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直肠腺瘤起源于结直肠黏膜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包括结肠腺瘤与直肠腺瘤,是常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因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部分患者有遗传因素存在,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肠道菌群紊乱亦参与此病的发生。该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辅助进行药物治疗,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引起注意。
结肠、直肠腺瘤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年龄、不良的生活习惯、代谢性疾病以及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等,好发于大于60岁的人群,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以及代谢综合征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结肠、直肠腺瘤病史者,其诱发因素包括酗酒、饮食因素。
各种代谢性疾病是结直肠腺瘤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代谢性疾病引起体内胰岛素、胆汁酸等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结肠、直肠腺瘤的发生。
部分腺瘤具有家族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患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特别是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其成员结直肠腺瘤患病率相应更高。
可以通过氧化损伤造成DNA的错误编码,从而增加结肠、直肠腺瘤的发生可能。
水果和谷类中的纤维可以显著降低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结肠、直肠腺瘤发病率差别很大,40岁以下的发病率低,60岁以上较高,男女无明显差别。
年龄>60岁是患结肠、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代谢紊乱导致肠道吸收和分泌紊乱容易增加结直肠患病率。
具有吸烟、饮酒及缺少锻炼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者患病率显著增高。
部分结肠、直肠腺瘤可复发。
结肠、直肠腺瘤患者多数无症状,少数有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带血,个别患者可引起肠梗阻,严重的肠梗阻可引发腹膜炎,恶变的患者可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
腹部不适、腹部疼痛,大的腺瘤伴发肠套叠、肠梗阻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里急后重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粪便带血。
部分位于直肠的较大的、带蒂腺瘤可在排便时脱落或脱出肛门外。
结肠、直肠腺瘤可以出现慢性得间歇性便血而造成贫血,出现口唇苍白、浑身乏力等症状。
严重的肠梗阻可引起腹膜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血压降低,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结肠、直肠腺瘤具有恶变倾向,恶变患者可出现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当普通人群出现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时及时就医,通过直肠指检、大便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等检查明确病因,注意与结肠癌、家族性结肠腺瘤息肉病等疾病相鉴别。
普通人群发现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带血时,应及时就医。
做过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应定期复查。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带蒂肿物可在排便时脱落或脱出肛门外得可先去肛肠科检查。
粪便带血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是否出现腹痛、乏力的情况?(如腹痛、乏力等)
近期症状有没有加重的倾向?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中是否有人曾有类似情况或该疾病患者?
直肠指诊颇重要,可发现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腺瘤。。
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或有大便习惯改变者应作大便潜血试验进行初筛,若阳性应深入进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内窥镜捡查,以除外结直肠腺瘤及其它消化道病变。
目前普遍公认最可靠的结直肠腺瘤检测方法是电子结肠镜检查。对于直肠腺瘤小的病变可以直接采用内镜染色及放大电子结肠镜来进行检测。
根据相关临床表现、病史、检查结果可诊断为结肠、直肠腺瘤:
患者有腹部不适、排便习惯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有息肉切除术病史,或有结肠、直肠腺瘤(癌)家族史。
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和超声内镜的结果发现结肠、直肠腺瘤,并排除其他消化道病变可确诊为结肠、直肠腺瘤。
主要变现为腹痛、贫血和腹部包块,还会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可鉴别。结肠癌者可发现肿物呈结节状、菜花状和息肉状,病理检查发现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能有转移。
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肛门有下坠感,粪便表面带血,粪便变细,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结肠镜或超声内镜检查可鉴别。直肠癌者可发现有结节状、息肉状和菜花状肿物。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30岁左右症状最明显。利用纤维结直肠镜检查可鉴别,家族性结肠腺瘤息肉病患者镜下可见结直肠内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腺瘤数量多(>100个)。
由于结肠、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原则上一旦发现结直肠腺瘤均应切除,可采取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激光、微波凝固等方法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塞莱希布等,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促进结肠、直肠腺瘤缩退。
有蒂息肉和中等大小得广基息肉均可EMR切除,病理检查有无恶变成分。
直径小于0.5cm的小息肉发生癌的机会不到0.1%,可直接电灼毁损。
直径2cm以上的广基息肉常含有绒毛成分,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镜下切除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有残留再切除,以后再随访3~6个月,如复查2~3次仍见息肉形成,应手术行肠段切除。
本病预后良好,患者通常能够治愈,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自然寿命,但是部分患者会复发甚至癌变,需定期随访治疗。
结肠、直肠腺瘤患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复发。
结肠、直肠腺瘤无复发、恶变的患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对于经内镜治疗或局部手术切除的结肠、直肠腺瘤患者,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或广基的绒毛管状腺瘤患者,建议腺瘤切除后的第一年内3~6个月进行一次肠镜检查,第二年开始每年一次。
结肠、直肠腺瘤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同时应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少吃红肉,红肉主要包括猪肉、牛肉和羊肉,其所含动物脂肪高。
多摄入膳食纤维,如粗粮、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在肠腔内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容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粪便的排出,减少肠腔内的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时间。
戒烟、戒酒,避免吃烧烤、油炸食品。
结肠、直肠腺瘤患者在生活上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把诱发复发及癌变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的身体状态。
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遵医嘱抗生素治疗。
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减少毒素产生。应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副反应。
结肠、直肠腺瘤的发病因素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有家族病史的以及年龄超过50岁患者定期筛查,我们平时也要改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运动,避免久坐等,均可有效预防结肠、直肠腺瘤的发生。
从50岁开始每10年进行1次纤维全结肠镜检查非常有必要,一级亲属中有<60岁患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的患者,建议自40岁开始每5年行1次结肠镜检查。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不吃烧烤、油炸等加工肉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戒烟、戒酒。
改善生活习惯如合理安排作息,不要熬夜,进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
4037点赞
[1]吴超,唐陈月,俞丽芬.上海冠心病患者结肠直肠腺瘤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15(1):47-48.
[2]程丽,程莉,贾丹丹,戚文娟,周长江.结直肠腺瘤发生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0):1790-1792.
[3]刘德培总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消化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56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