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状湿疹是湿疹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慢性湿疹,最大特点是湿疹损害像钱币一样呈圆形,表现为红色密集性小丘疹、水疱,融合成1~3cm直径的圆形损害,境界清楚,表面有渗出。慢性者皮损浸润、肥厚、脱屑、色素沉着,好发于手、足、背、四肢等处,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迁延多年。
钱币状湿疹病因不明,许多因素起着单一或复合的作用所致,可能与食物过敏或病灶感染有关,现多认为长期精神紧张可引起本病。
针对于具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钱币状湿疹的发病率更高。
长时间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可诱发钱币状湿疹。
出现感染病灶后会出现该病。
更年期女性会因激素水平紊乱诱发该病。
日常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的人群,皮肤屏障被破坏,刺激后诱发本病。
饮酒过多易造成血管扩张,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紫外线照射、空气质量差、寒冷刺激、过度干燥等诱发。
压力是钱币状湿疹常见的诱因。
刺激,如饮酒以及化学或物理性刺激可诱发该病发生。
过度疲劳以及近期有新出现的感染病灶,如感冒、扁桃体炎等,也可诱发钱币状湿疹。
本病在女性中以青年为多,在男性中以成年人为多,男性到40岁时发病率迅速增多,直至80岁,小于10岁和患遗传过敏性湿疹的儿童也可患病。
本病常见于男性,发病高在55~65岁。
女性在15~25岁也是发病高峰。
钱币状湿疹最主要的症状是患者出现红色皮疹聚集而形成瘙痒性圆形斑块,随着病情的发展,该圆形皮肤损害可逐渐增多,周围可出现水疱或丘疹,瘙痒加剧。严重损害发生在躯干部,呈手掌大或更大的斑片,而且伴有丘疹、水疱和渗出。
钱币状湿疹好发于手背和手指,其次为前臂伸侧,肩部、臂部、小腿等处亦可累及。皮损约为5分硬币大小的红斑急性发作,瘙痒剧烈,伴有密集的丘疱疹、水肿、渗液和结痂。损害可逐渐发展扩大至4~5cm直径或手掌大小,边缘鲜明,可在身体其他部位同时发生。大的皮损可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有的渗液甚多,有的逐渐增厚形成硬质斑片,周围可有散在丘疱疹或痂皮。本病病程慢性,愈后易复发。
皮损易继发细菌、真菌感染。
慢性病程长期迁延不愈者,真菌感染易继发于皮损出现,而导致手癣。
少数病程长期迁延不愈者会出现皮肤苔藓化,并发神经性皮炎。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皮肤病患者来说极为重要,在自觉皮肤瘙痒还未出现皮损的早期就应及时就诊,避免疾病迁延不愈,出现瘢痕残留及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突发湿疹且伴有皮肤瘙痒者,应及时就诊。
皮损约为5分硬币大小的红斑,且伴有密集的丘疱疹、水肿、渗液、结痂,应及时就医。
皮损不断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硬质斑片者,应立即就医。
患者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有什么症状?(如皮肤瘙痒、环形红斑、疱疹)
是不是经常抓挠该部位?
有没有用热水烫过该部位?
是不是经常用洗衣粉、洗洁精等碱性清洁剂?
生活环境是不是过冷?空气质量怎么样?
既往有无皮肤病史?有无其他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使用过什么药物治疗吗?
