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瘤又称皮脂腺上皮瘤,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有学者认为是皮脂腺腺瘤的异型,或者是介于皮脂腺腺瘤和基底细胞癌之间的状态,还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向皮脂腺分化的基底细胞癌的同义词。此病是罕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60岁以上女性,也有生后不久即发生者。通常为孤立、圆形高出皮肤的黄色、橙色或肉色的丘疹、结节,好发于面部、头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皮脂腺瘤的病因尚无定论,多发性型常与多脏器恶性肿瘤相关。此病的发病或许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与基底细胞癌和致癌物的关系尚无定论。年龄增大并为女性、具有家族史、患有Muir-Torre综合征可能也会诱发此病。此病不具有传染性,好发于60岁以上女性。
多发型常与多脏器恶性肿瘤相关。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本病发病。
皮脂腺分化的基底细胞癌与此病是否有关尚无定论。
目前无可靠文献表明此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此病罕见,好发于60岁以上女性,也有生后不久即发生者。
60岁以上女性、有皮脂腺瘤的家族史者和Muir-Torre综合征患者好发皮脂腺瘤。
肿瘤多见于面部和头皮,少数可见于眼睑,为一个直径1~3mm、黄色至橙色或肉色的丘疹、结节、肿块,偶有数个。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破溃者可能并发脂溢性角化病、皮脂腺痣、Muir-Torre综合征、溃疡等。
皮脂腺瘤多见于面部和头皮,少数可见于眼睑。
为一个直径1~3mm、黄色至橙色或肉色的丘疹、结节、肿瘤,偶有数个。
瘤体生长缓慢,有时也会迅速生长。
皮脂腺瘤可发生在脂溢性角化或皮脂腺痣的皮损中,也可能是Torre-Muir综合征的一个表现,未见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报道。
主要见于40岁以上成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又称老年疣、老年斑,也称为基底细胞乳头瘤。可发生于除掌跖之外的任何皮肤,但躯干和头颈部最为好发。皮损常多发,临床上其数目、大小、形态、颜色深浅等方面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圆形或者卵圆形丘疹或斑块,淡褐色至黑色,境界清楚,似粘贴在皮肤表面。
常以皮脂腺增生为主,来源于原始上皮胚芽。皮脂腺痣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面部或颈部,尤其是头皮。
临床特点是多发性皮肤肿瘤并发内腔恶性肿瘤。皮肤肿瘤包括皮脂腺瘤、角化棘皮瘤、皮肤癌等。内脏恶性肿瘤有结肠癌、十二指肠癌、子宫内膜癌等。男女均可罹患,以男性为多,发病年龄平均为48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陈旧分化不良的损害可破溃形成溃疡,或经患者搔抓导致溃疡。
如患者皮肤出现不明肿物,或出现便血、大便频繁、大便形状异常时请及时就诊于皮肤科或消化科。医生会做相应的体格检查、询问病情和辅助检查,如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根据皮损的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对此病做出正确诊断。此病还应该与皮脂腺腺瘤、基底细胞癌、高分化皮脂腺癌、毛母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如患者皮肤出现不明肿物,或伴有红肿,不适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皮肤出现异常肿物,并伴有内脏的不适,或出现便血、大便频繁、大便形状异常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皮肤出现不明肿物,或伴有红肿、不适等症状,应优先就诊于皮肤科。
如患者皮肤出现异常肿物,并伴有内脏的不适,或出现便血、大便频繁、大便形状异常时,应优先就诊于消化科。
请问哪里不舒服?
请问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如孤立、圆形高出皮肤的黄色橙色或肉色的丘疹、结节等)
请问您的亲属有类似症状吗?
请问患病部位是否受过外伤或接触过什么物质?
请问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请问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请问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请问以前做过手术吗?
请问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主要观察患者的病变的部位、皮损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此检查是为了判断患者的皮损特点是否符合皮脂腺瘤的皮损特点。
皮肤镜一般的放大度数为几十倍,可清晰的发现皮肤皮损的具体特征。做此检查是为了观察皮肤的皮损特点是否符合皮脂腺瘤的表现特点。
取患者一个小结节或患者皮损边缘,然后送去病理科镜检,等待检验结果即可。此检查是为了查明患者的皮损组织学特点是否符合皮质腺瘤的病理表现一致。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面部、头皮、眼睑部位出现直径1~3mm、黄色至橙色或肉色的丘疹、结节、肿瘤,偶有数个。
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其符合皮脂腺瘤的病理学特点。
镜下表现为界线不清、不规则生长的细胞团块,呈实性或腺样,可与表皮相连,无包膜。
皮脂腺瘤需与皮脂腺腺瘤鉴别,后者有明显的皮脂腺小叶,类似于正常的皮脂腺,基底样细胞和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数量相等。而且,皮脂腺腺瘤的肿瘤结节是孤立的,位于真皮很表浅的位置,境界清楚。有时在典型的皮脂腺瘤的背景下可以见到局部有皮脂腺腺瘤样结构,此时可诊断为皮脂腺腺瘤,也可诊断为皮脂腺瘤。
皮脂腺瘤和向皮脂腺分化的基底细胞癌容易混淆,区别在于后者必须具备基底细胞癌的特征,只是偶尔见到向皮脂腺分化的区域,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皮脂腺癌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细胞和组织异型性,核仁明显,有大量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可形成粉刺样坏死,间质缺乏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分化较差的区域往往呈现浸润性生长的模式。而皮脂腺瘤则大部分由基底样细胞构成,仅见少数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散在或灶状分布,以上特点可资鉴别。
本病还需与向皮脂腺分化的毛母细胞瘤相鉴别。后者有显著的毛胚和毛乳头结构,肿瘤周边呈栅栏状排列,间质的改变也很明显,以此可以与皮脂腺瘤相鉴别。
皮脂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干净后一般不会复发。继发感染者可外用抗生素,如夫西地酸、红霉素、莫匹罗星等,皮脂腺瘤的治疗周期较短。
夫西地酸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此病皮损的继发感染。
红霉素软膏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红霉素,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此病的继发感染。
此药主要成分为莫匹罗星,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主要用于此病的继发感染。
皮脂腺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外科进行切除,大部分患者都适合手术。手术前应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用手术刀切开真皮,分离皮质腺瘤,不需做过多边缘切除,取出,并缝合表皮。最好在未感染前行手术,无论大小,易达到甲级愈合。
皮质腺瘤是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对患者生存时间造成威胁,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治愈。一般不会复发,但患者仍需遵医嘱积极复查。
皮脂腺瘤可以治愈。
此病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如手术治疗后,患处再次发生皮脂腺瘤,患者应及时进行复诊。
皮脂腺瘤的患者一般无需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即可。
日常护理应注意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禁止患者搔抓患处,因此病对美观会有影响也应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患者也应积极关注自身皮损的转归或恶变,如发现用药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患者应了解夫西地酸、红霉素、莫匹罗星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正确服用。
禁止患者对患处皮肤进行搔抓,以免造成继发感染。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属也应多关心慰问患者。
患者应积极关注自身的皮脂腺痣的状况,注意其是否增大、是否改变等。
当外用药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帮助。
皮脂腺瘤的病因尚不明确,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积极锻炼身体等可能会对此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效果,也会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此病亦无法做到早期筛查。
4581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551.
[2]顾黎雄,张德志,吴晓琰等.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49):555-557.
[3]高凌电,陈平.社区脂肪瘤、皮脂腺瘤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118-118.
回复快