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又称甲状腺相关眼病,单眼或双眼发病。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畏光、流泪,如果伴有甲亢,会有脉搏加快、消瘦、食欲增加、手抖等全身表现。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眼部治疗,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不能完全治愈。
甲状腺中毒性突眼的发生,可能一方面由于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而使眼眶平滑肌紧张收缩,把眼球向前牵引。另一方面由于眼外直肌变厚而松弛,从而减少了眼球向后的拉力,并由于继发的眶内脂肪填满了眼球后面留下的空隙,因此眼球即使在外来压力下,也不能恢复原有的位置。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全部摘除后,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所致,称垂体性突眼(恶性突眼),近年来研究结果提示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素与促甲状腺素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当突眼是处于进行状态时而作甲状腺切除术,就有促进突眼发展的危险。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公认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或器官免疫性疾病,且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球后脂肪和结缔组织促甲状腺素受体的异常表达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内分泌性眼球突出好发于中年女性,常由甲状腺相关疾病所伴发。
目前研究认为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是一种与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轴相关的眼部病变。内分泌性眼球突出与遗传有关,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致使B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此外,淋巴因子增多,成纤维细胞激活,产生过多细胞外物质和胶原纤维。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是由甲状腺疾病引起,而是免疫系统自身稳定机制紊乱而引起异常T细胞对甲状腺和眼外肌的反应。眼球前突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和局限在眼外肌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相互作用而引起。同时眼外肌膜上结合的甲状球蛋白与眼、甲状腺的共同抗原发生反应也与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有关。
在成人眼眶疾病中,内分泌性眼球突出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均为第一位,约为20%,发病时间为10~12年不等。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的发病年龄组范围较大,青年至老年均可发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眼征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4,单纯有眼征者男性略多于女性或性别无差异。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的患者可见眼球突出、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畏光、流泪,如果伴有甲亢,会有脉搏加快、消瘦、食欲增加、手抖等全身表现。内分泌性眼球突出可并发睑裂闭合不全和暴露性角膜炎,甚至化脓性角膜溃疡或穿孔,眼底可以发现视网膜出血和视乳头水肿。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的主要症状分为眼部症状及全身症状。
眼球突出、视物重影、眼球运动障碍、结膜充血、水肿、眼睑闭合不全所致的暴露性角膜炎;畏光、流泪;视力减退、视野改变、视盘水肿苍白、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中央和(或)周边视力下降。
脾气暴躁、心跳加快、消瘦、食欲亢进、手抖等甲亢表现。
由于眼球长时间突出不能闭合,角膜干燥,可引起暴露性角膜炎,如果干燥状况不能及时缓解,长时间会导致化脓或穿孔。
由于眼眶内压力增加,使视网膜静脉发生阻塞,导致眼外肌麻痹。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常由于视力下降或眼球突出、畏光、流泪等不适就诊,医生可根据全身症状和眼部表现,结合所做检查进行诊断。
当患者出现眼球突出、视物重影、眼球运动障碍、结膜充血、视力减退、心跳加快、消瘦、食欲亢进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寻找并控制原发疾病,同时就诊眼科进行局部对症处理。
有没有发生过甲亢?是否有手抖、心跳加快、食欲亢进的表现?
最近服用过哪些药物?
发现眼睛突出多久?是否有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的表现?
最近做过哪些检查?
家里有没有人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可检查眼球运动是否障碍,有助于疾病诊断。
可测量眼球突出度是否正常,有助于疾病诊断。
可检查视力、结膜、角膜是否存在病变,有助于疾病诊断。
可检查视网膜是否存在病变,有助于疾病诊断。
可检查视野损害的类型,若出现病理性暗点或视野缩小,有助于疾病诊断。
CT及超声的异常改变,有助于疾病诊断。
可检查碘-131吸碘率、血清T3和T4水平、血清TSH水平、T3抑制试验及TRH兴奋试验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异常变化,可用于甲亢的辅助诊断。
眼球突出、视物重影、眼球不能转动、眼红、眼痛,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眼球暴露;畏光、流泪;中央和/或周边视力下降。
脾气暴躁、心跳加快、消瘦、食欲增加、手抖等。
眼球向部分方向转动时受限甚至眼球固定在某一眼位。如下直肌病变,眼球向上转动受限。
可以发现眼球异常突出。
视力下降;眼睑退缩、上眼睑迟落、关闭不全;结膜水肿、充血、并可突出于睑裂之外;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可见视盘水肿或苍白;视网膜水肿或渗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
可出现病理性暗点或视野缩小。
CT提示多眼外肌梭形肥大、筛骨纸板受压所致的“细腰瓶”样改变;超声提示眶脂肪回声增强、眼外肌增粗。
内分泌相关检查,如吸碘率、血清T3和T4水平、血清TSH水平、T3抑制试验及TRH兴奋试验等,可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
如眼眶蜂窝织炎是眶内软组织或骨膜下的急性炎症。由于眶和颅腔、眼球的密切关系,可以引起永久性视力障碍和颅内并发症。多由邻近组织的感染扩散,或外伤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及运动障碍,并有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眼底可有视乳头充血、水肿及视网膜水肿。重者体温增高,白细胞增多。由于心-眼反射,可能出现相对的缓脉。眶内炎症可通过静脉眶上裂波及海绵窦,可形成海绵窦栓塞。