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皮损部位、面积及分布,皮损边界清楚,呈红斑状,伴有水肿、渗液和结痂。
大片融合性皮损可为硬质。
如继发细菌感染,可见白细胞升高。
检测过敏原通常是阴性。
皮肤镜检查可仔细观察到皮损的具体损伤程度。
进行查血、点刺试验以及斑贴试验可明确具体过敏原。
具有典型的钱币型外观,边界清楚,其上密布丘疱疹,早期急性发作、瘙痒剧烈、红肿显著,好发于手背,划痕试验检测过敏原通常为阴性,容易诊断。
皮损边缘与钱币状湿疹相比境界略不清,同时有渗出和无鳞屑也是区别之处。
体癣丘疱疹集中在损害边缘,中央皮损趋于消退,真菌镜检阳性,钱币性湿疹丘疱疹密集于整个损害表面,无真菌感染。
有接触过敏史,损害以单一形态为主,如红斑、肿胀,边界与接触物范围基本一致,通过症状以及过敏史容易与钱币状湿疹鉴别。
钱币状湿疹病程缓慢,易复发,故应长期维持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药物口服及局部外敷治疗、物理治疗、皮肤护理等。
查找病因,隔绝致敏原,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基础疾病。
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H1受体拮抗剂有镇静、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亦可选择无中枢镇静副作用的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替利嗪。可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也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可用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0.25%普鲁卡因加维生素C静脉注射。
一般不主张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期炎症显著且泛发者可考虑短期服用,如泼尼松,见效后可酌情减量以至停用。
可选用冻干卡介苗(卡提素)、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对慢性湿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效。
对伴有细菌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可选用如内服红霉素、环丙沙星或肌注青霉素等。
在疾病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小疱而无渗液,可选用湿敷或具有止痒作用的洗剂,常用2%~3%硼酸水湿敷,炉甘石洗剂或2%樟醇(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等。
水疱糜烂渗出明显,可选用复方锌铜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
根据渗出糜烂的轻重、有无皮肤浸润肥厚、瘙痒程度,加入3%黑豆馏油、5%紫草、10%生地榆氧化锌油,2%樟醇(冰片)、5%黑豆馏油泥膏。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液氮冷冻治疗,浅层X线或放射性核素(32P或90Sr)敷贴疗法等,可用于病期较久和顽固的皮损。
此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此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此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可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耳针可取肺、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穴。
钱币状湿疹病程长,部分皮损可逐渐消退,而其它处损害会继续存在,皮损消退后经长短不定的间歇期又可复发。长期迁延不愈局部会出现皮损增厚,严重影响皮肤美观。
本病可以治愈,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本病发作往往只累及皮肤,不累及脏器,故不影响寿命。
本病患者应每月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
优质蛋白质饮食有利于本病患者皮肤的恢复,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B,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清淡饮食,忌食油腻、辛辣食物。
宜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皮损感染的几率。
均衡膳食,保证营养充足,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有利于皮肤恢复。
忌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海鲜,以免诱发皮肤瘙痒而使本病复发。
日常注意饮水充足,保证皮肤水分充足,保护皮肤屏障完整。生活中避免与易导致过敏的变应原接触,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内衣宜穿棉布衣物,避免化纤衣物刺激皮肤。
若皮肤出现脱屑,要加强皮肤保湿,涂抹保湿霜或外用药膏,但不可外涂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皮疹全身泛发。
避免暴晒及大量出汗等皮肤刺激因素,避免剧烈运动,出汗后要勤换衣物。
进行激素治疗的患者,要遵医嘱用药,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
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患者使用抗过敏药期间易发生不良反应,引起嗜睡,故服药期间不得驾驶交通工具出行。
患者每个月需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因本病累及皮肤,影响美观,易引起患者焦虑心理,家属应鼓励患者积极治疗,鼓励患者了解本病预后良好,积极配合治疗。
由于职业需要接触化学制剂或日常家用各类清洁剂时,所有人群均应戴手套做好皮肤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对于钱币状湿疹的预防应远离易过敏的变应原,尽量保持皮肤屏障完整,维护皮肤健康。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的情绪波动。
避免皮肤刺激,如经常使用热水烫洗。
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的情绪波动。
职业接触化学药剂或接触家用清洁剂戴好隔离手套,注意防护。
避免暴晒及大量出汗。
若出现感染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若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生活注意防晒,室内保持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
4323点赞
[1]虞瑞尧.常见皮肤病诊断彩色图谱[J].金盾出版.2012.
[2]吴志华,李景月.皮肤性病学[M].第2版.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17-20.
[3]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53-56.
[4]郭子英.实用皮肤病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马绍尧主编.现代中医皮肤性病学[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153-1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