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细胞棘皮瘤又名苍白细胞棘皮瘤或Degos棘皮瘤,1962年学者Degos等首先描述,在临床和组织学上相当独特,是由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糖原储存异常构成的一种肿瘤,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多发生于中年人,损害为红色或褐色的单个偶尔多个隆起坚实的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干燥脱屑。直径1~2cm,通常发生于下肢腓肠肌部位。治疗多采用外科切除,治疗效果较满意,极少复发。
透明细胞棘皮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多见于40岁以上中年人群。
透明细胞棘皮瘤是由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糖原储存异常构成的一种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
透明细胞棘皮瘤多在40岁后发病,多见于中年男人。
透明细胞棘皮瘤多见于40岁以上中年人群。
透明细胞棘皮瘤的损害为单个,偶尔多个隆起坚实的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干燥脱屑,部分病例损害表面覆有薄痂、渗出和潮湿。
透明细胞棘皮瘤损害为单个,偶尔多个隆起坚实的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红色或褐色,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干燥、脱屑。直径1~2cm,通常发生于下肢腓肠肌部位。
部分病例损害表面覆有薄痂、渗出和潮湿,边缘有细小油腻性鳞屑呈领圈状。
如患者皮肤出现红色或褐色隆起坚实的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诊于皮肤性病科。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对此病进行诊断。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红色或褐色隆起的坚实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有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干燥、脱屑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当出现红色或褐色隆起的坚实的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等症状时,及时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哪里不舒服?
症状持续多久了?(红色或褐色隆起坚实的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并进行触诊,感受皮损的质地。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此为确诊透明细胞棘皮瘤的主要手段。
皮损呈红色或褐色隆起坚实的小丘疹、斑块或半球状结节,其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干燥、脱屑。
表皮角化不全,明显棘层肥厚,在损害中央可见大而透明的细胞团块,细胞排列紊乱,胞质透明如水肿状,胞核正常。此种透明细胞与周围表皮细胞相比迥然不同,因此境界十分清楚,PAS染色阳性。真皮内结缔组织水肿,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慢性炎细胞浸润。
浅表的透明细胞汗腺瘤最常见于头皮。患者皮肤为单叶或多叶状实性或囊性结节,偶亦为隆起性皮肤团块,直径5~30mm。肉色或红色损害,通常单发,生长缓慢,可呈分叶状、圆屋顶状结节。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进行鉴别,浅表的透明细胞汗腺瘤肿瘤细胞如空泡状,而透明细胞棘皮瘤呈海绵状、水肿状。
透明细胞棘皮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也可通过激光、冷冻、电凝进行及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不易复发。另外,卡泊三醇软膏可使得棘皮瘤的鳞屑减少,切除前可使用。
本品为维生素D衍生物卡泊三醇的外用制剂,能抑制皮肤细胞增生和诱导其分化,可抑制此病鳞屑的产生。
此药物为中效能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痒、调节免疫、抗过敏的作用。
在局部麻醉下对皮损进行完整的切除,可做边缘稍微的扩大切除,达到除根的目的,很少复发。
以二氧化碳激光为主,此激光强度较高,可切割病变组织,或使病变组织灼烧坏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多使用液氮冷冻技术,对局部的病变组织进行冷冻,使其坏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通过特殊器具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将病变组织及其周围的血管烧灼至坏死,使其无法继续生长,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透明细胞棘皮瘤的治疗效果较满意,可以治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不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影响,手术后无复发的患者无需复诊。
透明细胞棘皮瘤可以治愈。
透明细胞棘皮瘤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手术后无复发的患者无需复诊。
透明细胞棘皮瘤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透明细胞棘皮瘤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患者搔抓患处,手术后尽量避免刀口沾水等。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还应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经常洗手,保持皮肤干净。
禁止患者搔抓患处,抓破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
手术后尽量避免刀口沾水,避免感染。
积极监测患者病情,以便衡量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对本品过敏者、钙代谢失调患者以及有维生素D中毒症状者禁用,禁止与水杨酸制剂合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妊娠期慎用,对本品及甾体激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不可长期、大量、大范围使用。
透明细胞棘皮瘤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
4056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516.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34.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46.
[4]董婧,黄萌.透明细胞棘皮瘤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