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由于纤毛运动异常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常在儿童期以呼吸道症状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临床检查联合纤毛功能和结构检查对诊断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有高度精确性。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无法治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等。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发病可能是动力蛋白臂异常、放射辐异常、中心微管异常、缺失中心鞘管、缺失微管连接蛋白、轴丝缺失、纤毛缺失或延长、纤毛随机排列等导致的,多由基因突变导致。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致病基因众多,临床表现多样,只要涉及纤毛组装、结构或功能蛋白的任何基因突变,都能导致纤毛结构功能缺陷。此时,含有纤毛的组织器官包括中耳、鼻窦、支气管、肺、大脑室管膜、女性生殖道和男性精子等,这些均可出现病变。至目前为止,已有近40种基因突变引起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报道。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甚至受到致畸病毒感染,都可能会诱发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发病率较低,约1/40000~1/2200。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从婴幼儿到成年人均可发病,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年,常于婴儿期起病,与性别、地域、种族无关,但在近亲结婚时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有高发的现象。
具有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
父母近亲结婚,其子代更易出现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纤毛结构缺陷,大部分患者的纤毛超微结构异常,从而导致纤毛运动异常,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症状、鼻窦炎、支气管扩张、中耳炎等。
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常易误诊为一般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哮喘和肺结核。发病年龄可自婴幼儿至成年,但以学龄儿童及青年为多。部分患儿可在新生儿期岀现症状,如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黏膜纤毛功能异常,引起鼻窦内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潴留,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或鼻息肉等。慢性鼻窦炎症状较轻缓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流脓涕、鼻塞、嗅觉障碍、头晕、头痛等,还可以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表现。
气道黏液纤毛清除缺陷可以导致复发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炎及肺炎,以致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多发生在中叶和下叶,其严重程度与年龄和肺功能相关。有50%的儿童在8岁的时候有支气管扩张,在成人中几乎普遍存在。
中耳及咽鼓管纤毛功能障碍,将导致反复化脓性中耳炎,可致慢性中耳炎,表现为耳朵深部钝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额、颞部,牙或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喷嚏时耳痛加重,婴幼儿会出现哭闹不休的表现,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可以出现鼓膜穿孔和听力丧失。
脑、脊髓室膜的纤毛功能障碍可引起脑积水等。脑积水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及视乳头水肿和共济失调的体征。婴儿脑积水由于骨缝未闭,对脑积水可有代偿作用而较缓出现症状,颅内压增高常继发有脑疝症状。头颅快速增大,前囟扩大、隆起、张力较高,头部叩诊成“破壶音”,重症者叩诊时有振动感。急性脑积水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儿童常有发育迟缓,智力轻到中度降低。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结纤毛异常,使内脏的定向旋转变为随机旋转,可出现右位心或全内脏转位,这是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特征表现,是卡塔格内综合征三联征之一。
约1/3的患者存在生长发育落后,此外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还与色素性视网膜炎、多囊肾、脑积水、脾发育异常,如无脾、脾发育不全、多脾等,以及肾发育不全、肝外胆管闭锁等疾病相关。
包括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或鼻息肉、内脏转位三联征。在胚胎时期,纤毛参与胎儿器官的排列工作,由于其运动障碍,常导致内脏转位。因此,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者常并发卡塔格内综合征,约占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者的50%。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可导致女性生殖道和男性精子出现病变,从而影响生育功能。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严重患者可能会并发呼吸衰竭,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可能会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可能会并发脓毒血症,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无法治愈,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需要及时就医,通过加强气道清理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或维持肺功能,预防慢性肺损伤的发生。
当患儿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如反复咳嗽、咳痰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当患儿反复发作头痛、发热、中耳炎、鼻窦炎等,应当及时就医。
当患儿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意识不清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或儿科就诊。
什么时候发现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道症状,反复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耳部疼痛、放射痛,听力下降,哭闹不休、呕吐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去过其他医院治疗?