如眼眶癌除原发于泪腺者外,眼眶癌多由副鼻窦、眼睑癌侵犯至眼眶,或由全身癌肿转移而来。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有助于诊断。转移癌的原发肿瘤以乳癌、肺癌为多见。老年人,单侧眼球突出伴复视,有癌肿史,应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以除外转移癌。
当眼眶容量小、眼球大小正常时,或眼球体积增大,如牛眼、水眼或高度近视眼时,可表现为假性眼球突出,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的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眼部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突眼尚无满意根治方法。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如果伴有甲状腺疾病时,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出现甲减时,应用甲状腺片可减轻突眼,又可防止甲减及改善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可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甲状腺素片用量。睡眠时可以高抬头部,以减轻眼部肿胀。也可以通过戴茶色镜,使用人工泪液,夜间涂眼膏、戴眼罩、来防止外界刺激。
患有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的患者眼部治疗,应首先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有禁忌症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会使血压增高,导致消化道出血、感染及精神症状等,服药期间要加服钾盐和抗酸剂,同时注意监测血压、血糖以及大便潜血。
应用脱水剂可减轻眶内水肿。
应用肉毒杆菌A局部注射可缓解眼睑退缩、改善复视症状;抗生素眼膏可用于保护眼角膜。
主要目的是保护视神经及角膜(眼眶减压手术),其次是维持双眼单视(眼外肌手术)及恢复美观(眼睑手术),严重者需要行紧急开眶减压术或眼睑缝合术等。
当用总量达2000拉德时可有效改善内分泌性眼球突出。
垂体照射目前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
以内科治疗为主,一般采用抗甲状腺药物疗法。放射性同位素碘-131与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有同等疗效,对于突眼则应取对症治疗,如对高度暴露的角膜应进行保护,防止角膜干燥及感染,涂消炎眼膏及戴眼罩;上下睑裂部分缝合术可减轻角膜暴露,激素疗法仍未肯定。
局部注意保护角膜预防感染。球结膜水肿较严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滴眼,结膜下或球后注射地塞米松。有人主张滴用5%~10%胍乙啶治疗眼睑后缩,或球后注射透明质酸酶,全身亦可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及甲状腺干制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可用X线照射脑(下)垂体视丘部。
目前对于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只能对症处理。如果积极配合治疗,眼部症状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眼部症状应每半年复诊,原发疾病应积极配合相应医生的治疗建议,如甲亢患者应每半年到一年于内分泌科就诊。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达不到完全治愈。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原发疾病及伴发疾病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甲亢引起的眼球突出可在3~6个月后于内分泌科复诊,如有眼部不适,及时去眼科就诊。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重饮食的管理,禁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品,限制食物纤维的摄入,多吃含钾高的食物。除此之外,甲状腺相关性眼球突出患者应禁用含碘食物,进行高蛋白饮食。
禁食乳制品至少三个月。禁用咖啡、茶、尼古丁和刺激性饮料食品。
患者除要忌用含碘高的食物外,饮食中还要忌温热、辛燥的食物,如辣椒、桂皮、生姜、羊肉等。
限制食物纤维,应少吃糠麸、卷心菜、苹果、胡萝卜等含食物纤维多的食物。
甲亢患者可常吃花生、苏子等具有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的食物,火盛者可食用西瓜、菜豆、芹菜、金针菜等凉性食物,阴虚者可用有滋阴功能的食物,如木耳、桑椹、甲鱼、鸭等,脾虚者可用健脾止泻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苹果、大枣、芥菜等。
多吃含钾高的食物,也应食用富含钙和磷的食物。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患者因其外貌改变,可能会存在心理变化,在治疗相关不适症状的时候注意关注其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情感和精神交流,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食咖啡、茶、酒等刺激性物品。
注意眼球突出的程度。
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时间、剂量和途径,若需手术治疗,需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平时眼部避免太阳直射,勿养成眯、眨、挤、揉眼睛的不好习惯。
尽量少戴隐形眼镜,多饮水、多休息。
每天可进行适当的眼部按摩,如提拉眼睑位、轮刮眼眶、按睛明穴。
尊重和关心病人,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想法,鼓励其保持乐观情绪。
甲状腺疾病所引起的内分泌性眼球突出,在治疗原发病时多会使用放射性药物,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平时注意穿戴铅服,患者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应集中处理,减少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对此类患者的接触。
甲亢患者或多或少会伴有眼球突出的症状,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密切关注眼部症状,可去眼科进行突眼度的检查。其次,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应掌握用眼卫生,不能长时间伏案工作,要注意休息、不熬夜,减少外界对眼部的刺激。同时也要时常运动,增强体质。
家中有内分泌性眼球突出遗传病史或甲状腺疾病病史者应每年去医院检查,进行眼底检查和突眼度检查。
如果有头部外伤或脑部肿瘤病史者,应积极去眼科筛查眼部状况,防患于未然。
注意休息,预防眼部疲劳,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同时吸烟的患者尽量戒烟。
积极治疗内分泌疾病,如甲亢。
白天戴茶色眼镜、使用人工泪液,夜间涂眼膏、戴眼罩,减少外界刺激。睡眠时抬高头部,减轻眼部肿胀。
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注意,在合适的光线、亮度下进行;端正近距离用眼姿势;缩短近距离用眼时间;在工作一小时左右主动放松眼睛。
4053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80-688.
[2]李国强,李永进.CT和MRI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断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3):68-7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