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化病是一种先天性、隐性遗传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先天性色素缺乏、毛囊黑素合成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其以全身皮肤、毛发色素的减少或缺乏为表现,也可能仅在外阴局部发病,表现为淡黄色阴毛,外阴、大阴唇皮肤呈乳白色或者是粉红色,小阴唇和阴道黏膜颜色比较鲜红。
外阴白化病为全身性的遗传性疾病,但也可只发生在外阴局部,该病是由于表皮基底层中含有大而灰白的不成熟黑色素细胞而无制造黑色素所致。
外阴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近亲结婚起显著作用。白化病的遗传系由单个隐性基因所决定的。黑素细胞不能形成黑素,可能是供给游离酪氨酸的机制有缺陷,或是酪氨酸酶不能转移到前黑素小体。
外阴白化病属于遗传性疾病,近亲结婚所生的女性好发。
父母为近亲结婚的女性易患外阴白化病。
外阴白化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表现为淡黄色阴毛,外阴、大阴唇皮肤呈乳白色或粉红色,小阴唇、阴道黏膜色鲜红。由于缺乏黑素保护,皮肤易于发生急性和慢性日光损害,易发生鳞癌、基底细胞癌。
表现为淡黄色阴毛,外阴、大阴唇皮肤呈乳白色或粉红色,小阴唇、阴道黏膜色鲜红。
患者其他表现为细丝状淡黄色或银白色毛发,虹膜淡蓝色,瞳孔红色,常有畏光、流泪、眼球震颤及散光等症状。全身皮肤呈乳白或粉红色,柔嫩、发干。
由于缺乏黑素保护,皮肤易发生急性和慢性日光损害。
外阴白化病的治疗目前没有有效疗法,只能进行对症处理,如避免日晒、应用遮光剂等,还要定期体检。
发现阴毛颜色为淡黄色,外阴、大阴唇呈乳白色或者粉红色,小阴唇、阴道黏膜颜色鲜红,全身皮肤呈乳白或者粉红色,毛发银白色或者淡黄色,高度怀疑外阴白化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外阴白化病的患者,当皮肤发生急性或者慢性日光损害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皮肤发生日光损害时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皮肤病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发现外阴部皮损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外阴溃疡、外阴疼痛、眼或皮肤、毛发的色素减退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容易晒伤、畏光、流泪、视力不佳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检查患者毛发和皮肤色素沉着情况,初步诊断是否为白化病。
通过基因检测、遗传学检查,可以确定类型和遗传方式。
组织病理显示基底层有透明细胞,数量及外观正常,银染色阴性不能证明有黑色素,多巴染色可阳性(酪氨酸酶阳性型)或阴性(酪氨酸酶阴性型)。
需要做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发展为基底细胞癌或者鳞癌。
特殊情况下需要做皮肤病理,检测皮肤黑色素细胞即黑素小体的形态是否异常。
外阴白化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先天性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出生即有纯白或者粉红色斑,日晒后容易发生皮炎,局部境界明显。也可伴有毛发变白或者淡黄,虹膜粉红色、畏光。组织学检查可见基底层有透明细胞,数量即外观正常。银染色证明表皮内黑色素缺乏。
白塞病主要表现为阴部溃疡,常合并有眼部和口腔损害,也叫眼、口、生殖器综合征。
白癜风后天发病,白斑由小逐渐扩大,泛发性白化病有时可累及全身,白斑部位的毛发也变白,但其它器官、系统不受累及。
外阴白化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无法治愈。只能对症处理,且需进行长期治疗。在平时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日晒,定期做眼科检查,监测视力情况。
在平时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日晒,尽可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紫外线强烈时尽量避免外出,外出应注意配戴防护眼镜、穿长袖衣物等。
定期做眼科检查,监测视力情况。对于有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等问题者,可以配戴眼镜改善,有些眼科问题可以通过手术矫正。
如果并发眼部问题,可通过相关眼部手术进行矫正视力。
外阴白化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无法治愈,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外阴白化病一般无法治愈,只能进行自身保护降低病变概率。
一般进行正规治疗,不发生病变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定期做眼科检查,监测视力情况,定期体检也可尽早发现皮肤恶性肿瘤并治疗。
宜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小白菜、韭菜、苋菜、西兰花等。维生素A对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完善,促进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辣椒、胡椒面、芥末、生葱、生蒜、白酒等。因刺激性食物可影响机体内分泌,从而造成皮肤刺痒,影响治疗。
忌食油腻的食物,油腻食物主要是指油脂类。这类食物摄入过多会促进皮脂腺的分泌使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少吃甜食和咸食,以利于皮肤的康复。
外阴白化病患者应做好眼睛和皮肤防护以减少损伤,还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应要避免日晒,可以戴遮阳帽、护目镜,穿长袖、衣裤,减少强光下的户外活动。
定期检查身体,以便及早发现皮肤恶性肿瘤,并治疗。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
穿宽松、棉丝软裤,洗漱用品要专人专用,衣物分开洗。
复诊时需要做眼科检查,定期监测视力情况,定期体检。
对于家族中有白化病患者,应尽早行基因检测。
由于外阴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起显著作用,所以应避免近亲结婚。
避免近亲结婚,在基因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产前检查、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
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晒措施,配戴防护眼镜等。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生活压力及情绪的调节,保持情绪乐观,心情开朗。
4424点赞
[1]杜传书,李巍,黄尚志等.医学遗传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94-99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