临床检查联合纤毛功能和结构检查对诊断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有高度精确性。目前没有一个单独的测试可以捕获所有的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缺陷。
取鼻腔黏膜活检或支气管镜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在电镜下观察纤毛数目及结构异常,是诊断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重要标准。
使用高速摄像显微分析观察纤毛摆动频率及摆动形式可辅助诊断。正常纤毛摆动频率为(12.5±1.8)Hz,如果其摆动频率低于11Hz则为异常。
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是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重要的辅助检测方法之一,具有无创、快速、经济的优点,可作为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筛查试验。与健康人、哮喘患者相比,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者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水平明显降低。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一种孟德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异质性遗传病。
适用于10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筛查试验,将直径为1~2mm的糖精颗粒放在患者下鼻甲处,距鼻头1cm,患者安静坐位,头向前低,记录患者感觉到甜味的时间,如>60min仍不能感觉到甜味,则高度怀疑此病。
是利用特殊抗体进行二次免疫荧光标记,定位发现纤毛蛋白缺失,从而帮助诊断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一种方法。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从而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胸部CT可以清晰的显示胸部感染的范围,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从支气管、鼻腔中取病理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毛,从而判断是否有纤毛运动障碍。
有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典型病史,结合以下任意1个阳性结果,可确诊为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典型的纤毛超微结构异常,包括外动力臂缺失、内外动力臂联合缺失、内动力臂缺失并伴有微管转位;确定的双等位基因致病性突变。
有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病史,结合以下结果阳性,则高度怀疑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但并不能确诊。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水平明显降低,三次HSVA结果支持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如纤毛不动或环形摆动;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培养后HSVA结果支持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如纤毛不动或环形摆动。
囊性纤维化可有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多系统累及,表现为外分泌腺功能紊乱,分泌液粘稠。可有反复咳嗽、咳痰及肺部感染,鼻窦黏液增多阻塞也会导致慢性鼻窦炎。本病开始多发生于上叶支气管,常侵犯亚段支气管及细支气管,而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通常累及肺的中下叶,很少侵犯上叶。汗液氯离子测定及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蛋白基因的检测对诊断很有帮助。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与遗传相关,常在婴幼儿期即出现反复感染,鼻、中耳、肺、消化道、皮肤等均可受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在肺部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最常见的为反复感染,使患者出现支气管扩张的风险增加。病史及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吞噬细胞、补体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在少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需要进一步行基因检测。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持续4周以上的湿性咳嗽,胸部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壁增厚,可视作支气管扩张的前期状态。经抗感染治疗2周以上咳嗽症状可缓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可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或细菌培养阳性。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道的感染,与气道黏液的纤毛清除功能障碍有关,通常不伴有鼻窦炎、中耳炎。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因不清,表现为咳嗽、咯痰和活动后气促,多有鼻窦炎,胸部HRCT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结节和支气管扩张。肺部持续性湿啰音、低氧血症、冷凝集试验效价增高有助于鉴别。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治疗原则是通过加强气道清理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尽可能地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或维持肺功能,预防慢性肺损伤的发生。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抗感染治疗、高渗盐水雾化治疗、应用黏液溶解剂、手术治疗以及基因治疗。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儿易存在呼吸道感染,但并不推荐预防性口服抗生素治疗。只有当患儿病情反复或急性加重时,才考虑抗生素治疗。致病原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治疗上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如药敏结果阴性,可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轻度急性加重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疗,重度急性加重或口服抗生素治疗失败时才需要住院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总疗程2~3周。
当患儿在急性加重期出现气流受限时可短期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当患儿合并哮喘或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可吸入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有乙酰半胱氨酸,可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从而保护肺功能。
手术治疗包括肺叶、肺段切除术和肺移植。由于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儿往往存在弥漫性肺部病变,选择肺切除术应格外慎重。只有当药物治疗失败、肺部病变逐渐加重、严重咯血引起患儿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时,才可以考虑进行肺叶肺段切除术,肺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手段。
体位引流、自主排痰、主动呼吸训练等物理治疗,有助于清除气道内痰液,是治疗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呼吸肌功能,促进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提高气道的廓清能力。
有研究证实雾化高渗盐水30~70g/L,可有效地提高气道中黏液的清除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的患儿中。在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儿中,可以考虑雾化高渗盐水治疗。
使用慢病毒载体,将正常的cDNA转导至患者体外培养的纤毛上皮细胞中,基因被转录和表达,从而恢复正常纤毛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不能治愈,如能早期诊断,采取适当防治措施,预后尚好,反复感染者多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尚不能治愈。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不能治愈,只能对症治疗,反复发生感染者寿命可明显缩短。
一般应每3~6个月随访1次,每年进行2~4次痰培养及肺功能测定。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每2~4年复查肺部影像学。如果病情不稳定或岀现急性加重时,也应行肺部影像学检查。每2年进行1次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当出现喘息等症状或原因不明的病情加重时,需要行曲霉IgE等检查。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清淡饮食,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宜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进食优质蛋白饮食,如鱼肉、牛奶。
禁忌吸烟饮酒,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护理主要是根据其具体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重点是注意日常生活护理,避免感染。
注意防寒保暖,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达到清洁鼻腔的目的。
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继发感染。
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和整洁,注意开窗通风,适当锻炼。
如采取肺移植手术治疗,严密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注意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严格按照要求随访。
小儿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属于遗传性疾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控制已经患有此病患儿的病情,避免感染。
具有相关家族史的孕妇,在孕期可进行基因筛查。
定期复查痰培养、肺功能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等,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
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如有呼吸困难,可以平地慢走或者翻身、活动手脚。
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4015点赞
[1]王昊,徐保平.儿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4):306-308.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疑难少见病协作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2):94-99.
[3]徐丽,周璇,周敏.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0,41(5):397-400.
[4]杨琴,马红玲,郑跃杰,等.HYDI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9,37(4):268-27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