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是由气管内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包括经口气管插管造成的喉部损伤、经气管切开或环甲膜切开造成的损伤,以及由于插管气囊压力过高造成的气管壁压迫性坏死,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咯血、皮下及纵隔气肿。目前这类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一般经过治疗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影响患者日常讲话、进食,甚至危及生命。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环境因素及自身解剖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气管支气管损伤多发生在紧急和不稳定的状态下,如急诊抢救或复苏过程中,必须紧急插管时。由于在紧急状态下进行插管很难做到动作轻柔,用力适度,插管后气管支气管损伤通常发生在术中、术后的不稳定状态中。
婴幼儿主支气管过短,内径也狭小,插管困难,加上无牙齿依托,导管不易固定,气管内导管插人后其尖端可能接近隆突,上下滑动时极易造成气管壁的损伤。气管起于喉而终于胸,呈圆桶状,前方为软骨环,与食管并行紧密相附。食管前壁即附着气管膜部,而气管进人胸腔时隆突已靠近食管。妇女与老人气管膜部比较薄弱,尤其是女性气管的内径比男性小,也是气管内插管后的气管损伤更多见于女性、老人和幼儿的原因。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不多见,过去认为这一威胁生命的损伤多是胸部钝伤的结果。贯通伤及医源性的仅占少数,但随着气管插管技术广泛应用及介人性诊断与治疗的开展,日渐增多。
婴幼儿总支气管较短,妇女、老年人气管组织较为薄弱,在进行插管时较易发生损伤。
若患者情况较为紧急,在进行插管较易发生损伤。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包括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及纵隔气肿、气胸,血气胸,其中以皮下气肿与纵隔气肿最常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胸病人在放入胸腔引流管之后,由于吸入气体直接从胸管溢出,反而使呼吸困难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为查体可见颈部及胸部隆起,触诊可有握雪感,听诊可闻捻发音。
主要表现为发绀、气管导管内出现血性引流液或持续性的气体流出以及不明原因的脉氧持续下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胸病人在放入胸腔引流管之后,由于吸入气体直接从胸管溢出,反而使呼吸困难加重。缺氧严重者可导致口唇以及皮肤青紫。
损伤器官以及主支气管之后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严重者疼痛甚至可放射至肩颈部。
本病通常是开放性的损伤,故特别容易感染,且气管通过支气管与肺组织相延续,故可引起肺组织的感染,合并肺炎的患者可有咳嗽、胸痛、高热、呼吸困难等表现。
支气管损伤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出血,只当大出血时,病人才出现咯血症状,上述临床症状取决于撕裂的位置、大小,支气管血管有否撕破和纵隔胸膜是否完整。
气管损伤后梗阻会引起患者在原发病灶的基础上,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虽然气管的病变不会进一步发展,但在出现呼吸困难之前,气管狭窄的程度可达极点。
由气管插管套囊压迫所致的气管食管瘘,患者表现为通气困难、胃扩张、大量的分泌物潴留于气管支气管中,患者出现肺炎、支气管肺炎和肺脓肿,进食或吞咽甲苯胺蓝等染料后食物及染料会进入气管而呛咳出。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挽救生命、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对于有疑似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临床表现,如发绀、呼吸困难、血氧下降等症状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在发现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的患者,若出现咯血、发热、咳出胃内食物,甚至昏迷,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胸外科就诊。
呼吸困难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痛、发热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咯血、血压下降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助于初步判断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如果胸片显示肺组织萎缩,胸部出现大片白色阴影,尤其侧位片显示脊柱前面有一定白色阴影区域时,说明气管及中支气管损伤。
可发现气管损伤的直接征象,气管透亮带的变形及不连续,甚至有错位的征象。
可以明确气管支气管损伤的部位、程度等,对于早期或晚期病例都有肯定的诊断价值,而阴性的检查结果则可以排除支气管破裂的存在。胸部损伤后严重咯血症状不可忽视,即使无气管和支气管断离的其他指征,也应立刻考虑做支气管镜检。
结合临床症状、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首发症状常可在插管后立即或最初12小时内出现,如头、颈和上胸部下气肿、咯血,在严重病例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
胸部X片常见纵膈气肿。
CT在气管损伤诊断的敏感性达到85%,特异性的CT所见,包括气管内导管球囊过度扩张,或变形导管气囊自气管疝出,局部气管壁缺损或中断。
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发现气管损伤部位。对于气管切开而不愈合的患者,切口可发现分泌物,并随呼吸运动有气体排出或形成小水疱。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的治疗,首先考虑外科手术。而手术要根据损伤的解剖情况,最好是经过气管镜核定受伤的部位和范围。
由于气管与外界相通,气管损伤易并发感染,且对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也需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为头孢类抗生素。
若患者病变未累及气管壁深处,且气道狭窄不严重,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以使瘢痕组织消退。
若颈段气管狭窄不严重,小于5cm,可行气管端-端吻合术。
若因气管切开造口引起的气管狭窄,影响到患者的通气,可切除气管的狭窄段,重建支气管。
近年由于大多数病例并不是立即有生命威胁,急诊治疗以保证通气为优先,可以安全和有效地采用胸腔引流和继续观察处理。
这类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管狭窄的程度。
采用支架的方式来撑开气管狭窄段,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之后可使用较细的T管长时间放置,病情稳定之后再拔除T形管。
医源性气管支气管损伤是医疗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及早诊断,正确处理,极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并且有望治愈。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治疗刚开始,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可6个月复查一次,主要的复查项目为胸部CT,方便快捷,且为无创操作。
患者术后以流质饮食为主,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凉,以减少对咽喉部及气管的刺激。日常应多食用高营养、高纤维食物,以蔬菜、水果、蛋奶类食物为主,切忌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类食物,并严格戒烟、戒酒。
患者以流质饮食为主,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凉,以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如温度适宜的稀粥、藕粉、软烂面条等食物。
忌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类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冷海鲜等。
戒烟、戒酒,多食用高营养、高纤维食物,以蔬菜、水果、蛋奶类食物为主,以促进创伤面的愈合与恢复。
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气管恢复正常为主,还需避免发生并发症或在并发症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患者应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
手术后患者使用抗炎药等若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避免剧烈的活动,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
术后应注意敷料是否干燥,每日检查伤口引流情况。若敷料较湿、引流量过多或引出血性液体,应及时告知医生。
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应注意卧床休息,3~5天之后应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生活中应注意戒烟、戒酒,在粉尘环境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尽量避免气道狭窄的发生,避免发生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的损伤。
4044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外科疾病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黄志强,吴孟超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