞减少,故用药期间应严查血象。
抗生素类化疗药,可使DNA解聚并拮抗DNA的复制,在酸性和缺氧条件下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该药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严查血象。此外,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通过作用于微管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癌作用,辅助治疗腹膜间皮瘤。对聚氧乙烯蓖麻油过敏者、白细胞过低严重骨髓抑制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广谱抗癌药,毒性低,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期微管的聚集而产生细胞毒作用。该药能使粒细胞减少,应严查血象,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至血象恢复正常。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免疫疗法、分子靶向疗法、基因治疗等也有研究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相关研究尚不完整,相关技术尚不成熟而无法普及。
老年腹膜间皮瘤通过积极治疗可能治愈,可以延长生命周期。但是恶性老年腹膜间皮瘤多不能治愈,只能缓解症状。此外,患者在治疗后应根据医嘱进行复诊,以观察病情变化。
良性可能治愈,但是恶性老年腹膜间皮瘤多不能治愈,只能通过治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良性老年腹膜间皮瘤患者经过治疗后,基本能活五年以上,恶性老年腹膜间皮瘤患者,若不治疗则无法活过一年,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则能活五年左右。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术后2~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患者的饮食调理应注重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
建议患者食用各种营养丰富,包含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豆类。同时由于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应食用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鸡蛋羹、碎肉末等。注意少食多餐,保证营养摄入。
忌食辛辣、温热和肥甘油腻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吸收,不利于补充营养,且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均当忌食。此外,烟酒也有强烈刺激性,也应忌吸烟、喝酒。
老年腹膜间皮瘤患者应注意自身症状的变化,适当活动有助于排解自身不良情绪,家属应给予帮助和关怀,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时应带好口罩,避免磕碰。
患者应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做到劳逸结合
老年腹膜间皮瘤患者主要通过自身症状的改变来监测病情,如突发腹痛难忍、胸痛胸闷、下肢肿胀、体重在短时间内下降较多,只要出现了部分症状就应及时就诊检查。此外,老年腹膜间皮瘤患者容易并发肠梗阻、胃肠道溃疡或穿孔,若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患者在确诊后容易受到巨大的心理打击,之后又常常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和化疗,容易产生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建议患者和家属多与医护人员交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疏导心理压力,家属也要与患者多多交流,给予鼓励与支持,避免其过于焦虑,以减轻心理因素对疾病恢复的影响。
老年腹膜间皮瘤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因此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主要是避免容易诱发其危险因素。但是定期筛查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和趁早发现疾病,以趁早进行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重视定期体检,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患有各种慢性炎症、日常接触石棉和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此外,建议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避免接触石棉粉尘,如果是相关行业从事者,应该注意防护措施,尽可能避免长期暴露在石棉粉尘环境中。
积极防治猿猴病毒40感染和各种慢性炎症,因为这两者都容易诱发老年腹膜间皮瘤的发生。
避免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避免短时间多次使用医疗照射,如X射线照射,避开核污染地区。
适当锻炼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789点赞
[1]张春霞著.肿瘤内科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87-89,106-107,121-125.
[2]John E.Niederhuber,James O.Armitage,James H.Doroshow,et al.孙燕译.临床肿瘤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1315-132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